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反思國內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與出路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張勁

  一、我國高等職業技術的發展現狀
  改革開放三十年以來,我國高等職業教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職業教育服務經濟社會能力日益顯現,高等職業教育已成為中國高等教育的重要力量。而且2010年《國家中長期教育和改革發展規劃綱要》中明確了在今后一段時期,總體上保持普通高中和中等職業學校招生規模大體相當,統籌中等職業教育與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結構性目標??傊纬蛇m應我國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要求,符合終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協調發展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滿足人民群眾接受職業教育的需求,滿足經濟社會對高素質勞動者的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雖然目前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面臨巨大的機遇,但也存在嚴峻的挑戰。例如各職業院校在高中生生源下降的形勢下普遍存在招生困難的情況,這可能有以下幾個方面原因:
  第一,傳統的身份概念導致高等職業教育對學生及家長的吸引力不強,加上高等職業技術教育與普通本科院校缺少銜接,部分有志于繼續深造的學生缺少進一步深造的渠道,絕大多數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學生畢業后只能就業,不能直接進入高一級的學院繼續學習。
  第二,多數院校辦學缺乏特色。大多數新批的高等職業技術學院辦學時間短,其中不少是由原來中專院校改制而來,專業設置重復,沒有自己的拳頭專業和特色專業,有的專業設置甚至不符合社會經濟發展需要,這使學生畢業后就業難度加大。而且大學畢業生就業形勢嚴峻,促使考生在填報志愿時都把將來的擇業放在第一位,并促使高考畢業生選擇重點大學和熱門專業,而獨生子女的增加和高考越來越寬松的報名政策是造成這種高等教育供求新變化的重要原因。
  第三,部分高等職業技術學院的教育設施和教學質量及教學理念遠不能達到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需求,同時教育管理模式落后,仍延用中專院校的模式,應大力推進教育改革。
  
  二、香港職業教育的現狀與特色
  香港職業教育是一個金字塔式的體系。這個體系由就業前教育和在職培訓兩大部分構成,就業前教育是香港職業教育體系的主體,它大體上可以劃分為四個層次:預備職業教育、初級職業教育、中級職業教育和高級職業教育。
  預備職業教育又稱操作工課程教育,它是就業前教育的基礎。由各類職業先修中學承擔,接收小學畢業生,它相當于內地的職業初中。學生畢業后還必須接受學徒訓練,才能擔任操作工、服務員之類的工作。初級職業教育又稱技工課程教育,它由職業先修中學、工業中學和實驗中學承擔,接收中學三年級學歷的學生,相當于內地的職業高中、中技、中專。學生畢業后,可在各行各業擔任普通技術工人。中級職業教育又稱技術員課程或高級文憑、高級證書課程教育。接收中學生,學制2至3年,學生畢業后可擔任技術人員或白領文員。高級職業教育又稱技師課程教育,它是就業前教育的頂尖部分,由得到香港政府確認的綜合性大學的工科院系承擔。入學條件嚴格,招收有大學預科程度并達到大學入學標準的學生,學制三年。學生畢業后還必須參加實務性訓練和相應專業學會考試,才能取得技師資格,成為高級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員。
  香港職業教育的另一部分是在職培訓,它主要是由遍布各社區的社會辦學機構承擔。這些辦學機構大體上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是由志愿團體主辦的職業教育機構,如天主教、基督教的各教派、勞工及社工組織。第二類是由專業社團組織主辦的職業教育機構,如香港會計公會及其附屬的專業會計員協會、香港管理專業協會、生產力促進中心、家庭計劃指導會等,第三類是以盈利為目的的私人辦學機構,其數量大、規模小。
  香港雖然從人口和面積上看和國內一個城市差不多,但其職業教育還是有不少地方值得我們借鑒:
  1.專業開設與課程設置必須根據企業的需求
  香港的職業教育目的,就是為行業輸送合適的勞動力。職業教育的招生、教學計劃、課程開設、師資結構等都是按照市場的供求信息制定的。通過政府主導的市場調研,了解職業崗位群的職業需求,確立以職業能力為中心的課程設計思想。打破了職業教育自我封閉和脫離社會的局面,確立人才培養目標和質量定位。
  2.師資結構
  香港職業教育院校從業界精英中統一選聘專業教師隊伍。香港職業訓練局重視專業教師隊伍的建設,專業教師都是來自于企業,至少在本行業干三年以上,具有專業學會會員資格(工程師以上的資格),有豐富的實際工作經歷及經驗,對專業及行業有著具體深刻的認識,從而保證了專業技能教學的高水平。學系或部門招聘的老師須通過技能測試才考慮錄用,而且訓練局鼓勵每位老師進修,參與企業活動,并通過實習及考取專業資格以增強競爭力。近年還鼓勵老師考取具有國際及國內的技能專業證書。由于社會需要及教育改革,有些老師需要接受再培訓。
  3.創新思路
  職業教育的辦學方式靈活多樣,多層次、全方位、大跨度的辦學形式,使香港的職業教育涵蓋面極廣,受教育的人眾多而具有頑強的生命力。在教學方法上,強調與實際相結合,重視實際操作和臨場突發事故處理的訓練。教學場景與現實工作環境力求一致或接近,學習過程同時就是實習過程,經過嚴格訓練的學生,一旦走上社會,大多數人可以立即頂班操作。這對于企業需要的人才可以在投入企業之前就能模擬工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縮減一開始工作所犯的錯誤,或者說可以更好的滿足崗位需要。
  4.工學結合
  首先是堅持校企合作,持續發展職業教育。企業的生存與發展離不開職業教育,企業的發展又同時促進了職業教育的發展。職業教育只有面向市場,才可能了解市場;只有了解市場,才能真正為市場所需。總之,職業教育應與企業發展相互支撐,以產業發展促進專業建設,形成產教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校企合作必須考慮以下幾點:以學生學習利益為中心、以學習內容為依據、以企業及社會效益為價值、以學校行政管理有效控制為原則。
  其次職業教育必須依托企業突出能力的培養。職業教育應從企業的崗位技術要求出發,適時調整專業方向、專業教學計劃和教學內容,注重實踐性、啟發性、科學性,力求專業技能與關鍵技能的相接或融合,重視創新能力培養和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的應用和發展,培養具備較寬理論基礎和復合型技能的人才,使培養的人才適應科技進步、經濟發展和市場的需要。
  
  三、反思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不足之處
  1.辦學經費
  勿容置疑,與香港職業教育相比,我們的辦學經費略顯寒酸。香港政府對職業教育經費投入主要由政府撥款,除政府資助資金外,還包括學費收入和其它收入。足夠的職業教育經費投入,為職業教育和培訓提供了良好的辦學條件,香港職業訓練局及其下屬機構的辦學設施先進,師資優良穩定,用于教學和培訓的設備已達到或超過同行業企業水平。
  2.職業教育研究體系不完善
  據教育部職業技術教育中心研究所研究員姜大源介紹,德國、美國、英國、法國、澳大利亞、韓國等發達國家都建立了完備、系統的職業教育研究體系。然而,中國國內職教科研的情況是,搞職業教育科研的人群很零碎、很邊緣化,曾像一群“無娘的孩子”,無人關愛,自生自滅;基于經驗性的課題居多,學科理論研究、職業教育時政類課題幾乎一片空白。同時缺乏完備的教學科研體系,科研人員數量與質量不佳,投入有限,很少與校外合作開展教學科研等。
  3.辦學模式須多元化開發
  高中階段和高中后職業教育辦學模式將更加多元化并選擇更加合理的模式。職業教育辦學模式的多樣化是對就業結構、工作組織形式、勞動力市場需求不斷變化的客觀反映,在普通中等以及中等后教育滲透或增加職業教育。例如社區模式或企校聯合辦學模式,建立地區性的職業技術教育中心,作為職業教育與技術培訓基地,拓寬各級職業教育的入口和出口,這是我國職業教育發展的基本趨勢。
  4.應強化政府宏觀調控能力和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
  各級政府要把發展職業教育納入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作為基礎優先性產業發展;制定發展職業教育的各項政策,組織協調各方面的力量興辦職業教育,統籌學校和專業布局,優化配置教育資源;對職業教育規模、結構、質量和效益進行全面監控,建立督導評估制度,制定辦學條件評估和教育教學水平評估標準。我國的基本國情決定了國家主導型的職業教育制度,職業教育要保持長期可持續發展,各級政府不僅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視,更要制定和完善相關政策,為職業教育營造一個良好的政策環境。
  5.產學研結合是教學與生產、科研相結合,其實質就是教育面向企業、社會的需求,學校與企業、社會合作培養企業和社會需要的技術型人才。這是辦好高職教育的前提和基礎。產學研結合是高職專業創新及建設的需要,是搞好實踐教學環節的需要,是確定人才培養規格,設計培養方案和確定教學內容的需要,是建設專兼結合“雙師型”師資隊伍的需要,也是對學生進行全面素質教育的需要。
  同時應提高高職院校自身的科研能力,為產學研合作教育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持。高職院校自身的科研能力是帶動產學研合作辦學水平的重要因素。高職院??蒲械闹攸c放在應用技術的開發和對企業的技術服務上。要采取必要的激勵手段,鼓勵教師結合教學和生產實際開展科研活動,培養教師和學生的創業意識和創造能力。
  職業教育的發展與經濟結構、經濟發展的程度高度相關,別人的發展經驗不能簡單地采用“拿來主義”,還必須根據自身的需求與實際情況吸收消化別人的先進經驗,按自己的模式發展,走適合自己的道路。
   (作者單位:常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288194.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