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德美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的對比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基于德美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的對比,探討兩國制度模式的差異。重點從建立背景、保險對象、籌資模式、給付模式四個方面來分析德美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的異同,分析兩種模式的優缺點,并從德美模式出發為我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的發展提出建議。
  關鍵詞:人口老齡化;長期護理保險;對比研究
  隨著人口老齡化趨勢的不斷加深,大多數國家都面臨著長期護理需求增大的問題,引發了護理需求者、家庭和社會的長期風險及巨大的壓力。為了緩解這一壓力,很多國家都紛紛建立起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本文從德國和美國,這兩個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時間較早、特色突出、成效顯著的國家入手,對其制度模式進行比較分析,明確兩種模式的優劣,同時有針對性地為我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的建設提出建議。
  一、德美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的對比
  長期護理保險是一項長期合同,用于為日常生活中無法自理的被保險人提供幫助,目的是為被保險人在長期護理過程中發生的費用提供資金支持。本文將從德美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的建立背景、保險對象、籌資模式、給付模式四個方面探討兩種模式的異同。
 ?。ㄒ唬﹥蓢J降南嗨菩?
  1. 建立背景的相似性
  德國、美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的建立背景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依次歸納為以下三點:第一、人口老齡化程度的不斷深入,對長期護理的需求大大增加;第二、社會轉型加快,家庭模式發生轉變,傳統的家庭護理能力弱化,需要尋求外部資源的幫助;第三、社會保障制度不夠完善。
  2. 保障范圍的相似性
  兩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的覆蓋范圍都較為廣泛,都將當前需求較大的目標群體納入了自身的保障范圍。德國強調強制性的全民參保,符合參保要求的目標群體必須都參加到長期護理保險體系中來;而美國的商業長期護理保險是針對有給付能力的中高階層,社會保險則將那些支付能力較弱的低收入群體納入保障范圍內,在一定程度上擴大了自身的保障范圍,提高了護理保障的廣泛性。
  3. 給付方式的相似性
  無論是德國還是美國,雖然兩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的性質各不相同,但是護理服務的給付方式卻沒有太大的差異。兩國護理服務的給付均是由實物給付和現金給付構成,兩種模式互為補充。
  4. 制度體系的相似性
  兩種模式的體系都較為嚴密,保險合約都對投保人按等級進行了細分,嚴格區別對待不同患者的護理需求。
 ?。ǘ﹥蓢J降牟町愋?
  1. 覆蓋范圍
  德國的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由政府主導,強制全民參保,覆蓋面十分廣泛;而美國實行的長期護理保險是一種商業行為,任何人都可自愿購買長期護理保險。但是其主要是針對中高階層群體,低收入群體很難具有購買能力,并且規定健康狀況差的人一般不能投保,因此在覆蓋范圍方面還有一定的局限。
  2. 保費繳納
  德國的保險費用主要通過個人、雇主或者個人及其養老保險金兩種方式繳納,另外還有其獨特的“時間儲蓄”方法;而美國,長期護理保險的保費費率一般按照被保險人投保時的年齡來確定,同時考慮被保險人所選擇的給付期、等待期等因素。
  3. 資金來源
  德國的護理保險資金主要來源于被保險者繳納的保險費、稅,以及州財政預算;美國長期護理保險的資金一方面來源于依據工資收入所繳納的保險費,另一方面來源于醫療保險費和國會資金。
  4. 給付方式
  德國的長期護理保險規定多種給付形式,包括服務、貨幣、實物、技術等多種層面,投保人可以依需選擇,較多地體現了投保人自身的意愿;美國則是以現金給付為主,但隨著保險制度的發展和完善,直接提供護理服務的“看護式管理”也在逐漸發展。
  二、德美長期護理保險模式的優劣
 ?。ㄒ唬┑聡J降膬瀯菖c不足
  德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最顯著的優勢就在于它的強制性、廣覆蓋,全民都可以參與到這項福利中來,體現了全民福利共享的優越性;其長期護理保險遵循“護理保險跟從醫療保險”的原則,對低收入群體購買長期護理保險提供一定的減免,同時更多地發揮長期護理保險的收入再分配的作用,有利于縮小社會的貧富差距,促進社會公平,提高人民的幸福感;德國的長期護理保險費主要通過個人、雇主或者個人、其養老保險金兩種方式繳納,另外還有其獨特的“時間儲蓄”方法,多渠道的籌資方式使長期護理保險的籌資來源多元化,減輕地方政府的財政負擔,也有利于保障護理保險資金的穩定;而且德國長期護理保險的參與者在保費費率和享受保險給付的問題上都采取了平等的原則,保費費率與個人收入相關,“多得多繳”體現了扶貧共濟的社保理念,籌資和給付方面則無關任何個體背景的差異,“按需支付”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思想。
  近年來,公平和效率是德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目前面臨的兩大挑戰。德國政府鼓勵民間資本長期護理服務中的投資,但是過度競爭導致了這些民間機構的使用率偏低,大量閑置,造成了嚴重的資源浪費;德國的長期護理保險的審查和篩選嚴密,過程復雜,功能重疊,降低了護理保障的供給效率。但是德國模式最令人擔憂的問題是德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實施的可持續性。
 ?。ǘ┟绹J降膬瀯菖c不足
  美國的商業長期護理保險具有靈活性較大、促進市場競爭、種類多樣等特點,致力于滿足中高收入階層的護理服務需求,保險根據不同人群的生活狀況、經濟水平,設立不同的繳費水平、補償比例,具備多層次的特點;聯邦政府還通過一些社會保障扶助計劃完善公共長期護理保險體系;美國商業長期護理保險的相關法律更加健全,不論是在保險的給付標準、相關重要條款,還是相關監督管理法規方面均做到具體完善;此外,由于美國長期護理保險起步較早,政府注重對商業長期護理保險市場的培育,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美國的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已經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發展之路。
  美國的長期護理保險體系是以商業長期護理保險為主,社會保險為輔的一種護理保險制度。雖然社會保險的實施在一定程度上給低收入群體帶來了護理保障的福音,但是卻極大地增加了政府的財政壓力,保險資金供給的可持續性減弱;更加嚴重的是,社會保險的大力實施對商業長期護理保險產生了巨大的競爭效應,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商業保險的發展;而且其在參保對象問題上尤顯不公,廣大中低收入階層難以覆蓋;又加之商業長期護理保險本身就存在產品價格高、價值不確定,信息不對稱,道德風險和投保人逆向選擇等問題,這一系列外因導致商業長期護理市場陷入供方供應不足、需方需求不旺的兩難境地。   三、德美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對中國的借鑒
 ?。ㄒ唬┑聡J降慕梃b
  德國長期護理保障模式的主要特點是強制性、廣覆蓋、高福利。德國模式的推廣在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不難實現。然而各國的經濟發展水平卻是全民福利最大的約束條件。另一方面,我國和德國的人口數量相距懸殊,各地區的經濟和人口差異狀況令普惠制政策導入困難。我國現階段推行德國式的強制性長期護理保險從經濟角度來看還不現實。因為我國目前的社保體系尚未完善,完全照搬德國模式不可行。但是在一些具體的方面,我國可以擇優借鑒。參照德國的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我國在參保人群的覆蓋范圍方面應當學習德國“護理保險跟從醫療保險”的原則,對符合參保條件但是負擔不起高額保險費的人群實行適當減免;并且可以借鑒德國的“時間儲蓄”的方法,鼓勵人們在年輕時到養老機構參加志愿服務,為自己年老時獲得護理服務做準備。我國由于老年人口數量眾多,且老年人的收入水平差距較大,這就要求我國的長期護理保險必須實現廣范圍的覆蓋,才能體現社會公平,保障各個收入階層的老年人都能享受到較高質量的護理服務,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促進社會和諧。
 ?。ǘ┟绹J降慕梃b
  雖然美國的商業長期護理保險存在費率高、市場信息不對稱等問題,但是美國模式還是有很多借鑒之處的。首先,美國建立起了多層次、多類型的混合保險體系。美國長期護理保險雖然是以商業長期護理保險為主,實質上是由社會保險與商業保險共同構成的混合型模式;其次,美國的長期護理保險模式是政府主導基礎上的公私合作模式,有效地解決了低收入人群的長期護理服務需求;最后,美國十分注重商業護理市場的培育。但是美國模式存在的前提是發達的商業保險市場和民眾強烈的保險意識,對我國來說,這兩者目前仍較為欠缺。我國的商業保險體系還不夠發達,現有的保險公司數量較少、競爭性不強、產品類型單一、抗風險能力較弱。就我國的情況而言,在居民整體收入提高的同時,收入差距也在逐步擴大,因此可以利用好商業保險的靈活性更好地服務于高端護理需求者,滿足這類人群個性化、專業化的護理服務需求。
  參考文獻:
  [1]裴曉梅.長期照護社會保險的世界趨勢與中國推展[J].上海城市管理,2010(01).
  [2]胡宏偉,李佳懌,欒文敬.美國長期護理保險體系:發端、架構、問題與啟示[J].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05).
  [3]郭秀云.長期護理保險籌資模式研究[R].華東師范大學老年長期照護社會保險會議發言稿,2016.
  (作者單位:上海工程技術大學)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4856699.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