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愛溫暖每一個學生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廣,德育教育引起了人們的重點關注。如何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是我們每個數學教師都應思考的問題。筆者僅立足于自身的教學實踐與感悟,從“提高自身修養,感染每個學生”“制定分層要求,嚴愛每個學生”和“改善教學評價,關愛每個學生”這三方面入手,就用愛溫暖每一個學生發表個人的認識與看法。
關鍵詞:高中數學 德育 關愛學生
高中階段是學生形成健全人格、全面發展的關鍵時期,其人格的形成對學生未來的成長和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高中數學作為學生學習的重點科目,對學生的人格發展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是促進學生發展的必然趨勢。以下,筆者將結合個人的實踐經驗,圍繞用愛溫暖每一個學生展開詳細的分析與闡述。[1]
一、提高自身修養,感染每個學生
我國著名的教育學家陶行知曾經說過:“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庇纱丝梢姡覀兘處煵粌H要有廣博的知識,還要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質。教師作為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是學生學習和效仿的主要對象,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有著重要的導向作用。[2]
基于此,我們數學教師應不斷提高自身的修養,通過自身的人格魅力來感染每一位學生。首先,教師作為數學任課教師,應該樹立不斷學習的意識,要與時俱進,努力學習最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為數學課堂不斷注入新的生機與活力,同時教師也因該關注學生的發展情況,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有的放矢地進行數學教學,可以獲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其次,教師要有扎實的數學專業功底,要掌握一定的數學史知識和數學思想方法,從而能夠準確地掌握數學教學的脈絡,理清數學思想教育的層次,有效地將數學教學內容和德育教學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最后,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保持嚴謹、科學的治學態度,在講述教學內容時要充滿自信、飽含熱情,語言盡可能詼諧幽默,如此一來既可以樹立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良好形象,又可以激勵學生向更好的方向發展。通過教師修養的不斷提高,可以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積極地影響。
二、制定分層要求,嚴愛每個學生
蘇霍姆林斯基曾提出:“世界上沒有才能的人是沒有的。問題在于教育者要去發現每一位學生的稟賦、興趣、愛好和特長,為他們的表現和發展提供充分的條件和正確引導?!泵總€學生都具有獨特性,教師要正確認識學生之間的差異,給予學生及時的指導,努力發掘學生的發展潛力,不拋棄、不放棄每一個學生。
例如,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本班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進行分層教學。通常情況下,將學生分為A、B、C三個層次,其中A層的學生學習基礎非常扎實,學習能力很好;B層的學生學習基礎較好,學習能力較好;C層的學生學習基礎較差,學習能力一般。在此基礎上進行數學教學,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發展情況制定不同的學習目標,在課堂提問和布置課后作業時也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置有針對性、目的性的問題和作業,爭取每個學生都能有所提升。在分層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嚴格監督每一位學生,對于品學兼優的學生要求要更高,對于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則要在嚴厲的基礎上給予學生一定的鼓勵,最終在學生進步的基礎上不斷提出更高的要求來激勵學生進步,從而形成良好的學習氣氛。長此以往,可以使學生形成頑強的毅力,堅韌的品格,促進學生的共同發展。
三、改善教學評價,關愛每個學生
在傳統的教育教學中,對于學生的評價更側重于對學生學習成績的評價。由此導致教師和學生都非常重視學習成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的情感體驗被嚴重的忽略,同時學生的個性品質等德育成分的評價也沒有得到相應的重視。
又因高中數學具有很強的邏輯性和抽象性,學習難度較大,唯成績論英雄的評價方式再很大程度上挫傷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從而有些學生的學習成績越來越差。針對這種情況,我們數學教師應轉變教學評價方式,建立健全多元的評價方式,即拓展教學評價的主體、評價的方式、評價的內容等等。除此之外,健全地評價是對學生進行德育引導的重要途徑,例如,為了增強學生的勇氣,筆者請兩名學生自告奮勇到黑板上做題,男生計算出來的答案時錯誤的,女生計算出來的答案是正確的。很明顯可以看出男同學有些不好意思,因此,筆者在全班同學面前表揚了學生自告奮勇的勇氣。在之后的學習中,這名男同學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有了明顯的提高。心理學曾表明:“對學生的不同評價會引起學生的不通過情感反應,良好的情感反應會成為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由此們數學教師應關愛每一個學生,給予每個學生及時合理的評價。
總而言之,數學德育功能在教學中發揮的作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體現出來的,需要我們教師長期不斷地堅持和引導,同時也需要教師對學生的關心和愛護。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筆者將努力用愛溫暖每一個學生,以促進學生的綜合發展。
參考文獻
[1]魏伯運.高中數學在教學中融合德育教育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8-02-23.
[2]孫霞.高中數學教學中德育滲透的有效性[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11-1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349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