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會計專業學生專業認同與職業生涯規劃的關聯性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研究對438名高職會計專業學生發放專業認同與職業生涯規劃問卷調查,回收有效問卷351份,以探究其專業認同與職業生涯規劃的關聯性。研究發現除職業生涯規劃的就業信心維度外,專業認同的認知性、情感性、行為性、適切性維度與職業生涯規劃的自我認知、職業認知、職業生涯定向、自我規劃維度均呈顯著正相關,其中情感性和行為性相關系數最大,達到0.839(p<0.01),認知性和職業生涯定向相關系數最小,為0.217(p<0.01)。研究結果將為會計專業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以及培養其穩定的專業認同感提供依據,進而提升高職院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質量。
【關鍵詞】 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專業認同;職業生涯規劃
【中圖分類號】 F23;G6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2-5812(2019)04-0122-04
我國經濟正處于經濟轉型發展和產業升級的關鍵時期,對會計專業人才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之畢業生就業形勢的嚴峻,如何培養能夠從事出納、會計核算、會計主管等會計工作的高素質創新人才和技術技能人才是高職院校會計教學的重任。會計專業學生對自己的專業認同感及職業生涯規劃是影響學生專業學習、專業成長及今后就業的重要因素,這也使得對專業認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研究成為了研究者們廣泛關注的課題。專業認同是學生個體對所學專業的認可及情感,表現在學生承認自己所學專業,肯定其專業價值,愿意從事專業學習,并做出積極正面的評價。職業生涯規劃是指個人根據自身的主觀因素和客觀環境的分析確定自己的職業生涯發展及目標,制定相關的計劃,選擇并實現該目標的職業,按照時間安排來實施職業生涯目標的過程。專業認同與職業生涯規劃之間存在著聯系,當會計專業學生從內心認同所學專業,才能積極地對未來從事的職業進行規劃和探索。本研究對高職會計專業學生專業認同與職業生涯規劃進行調查,分析兩者之間的關聯性,進而為加強會計專業建設、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以及培養其穩定的專業認同感提供一定的依據。
一、 研究現狀及意義
以“專業認同”為關鍵詞,在中國知網(CNKI)共檢索出771篇相關文獻,其中449篇期刊論文,159篇碩博士論文。通過分類整理,其研究的專業分類較廣,主要涉及社工、學前教育、護理、體育等專業,主要圍繞專業認同的發展特點、影響因素、維度與測量等相關研究。如秦攀博(2009)從認知性、情感性、行為性、適切性四個心理維度,通過編制的專業認同問卷探討了大學生專業認同的特點及其相關研究;王李艷(2018)從專業認知、情感態度、行為和影響因素等方面,研究了高職學前教育學生專業認同現狀及影響因素;劉笑(2018)從個人、教師、教育環境三個層面對高職學生專業認同的困境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關對策。
專業認同與職業生涯規劃相關性或關聯性的研究,研究成果甚少,以會計專業學生認同與職業生涯規劃關聯性論文則無。目前筆者只搜索到3篇關于相關研究的論文,也是通過設計相關問卷調查,挖掘專業認同與職業生涯規劃的現狀及特點,探討兩者之間的密切關系,增強學生專業認同,促進個人職業生涯發展與規劃??傮w來講,專業認同研究在方法及量化的研究所占比重較大,學者從不同的學科視角進行了相關研究及探討,但筆者覺得在認同的理論建構、研究體系及研究方法等方面值得進一步研究,如一份效度信度較好的調查問卷,實證研究中的測量工具等。
會計學生專業認同與職業生涯規劃的關聯性研究,具有其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一方面,認同設計領域較多,專業認同是專業發展的重要方面,而專業發展又對學生至關重要,進一步豐富了專業認同理論研究;另一方面,根據會計學生專業認同與職業生涯規劃研究,為學生專業學習、成長及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提供輔導,從而加強會計專業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以及培養其穩定的專業認同感。
二、研究方法
?。ㄒ唬┭芯繉ο?
本次調查以筆者所在單位浙江農業商貿職業學院會計專業在校學生為調查對象,通過問卷星網絡平臺向會計專業438名學生發放問卷,回收且有效問卷351份,回收率為80.14%。其中男生61份,女生290份,與會計專業女生遠多于男生的總體分布情況相符;所在年級大一116份、大二111份、大三124份。在志愿選擇問題上,部分學生通過自主選擇和父母他人建議等多種方式進行,只有3.1%的學生是被調劑到會計專業。選擇專業前景冷門、學習條件較差的學生極少,表示受訪者對于專業就業前景、學習條件等方面持樂觀態度。對有效樣本變量類別數量的描述見表1。
?。ǘ┭芯抗ぞ?
本研究在查閱相關研究文獻及專家咨詢基礎上,針對本校會計專業學生特點,編制了《高職會計專業學生專業認同與職業生涯規劃的關聯性研究的調查問卷》。問卷主要涉及高職會計專業學生專業認同和職業生涯規劃兩個主要調查主題,采用五點計分法,其中專業認同調查部分包括認知性、情感性、行為性和適切性四個心理維度,共23項問題,問卷的職業生涯規劃調查部分包括自我認識、職業認識、就業信心、職業生涯定向和自我規劃五個維度,共24項問題。本研究使用Likert5點計分法,得分越高表明對題項的認同度越高。
經檢驗,專業認同和職業生涯規劃問卷的內部一致性α系數分別為0.973、0.933,表示兩份量表各題項的內部一致性較好。
?。ㄈ┙Y果與分析
1.專業認同、職業生涯規劃的總體情況。表2為專業認同、職業規劃各維度變量的描述性統計,專業認同的每個維度變量的均值都大于3,可知高職會計專業學生的專業認同度較高,排序為認知性>情感性>行為性>適切性,學生總體上對專業比較了解。職業生涯規劃中自我認識、職業認識、自我規劃三個維度均值大于3,但就業信心和職業生涯定向兩個維度均值小于3,表明通過職業生涯規劃,學生對自我認識、職業認識都比較清晰,對自我規劃也持積極態度,但就業信心不足,這可能與日益嚴峻的就業形勢有較大關系。職業生涯定向的均值雖然小于3,但由于題項為反向題,因此學生對職業生涯定向的態度是比較積極的。 2.個人特征對專業認同、職業生涯規劃的影響。本文使用獨立樣本T檢驗比較不同性別的高職會計專業學生在專業認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上的差異,發現性別變量在九個因變量(認知性、情感性、行為性、適切性、自我認識、職業認識、就業信心、職業生涯定向和自我規劃)檢驗的t統計量均未達到顯著水平(p>0.05),因此不同性別高職會計專業學生的專業認同和職業生涯規劃效果無顯著差異(見表3)。
單因子方差分析結果顯示,不同年級會計專業學生在專業認同方面沒有顯著差異,僅在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就業信心維度存在顯著差異。經過事后比較Tukey 法和Scheffe 法,可知大一年級學生的就業信心要顯著高于大二和大三年級(見表4)。
3.專業認同與職業生涯規劃的相關性。從表5可知,除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就業信心維度外,專業認同的認知性、情感性、行為性、適切性維度與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自我認知、職業認知、職業生涯定向、自我規劃維度均呈顯著正相關,其中情感性和行為性相關系數最大,達到0.839(p<0.01);認知性和職業生涯定向相關系數最小,為0.217(p<0.01)。說明對于高職會計專業的學生來說,專業認同越強,自我認知、職業認知、自我規劃也越強,但就業信心反而越弱,職業生涯定向越不明確。
三、討論與建議
?。ㄒ唬┯懻?
1.會計專業學生的專業認同現狀。從表3不同性別會計專業學生在專業認同差異比較可以看出,數據顯示不同性別會計專業學生的專業認同無顯著差異。表2專業認同各維度變量的描述性統計可以看出,數據顯示專業認同的每個維度變量的均值都大于3,說明會計專業學生總體上對專業比較了解,專業認同度較高。按照專業認知四個維度平均值排序,分別是其認知性(3.69)、情感性(3.56)、行為性(3.54)、適切性(3.36)。認知性維度最高說明會計專業學生了解會計專業對學習者素質的要求,對所學的會計專業容易有積極的情感體驗,能夠激發會計職業興趣;適切性維度平均值最低說明會計專業的學習與學生的專業思維、性格、特長有關。
2.會計專業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現狀。表2職業生涯規劃各維度變量的描述性統計顯示,自我認識、職業認識、自我規劃三個維度均值大于3,說明了會計專業學生對自我及職業有正確的認知,對自我規劃持有積極態度;但就業信心維度為2.96,平均值小于3,說明會計專業學生對自身的就業信心不足,不同年級會計專業學生在職業生涯規劃的就業信心維度存在顯著差異,大一年級學生的就業信心要顯著高于大二和大三年級。職業生涯規劃五個維度中,由高到低依次為自我認知、職業認知、自我規劃、就業信心、職業生涯定向。針對就業信心大一年級最高、大三年級最低現象,分析其原因我們可以歸結為以下幾點:第一,大一年級學生,對自我和職業認知上處于一個探索階段,對今后就業及規劃有美好的憧憬,而大三學生經歷了大學的適應期和自我探索期,面對就業及畢業形勢,產生矛盾心理。第二,大三學生通過頂崗實習,發現在校期間學習的知識和實踐有所沖突,遇到困難可能有退卻的心理。第三,就業壓力較大,求職面臨困境,加上缺乏實際的技能與經驗,考慮到今后就業的經濟收入、個人發展機會、工作的穩定性等,就業期望過高和所學知識與工作崗位要求相脫節,而使得大三學生對就業信心不足。職業生涯定向的均值雖然小于3,但由于題項為反向題,總體來說因學生對職業生涯定向的態度是比較積極的。
3.會計專業學生的專業認同與職業生涯規劃之間的關系。表5數據顯示會計專業學生的專業認同與職業生涯規劃兩者存在著緊密的聯系,除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就業信心維度外,專業認同的認知性、情感性、行為性、適切性維度與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自我認知、職業認知、職業生涯定向、自我規劃維度均呈顯著正相關。通過專業認同4個維度與職業生涯規劃5個維度建立的相關矩陣,說明對于高職會計專業的學生來說,專業認同越強,自我認知、職業認知、自我規劃也越強,但就業信心反而越弱,職業生涯定向越不明確。也就是說專業認同水平高的會計專業學生,對個人職業生涯規劃的興趣較為濃厚,他們會根據自身的特點和能力,設定科學合理的目標計劃,以尋求更好的職業發展;職業規劃能力強的學生,有了明確的努力方向和對未來發展的遠景,對會計專業的發展及就業前景能夠做出合理的判斷,那么對會計專業認同度也會較高。但就業信心反而越弱,職業生涯定向越不明確,提示我們在會計專業教學中要加強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明確會計專業職業發展目標,做好就業規劃與指導。
(二)建議
1.強化會計專業建設,提升學生專業認同。專業建設是高職院校人才培養工作的基礎,也是培養滿足社會需求人才的關鍵環節,如今會計信息環境巨大變革,會計專業建設更需要進一步加強。對會計專業學生專業認同調查數據說明學生的認知維度是其中的重要因素,通過強化會計專業建設來提升學生對會計專業的認同尤其重要。首先根據社會需求合理確定高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其次健全會計專業課程體系,加強會計實踐教學,著力圍繞學生職業能力培養,能夠適應會計崗位群及相關崗位的能力;再次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改變傳統的教學形式,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教學手段,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最后,可以采取“入學+專業+就業”三個層次的教育和指導,融合和銜接整個會計三年專業教育活動中,提高學生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學習,進而提升學生對會計專業的認同感。
2.完善就業指導服務體系,增強學生就業信心。在個人特征對職業生涯規劃的影響的分析上,職業生涯規劃中的就業信心維度存在顯著差異,且大三年級學生的就業信心平均值最低。所以,在會計教學中,要展望會計專業發展前景,提前做好就業分析。可以通過邀請企業人力資源經理、專家及優秀畢業生以專題講座、報告會、座談會等形式,從會計職業常識、就業準備、擇業技巧、創業指導和市場體驗等方面對學生加以指導,通過組織參加各種招聘會,鼓勵學生進行就業實踐,對學生進行就業準備、簡歷制作、求職面試、就業協議簽訂及各項畢業流程操作的培訓與指導等活動,增強學生的就業信心。
3.加強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樹立正確的職業觀。高職會計專業主要是面向中小企業財會一線崗位,從事出納、會計核算、會計主管等工作。在職業生涯規劃教學中,應該對會計職業領域及就業崗位群有所了解,將會計專業學生核心能力融入到職業生涯規劃教學指導中(見表6)。
從專業認同與職業生涯規劃的相關性數據分析,除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就業信心維度外,專業認同的4個維度與職業生涯規劃的4個維度呈顯著正相關,即說明對于高職會計專業的學生來說,專業認同越強,學生的就業信心反而越弱,職業生涯定向越不明確。為此,在職業生涯規劃教學中,課程上應該根據會計專業學生特點,合理定位,課程上應該對會計崗位工作領域、工作過程、職業行動能力進行分析,確定課程內容和標準。幫助指導學生實際可行的人生職業生涯規劃,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從而順利實施其人生職業生涯規劃。Z
【主要參考文獻】
[1] 秦攀博.大學生專業認同的特點及其相關研究[D].西南大學,2009.
[2] 王李艷.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學生專業認同現狀及影響因素研究[J].安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09).
[3] 劉笑.高職學生專業認同的困境分析及對策研究[J].三門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02).
[4] 孫余.高職院校學生專業認同與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相關性研究[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0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48021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