如何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小學數學學習質量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只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提高學生學習的動力,才能提高小學數學的教學質量。由此可見,興趣對學生學習的重要性。本文主要研究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為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提升小學數學的教學質量奠定基礎。
關鍵字:小學數學 學習興趣 學習質量
莎士比亞說:“學問只有合乎興趣,方能得益。”在數學教學中,通過對學生學習的仔細觀察,我們可以發現:當學生對某一節內容感興趣時,他們在課堂會比較興奮,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就比較高,從而學習質量就會好。反之,當學生對某節內容不感興趣時,他們的課堂注意力偏低,情緒比較低落,從而學習質量也會較差。由此說明,學習興趣是影響學生學習質量的重要因素。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教師應結合小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通過趣味化的教學方法或手段,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得到更多的學習收獲。本文主要提出了三種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措施,分別為:改變教學方法,引導自主學習;開展實踐活動,提升課堂趣味;聯系生活實際,培養應用能力,下文將一一展開探討。
一、改變教學方法,引導自主學習
傳統的數學教學以單一的講授式方法為主,這種教學方法雖然具有信息量大、課堂靈活的特點,但是卻極其不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新時期的數學教學提倡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以從多個角度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討論法是一種以生為本的教學方法,其能夠充分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作為學習的主人,自主學習、主動探究、合作交流,對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升學習能力至關重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將講授法與討論法相結合,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質量的有效途徑。
比如:在執教《加與減》這節課時,教師首先為學生講解了加與減的運算方法,以及加減結合的運算規律,其次為學生展示了一幅圖片,圖片的主題是“小熊請客”,圖片的內容是各種菜品的價格,然后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圖片中蘊含的數學問題,并向其他小組提問。在課堂展示環節,一小組向二小組提問:“兩份紅燒肉的價格比香辣雞的價格貴多少?”二小組在計算后得出答案。之后,二小組向三小組提問,三小組向四小組提問......通過這樣的方式,既能夠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還能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合作學習習慣,對于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意義重大。
二、開展實踐活動,提升課堂趣味
數學具有抽象性和邏輯性的特點,小學生受年齡的影響,認知能力和思維方式還沒有達到一定的高度,對于較為抽象或是邏輯性強的內容不能清晰地理解和掌握是非常正常的,在這種情況下,單純地講授教學已經無法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教師可以通過開展操作活動的方式,讓學生在動眼、動手、動嘴、動腦的過程中,體會數學學習的樂趣,感受數學學科的魅力,從而直觀地理解數學知識。
比如:在執教《時、分、秒》這節課時,為了幫助學生建立秒與分的聯系,教師向學生提問:“如果秒針從數字12起走一圈,又回到數字12.這時經過了多長時間,分針有沒有變化?”這時,教師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通過觀察和操作鐘表進行實驗和探究。過了一小段時間后,學生發現了:“當秒針從數字12走一圈再回到數字12,一共是60秒,然后分針移動一格,所以是1分鐘?!蓖ㄟ^這樣的方式,是學生清晰有趣的理解教學內容的重要途徑。
三、聯系生活實際,培養應用能力
數學是一門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學科,在生活中很多現象都需要數學知識來解決。新課改提倡將數學教學生活化,因此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數學因素,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通過創設生活情境的方式,讓學生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由此提高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
比如:在執教《位置與方向》這節課時,教師首先在幻燈片上為學生展示了“北京市的旅游地圖”,其次,為學生創設情境:“五一,我們要一起去北京旅行,首先,我們要入住如家酒店,請同學們找一下如家酒店的位置,然后彼此說一說如家酒店周圍有哪些旅游景點?”此時,學生通過觀看地圖,可以發現如家酒店周圍有地壇、游樂場、鳥巢、動物園等。接著,教師再次提問:“入住酒店后,我們需要從從超市買些東西,誰能告訴我超市在哪?”此時,通過這個問題,要求學生建立十字坐標系,說一說超市在酒店的什么方向?酒店在超市的什么方向。這樣做,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數學知識應用能力。
總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知者。在小學階段,為了提高學生學習的質量,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必須要從學生的興趣入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才能提高學生主動學習的動力,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林藝紅.小學數學教學中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策略探析[J].當代教研論叢,2019.
[2]李麗.興趣,開啟學生數學智慧之門——怎樣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J].課程教育研究,201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312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