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險”上蘇花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趙宏
蘇澳到花蓮的蘇花公路以地勢險峻、風景優美而聞名,一邊挨著懸崖峭壁、險峰峻嶺,另一邊則傍著懸崖峭壁下洶涌澎湃的太平洋,一直吸引著眾多的游客來此觀光。2010年10月的一場超強臺風“鯰魚”,卻改寫了以往的歷史,它突然間讓游客產生了“畏懼”的心里。作者就是帶著這樣一種心情,克服種種心理障礙,終于還是親身感受了遭受重災后的蘇花公路……
去臺灣之前,就聽說臺灣東部有一條公路很值得一看,身置其境時,舉頭望去是陡峭懸崖,俯瞰瞧則是萬丈深淵。一邊挨著懸崖峭壁、險峰峻嶺,另一邊則傍著懸崖峭壁下洶涌澎湃的太平洋,以險峻壯美而聞名。這道亮麗的風景線,猶如當空飄舞的彩帶,沿途與青山綠水共為鄰,這就是著名的蘇花公路。
眾所周知,去年10月份蘇花公路慘遭“鯰魚”臺風的瘋狂襲擊而發生了嚴重的坍塌,尤其令人嘆息的是,當時經過此地的一輛客車和部分大陸游客不幸被太平洋吞噬,因此,蘇花公路一度讓旅客不寒而栗。為了安全,此次赴臺并未安排游覽蘇花公路。
但是,一路上,大家還是對它充滿著好奇和關注,時不時有游客提出一些有關蘇花公路的問題。比如,重災后的蘇花公路是個什么樣子?重建工作進行得怎么樣了?等等。導游見大家對蘇花公路如此關注,便順水推舟地說,那個事故只是萬分之一的偶然,來臺灣不去看看蘇花公路,實在是后悔莫及,它雖然遭受了重災,但時隔一個多月,現已在重建中,如果在保證游客安全的情況下,還是可以游覽的。大家開始了“蠢蠢欲動”,雖然都心存“畏懼”,但是也渴望一睹它的風采。去?還是不去?我是大家臨時帶隊的,“決策權”很燙手呢!最后與大家協商決定,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同意去。但還有一個最最糾結煩惱的問題,天氣預報:走蘇花公路的那天有雨……
出發的前一天晚上,兩個導游破天荒來到我房間,極為慎重地讓我拍板。真是舉步維艱啊!思來想去,天性優柔寡斷的我,只得做出了兩手準備的決策,即:明天天晴乘汽車走蘇花公路,雨天則乘小火車走鐵路。代價是:損失人均30多元的火車票。
第二天天不算晴,卻也沒下雨。正式出發前,精明的臺灣導游居然拿出早已準備好的“自愿同意走蘇花公路”的字條,要我們簽字,這無形中又增添了走蘇花公路的“冒險”成分i此時的我,經過慎重考慮,果斷地劃掉了“自愿”兩字,信手改為“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同意走蘇花公路”后,才簽了字。
不過這一路,能平安抵達目的地倒也不悔。
去蘇澳的公路里程并不長,隧道卻不少。30多公里的蘇花公路上就有24個隧道,其中還有一個12多公里長――號稱世界第二長的隧道。
一路上,右邊有浩瀚壯觀的太平洋相伴,那氣勢、那胸襟、那廣博,的確不是一般大海所能比擬的!我不時用手中的傻瓜相機抓拍著行進中的景觀,每一處都是一張吸引眼球的畫面;左邊有險峻偉岸的懸崖峭壁,綠山叢林相隨,引得我一直與家鄉的山巒相比,你說這海島的山咋也這等青秀、這么壯美?
此情此景,很容易就讓人想起“百川納海,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的名言。
司機呂師傅小心翼翼地駕駛著車子,讓車上的我們盡享著車外的無限風光。
最使人感動和欽佩的是,在如此復雜、危險的臨山傍洋地段上開路的人!有多少修路人為此作出了巨大犧牲,他們中有的被立為塑像寫上碑文,供后人學習紀念瞻仰;更多的人則是無名英雄,默默無聞,他們是蘇花公路當之無愧的奠基人!行走在這蜿蜒壯美、風景如畫的公路上,我們能不為之肅然起敬嗎?
車子經過蘇花路上不久前的臺風事故地點時,我們的心再一次被吊了起來:半個月前我們的同胞就是在這里連車帶人被沖下太平洋的!車子在搶修好的便道上行走,我們看到了還在修復中的事故工地現場,一些養護工和幾架施工機械正在忙碌著,路旁擺放著各類醒目的警示標志。
忽見天空飄起了毛毛雨花,是老天爺善解人意吧,似乎在為我們大陸遇難的同胞流淚哭泣,車上頓時安靜了下來,大家的心情也越發沉重。難過、致哀,擔心、緊張,種種復雜的心理攪在一起……
我在心中默默祈禱:祈禱遇難同胞在天國寧靜,祈禱大家一路平安抵達蘇澳。
導游在車上很盡力地說著,與大家互動地唱著,履行著行前那一晚“一定讓大家在蘇花路上不會擔憂害怕!”的承諾。
這一路上,我的心始終懸掛著,一直到了蘇澳才緩緩擱了下來。 我相信,大家嘴上不說,心事肯定與我一樣。
還在上小學時,就從課本上得知,臺灣是我們祖國的寶島,美麗的家鄉,那里土地肥沃,物產豐富,資源流淌,物源富足,果真在臺幾天的走馬觀花里,那些紅珊瑚、綠玉石、海產、檜木、水果……還有今天“冒險”走的蘇花公路,讓我們眼見為實,永遠記住了寶島臺灣的美麗富饒,記住了臺灣人民的勇敢勤勞。
風雨過后是彩虹。蘇花公路就像它的名字一樣美麗,特別是此行的冒險經歷,更是在我心目中留下了頗為深刻的印象。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722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