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韓三國庭院設計比較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庭院是建筑類型的空間,廣義上可理解為庭院是圍繞和影響建筑的周邊的一切外在的構成素材。庭院是利用室外植物等自然環境所構成的空間,有的是自然形成的,有的是人工形成的,最常見的庭院就是普通住宅的院子。東方的庭院受古山水的影響,多用植物,石頭,水來裝飾,包括裝飾用的建筑、蓮花池、瀑布、小溪等,是用于觀賞并包含小農場的庭院是東方庭院的特征。作為東方風格的庭院,中日韓三國的庭院都有哪些特點,本文就這一問題展開具體的闡述與比較。
關鍵詞:園林;庭園;庭苑
中國、日本、韓國三國地理位置相近,同受佛教和儒教等宗教的影響,又同屬漢字文化圈,自古以來就是具有很多共同點的國家。在相同的文化圈里,三個國家也形成了各自固有的文化,并且有了鮮明的差異。建筑是各國的文化的代表,這里所謂的建筑指的是建造空間。也就是說,不僅是建筑物,花園、城市等人類生活的所有空間都可以看作是建筑的領域。庭院在眾多的空間中屬于非常感性的空間,庭院是體現使用者情緒的空間。因此,對比中日韓的庭院,可以發現三國人民有著怎樣的情操,其情操是如何表達在庭院中的,也能從這里看到不同的民族文化和人們對人性的感悟和偏好。
中日韓三國的庭院首先從名字開始就各不相同。中國的庭院稱為“園林”,就像“造園造林”的解釋一樣,可以看到中國的庭院是“造園造景”。日本的庭院稱之為“庭園”,而韓國把庭院標記為“庭苑”。韓國在明治維新時代也稱庭院為“庭園”,這是日本在強占韓國時期所用的名稱,直到1982年,韓國庭院學會才將“庭苑”定為正式標記。根據字面的意思,“園”是房子前后或左右建造的院子或大房子,“苑”就是用圍欄圍成的庭院,雖然有些差異,但通過漢字標記可以看出韓國和日本庭院的微妙差異。日本的庭院是在房子內部打造自然,韓國的庭院是將自然景觀設為界限的。
1 中國庭院的特點
中國把庭院稱為園林,中國的園林從規模上就遠遠超過韓國和日本的園林。作為一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的國家,自古以來,中國人就愛上了大而華麗的東西。中國人這種思想在園林中表現得淋漓盡致,園林就是“小天地”。 所謂“小天地”,是中國園林的核心概念,代表了小世界。中國把園林稱為“小天地”,看成創造另一個“小世界”。從古至今中國人就認為建造像建筑一樣重要的庭院空間是有價值的,所以作為將庭院作為一個建筑領域并將其發展成學問。中國的庭院具有很強的人工特征,它早被定位于一個領域,由于人工特征強,園林已經超越了單純的園林,發展成為綜合建筑之一。
園林是人工建造的,但園林本身應該與一個自然空間一樣,具有建造概念。中國幅員遼闊,各地區氣候不同,植被也不同,在園林中,為了能夠享受周圍難得一見的自然空間,在一個庭院里放入山、瀑布、河流、湖泊、洞穴等各種自然地形。
構成園林的要素可以分為人工營造的自然環境和構成園林的建筑。構成園林的人工自然環境有:再現山的假山,再現洞的山洞,園林的核心是在園林中再現水的蓮花池。山、池、瀑布等自然現象實際上并不在一個地方,但中國的園林都是建在一個地方。因為正如前面提到的“小天地”的概念一樣,中國的園林不是把一些自然的東西拿來,納入建筑內部,而是把整個自然縮小了,帶到建筑內部。 因此,園林中使用了多種自然形態的構成要素。尤其是蓮花池,可以說是中國園林的核心。據中國園林設計理論書《原野》記載,一般來說,一半的園林是水,三分之一是樹木,剩下的六分之一是建筑。園林基本上可以分為以水空間為中心,輔助水空間的樹木,以及中間休息和欣賞的建筑物等。人工營造的大規模的自然要素和各種建筑的相互協調,使中國的園林雄偉壯觀,讓體驗的人時時刻刻都在感受不同形態的空間。
綜上所述,中國注重的是道家和儒家的思維,中國園林“崇尚自然”,強調了天人合一的自然美,在庭院的空間范圍內利用自然條件,模擬大自然中的美景,把建筑、山水、植物有機地融合為一體,創造出與自然環境協調共生、天人合一的綜合體。中國地大物博,有著多樣化的氣候和植被,以及眾多的人口,形成了中國人雄壯,享受各種事物的文化,這些文化與在自然中嬉戲,體驗性的風俗文化,與中華思想相結合,形成了園林。
2 日本庭院的特點
日本的庭院起源于中國的秦漢文化,但漸漸掙脫了中國庭院的影響,逐步走向空寂的境界。日本庭院雖然有點中國庭院特征,但形態與之完全不同,日本庭院以靜觀為主,強調精神,與中式庭院強調“步移景異”的動態美有所不同。規模和氛圍雖與韓國的庭院很相似,但構成要素不是遷移自然的一部分,而是把自然縮小。日本的庭園的核心理念是“比喻”。在日本的庭園中,把植被、水空間等自然物的利用最小化,把自然因素比作泥土、碎石、石頭等,如一塊石頭象征一座島嶼,像一副抽象畫一樣構成庭院,這就是日本的庭園的特征。
日本作家室生犀星在《庭園》中曾這樣說過:“純日本美的最高表現是日本的庭園?!比毡就@寧靜簡樸,非常靜謐,造園的意義在無水之亭,即枯山水?!翱萆剿彼非蟮氖且环N“空寂”的禪宗境界,簡約且純凈。在“枯山水”中沒有繁花似錦,但可體會到“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的最本質的心靈感觸?!翱萆剿北磉_的正是這種空靈透徹的心境。日本庭園采用“比喻”的手法,以沙代水、以石代山,看似是石子放在白石子上,實際上是在表現地和天、山和樹等。在有限的空間表達自然山水的無限意境,是對精神空間的一種追求。
日本庭園的規模和氛圍與韓國的庭院很相似,但縮小自然的面積和中國的庭院很相似,日本庭院采用整體形狀和結構與兩國完全無關的日本固有方式。由于使用了“比喻”,日本庭園非常獨特,并難以理解。日式庭院小巧而精致,雖然簡潔但是富有細節的美感,附上精致的庭院小品,很能體現日本人的性格特征。日本庭園相比中韓兩國庭院,它的形態和概念非常獨特,這是因為中韓兩國同屬大陸,通過陸路來往頻繁相比,日本是個島國,隔海相望,以島嶼的形式構成,而非大陸的形式,從而產生了文化差異。再加上日本人特有的封閉性、細膩性、縮小指向性的特點,也在庭園中表現得淋漓盡致。雖然有過度人工處理的一面,但可以說日本庭園很好地融入日本人細膩的特點。日本庭園主要是以寺廟和神社為主,它以細膩、寧靜和簡潔為特點,在日本的宗教建筑中,其效果尤為顯著,庭園和建筑空間的結合比較密切,從尺度和材料上更為細膩講究,可以給使用庭院的人思索經驗與教訓。 日本庭園使用“比喻”的手法,打造的是以“枯山水”作為精髓與靈魂的庭院,這是日本民族審美意識與藝術的完美結合。禪意化的日本庭園追求的是超然于萬物的純凈之美,重視內在的永恒以及歸屬,表達出“物我一如”的禪境。
3 韓國庭院的特點
韓國庭苑受到傳統佛教的影響,著重于簡潔、自然,表現了對大自然的極大尊重,給人一種平和寧靜的感覺。庭苑的建造并沒有對周圍的環境進行過多的改造,而是讓庭苑與周圍環境融為一體,體現了對自然的尊重。清淡、樸素、不追求豪華、富貴,這也是佛教中“無欲無我”的精神在韓國庭苑中的體現。
韓國庭苑的核心概念是“引入自然”。這個概念超越了庭院,成為韓國韓屋空間的核心概念,在不強調自然、不損害自然的情況下,將人工領域的建筑和自然的領域的自然連接起來。從建筑物與自然的院墻開始,就體現出韓國建筑的特征,在三個國家的建筑中,韓國的院墻是最低的。這是為了使在視線上看人工領域和自然領域沒有差異??梢哉f,這是將自然原封不動地裝入庭院,這充分反映了韓國人愛護和尊重自然的情緒。這種情緒不僅體現在墻的高度,也體現在形態上,在建造韓屋時,比起選擇土地,更傾向于沿用土地的形態,因此墻的形態也跟著地勢走。
以家用的院落為例,主要將院落作為院落的概念使用,極端排斥人工營造,空出院落是普通房屋院落的構成概念。在庭院里眺望自然,不僅是樹林、水,連風、氣味、聲音都吸引到院子里來,這就是韓國家用庭院的概念。像這樣最大限度地排除人工,追求和尊重自然性是韓國固有的思想。從古代延續下來的韓國人的敬天思想和自然崇拜思想中,可以找到這些概念的由來,這些精神的傳承造就了一種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文化,這種文化在庭苑中得到了反映。
包容性是韓國人對自然的一種態度。一方面體現在所用的構造材料均采用原材料,比如木材和石材,這些構造材料較少有人工改造的痕跡,強調自然地使用,例如庭院里的休息亭,是根據木材的形狀來建造的,沒有刻意去改變它的形態,保留建筑材料最大的本性,體現了對環境、對構造材料的一種包容性;另一方面表現在對住宅周圍的環境不破壞,同時也把墻外的環境作為庭院景色的一部分。像韓國庭苑的圍墻并不是很整齊地連接起來,而是隨著地面的高度,參差不齊??雌饋碛悬c稀疏,在韓屋里視線沿著圍墻走下去就會發現自然就在庭苑里。這是用中國古園林中“借景”的手法將墻外的景色引入庭院內。韓國庭苑以自然和人類共存為原則來創造空間。因此韓國庭苑無論是位置還是建筑材料都注重與自然相合。
韓國國土面積的75%都是山,在韓國建筑中,自然環境被認為是最重要的因素。建造的時候盡量避免人工建筑物破壞自然地形輪廓,非常重視自然和諧。也是因為這種觀念,韓式建筑力求順從自然,與周圍環境相協調。根據地區不同而有著微妙的差異,這種差異是為了適應該地區的自然環境而產生的。
4 結語
中日韓三國有著非常相似但完全不同的庭院特征。正如上面所說,三國雖然同屬一個文化圈,但彼此都有各自固有的文化特征,因為它們的特點很好地融入了園林建筑之中。總結來講,中國的庭院是“小天地”, 日本的庭院是“比喻和克制”的空間,韓國的庭院是“借景”的空間。與以人工景觀為主的中國庭院,和處處都有人工處理的日本庭院不同,韓國的傳統庭院以自然景觀為主,人工的處理最少。韓國和日本的庭院是欣賞和休息的空間,而中國的園林則是散步和游樂的空間。
在對自然的詮釋中,中國園林是通過環境的塑造,展現居住者高雅的文化品位和情操,日本庭園是注重對大自然的提煉與升華,把無比紛繁的對象,通過比喻的手法,創造出“枯山水”式的庭院,能使人入靜入定,而韓國庭苑則是最大程度的尊重自然,用“借景”的手法把自然引入庭苑。
三國的庭院文化由于背景、文化與思想不同,所以各自有其特點,在歷史的長河中也各自閃著不同的光彩,三國在生活的應用方式下,衍生出各種不同的功能。庭苑承載著建造者對空間的期許,也表現了三國人民的感悟和偏好。
參考文獻:
[1] 沈司祺,宋志宇.淺談中西方庭院設計[J].科學技術創新,2019(05):146-147.
[2] 李琨.論韓國傳統住宅的特征[J].裝飾,2007(10):115-116.
[3] 黃晴川.淺析日式庭院設計[J].美術教育研究,2018(20):62.
[4] 楊嬋彬.日式庭院景觀設計初探[J].工業設計,2011(07):146-147.
作者簡介:吳靜(1986—),造型藝術學博士,講師,研究方向:環境設計。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317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