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學研合作主體的價值差異與融合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當前,產學研合作是我國重要的知識創新模式,是國家創新系統有效運作的重要環節,它在促進國家創新體系內的知識流通、推動國家產業技術升級和競爭能力提高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近些年來,我國的產學研合作蓬勃發展,有力地推動了國家產業升級和科技進步。但我們也注意到,在實踐過程中產學研合作還存在著諸多問題,制約著其功能的發揮和未來的發展。其中,合作主體之間的價值差異可以視為許多問題的根源,探究價值差異的成因,實現主體價值的融合,對推動產學研合作的良性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產學研合作 差異 融合 成因分析
一、產學研合作主體的價值及內涵
價值,在哲學意義上,是與事實相對應的一個概念,在馬克思看來,所謂價值,就是主體的需要與客體屬性之間的關系。產學研合作的主體價值就是在產學研合作過程中,各利益主體在面對或處理合作中的各種矛盾、沖突、關系時所持的基本立場、信念、態度以及所表現出來的思想傾向等。簡言之,產學研合作的主體價值就是各合作主體所秉持的價值觀,它在決定、支配主體的行為選擇上起著核心作用,也對各主體之間關系的發展變化產生重大影響。
在利益多元化的今天,產學研合作過程中逐漸形成了多元利益主體,包括企業、高校、科研院所、政府、科技中介機構、師生群體等,這些主體有著不同的利益訴求,而背后體現的是迥異的價值差異,只有深刻把握這些差異的根源,才有可能求同存異、共謀發展。
從產學研合作的基本形式來看,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是產學研合作的核心主體,離開了這三者,產學研合作也就不復存在。而這三者又分別屬于產業界和學術界兩大領域,因此,為便于分析,本文以企業作為產業界的代表、以高校作為學術界的代表,分析兩者的價值差異。
二、產學研合作主體的價值差異及成因分析
一般而言,企業的價值追求是商業利潤,而高校的價值追求是對學術的自由探索,在產學研合作中,這兩種價值追求不可避免地面臨矛盾和沖突。企業和高校作為產業界和學術界的代表參與到產學研合作過程中來,它們共同的特點都是以特定組織形式而存在于社會之中,因此,我們可以從組織的視角來分析兩者價值差異的成因。
首先,從組織屬性來看,企業是以資本聯合為基礎、以營利為目的、依照法律規定的條件和程序設立的具有法人資格的經濟組織;而高校則是以知識為基礎,是學科與事業單位雙重權力的矩陣,是若干專業化知識集團的學術組織。在長期的發展歷史中,高等學校形成了崇尚自由、探索真理、追求獨立的組織特性,這些都與企業組織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其次,從組織目標來看,企業以經濟效益最大化為目標,通過不斷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來保證組織的經濟效益。而對高校來說,組織目標則要復雜的多,其一,高校是傳道、授業、解惑之所在,人才培養一直是高校的核心職能和目標;其二,隨著威廉洪堡開創了教學與科研并舉的大學新模式,科研逐漸成為高校的重要職能,探索科學真理成為高校組織的重要目標之一;其三,美國威斯康星大學率先走出象牙塔,把科研與農業服務相結合,促進了學科發展和人才培養,從此,社會服務也成為高校的主要職能和目標。
再次,從組織管理來看,圍繞企業的經營和發展需要,企業的管理較為嚴格,同時改革與創新意識較強,強調反應速度和隨機應變的能力,而高校則遵循程序化的管理方式,具有明顯的官僚化,雖然管理相對寬松,但也更缺乏彈性和靈活性,整體表現出管理效率低下的特點。
此外,從組織行為來看,企業大多秉承”客戶至上”原則,積極響應市場需求,組織行為雖被嚴格管束,但也經常打破常規,轉變行為方式,以解決實際問題。高校則對市場反應遲緩,組織行為較為隨意、自由,表現出松散的狀態。在企業中各部門、各工藝環節相輔相成,對員工的相互協作與配合要求較高,使得整體組織行為表現出合作意識與團隊精神,而在高校中,人們最大限度地尊重個人獨立性與私人空間,最大程度地發揮個人首創性,各學科獨自為政、各學院相互獨立,使得高校整體活動表現出自由、獨立的特性。
最后,從組織文化來看,企業文化建設是圍繞企業經濟效益與企業發展壯大展開,主要是促使員工形成良好的職業習慣、培養團隊協作精神與企業榮辱感,進而提高生產管理績效,促進企業發展。而高校文化建設則是以學術水平和科研成果為核心,培養學生接人待物、技術專長等方面的素養,引導老師的教學與科研行為。
通過組織的視角來審視產學研合作主體的價值差異,為我們展現了這些差異的詳細面貌,避免了以往的模糊印象,為下一步的價值融合提供了有效指引。
三、產學研合作主體的價值融合
所謂價值融合,就是讓價值訴求不同的企業與高校在合作中能取長補短,使兩類異質的價值訴求通過各種途徑與創新機制實現從相對分離、沖突的狀態向高度耦合、良性互動的狀態轉變,進而實現合作共贏、共同發展的目標。結合上述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具體的融合路徑:一要加強溝通與交流。通過合作雙方的有效溝通,企業和高校彼此熟悉、了解對方的組織特性和價值理想,相互尊重、相互理解。二要在產學研合作的不同階段,靈活選用合適的主體價值作為共同遵守的價值準則來指導工作,例如在合作項目的技術研發階段可以高校的價值訴求為主導,為合作營造寬松、自由的工作環境,而工程實施則應在遵循企業價值訴求的前提下開展,促進合作的高效運轉。三是以文化為載體具體落實價值融合的問題,畢竟主體價值的差異終歸是一種文化的差異,那么加強文化的融合,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自然就可以促進價值的融合,具體的形式包括校企聯誼、員工培訓、管理人員進校講學、聯合培養人才、項目合作等。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48613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