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活動在雙語地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以地理活動在雙語教學新環境下的應用為核心,研究地理活動在其實際教學應用中存在的問題,結合地理活動在雙語課堂中的應用,對雙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以期在合理地進行教學活動,提高學生興趣的同時,發展完善的雙語教學形式,提升學生的語言水平,培養科學的價值觀,并實現教學成果的最大化。
[關鍵詞]地理活動 雙語教學 問題 措施
一、地理活動與雙語地理教學的概念
1.地理活動
地理活動通常指的是以教學班為單位,在地理課堂上或課余時間,由地理教師設計組織并帶領學生參與的具有一定目的性、學科知識性和趣味性的活動。
2.雙語地理教學
雙語地理教學即指地理學科的雙語教學。雙語教學,是指在學科知識的教學中,通過把母語和外語(非母語語言)有機地結合起來進行講授的一種教學形式。這種教學形式起源于歐美地區,由于復雜的歷史和社會文化背景,所以這些地區的一些學校會采用雙語授課的方式。而在我國,近年來為了適應素質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有不少學校在多門學科中實施了雙語教學這一教學形式。我國這些實施學科雙語教學的學校,在教學過程中使用的教學語言大多為漢語和英語。
二、地理活動在雙語地理教學應用中存在的問題
1.目標意識淡薄
在進行教學設計的時候,部分教師沒有把地理活動目標與教學目的密切的聯系,使地理活動流于形式,達不到實際的教學成效。這樣不僅使學生難以在教學活動中領會地理知識要點,而且也淡化了課堂教學的主題。學生把地理活動當成是“休息”、“游戲”,更浪費了課堂教學的時間,降低了教學效率,違背了活動教學的初衷。
2.活動的虛假化
在地理教材中的重、難點知識,部分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難度,教師一般會借助活動教學來啟發學生,并引導他們提高應用能力。雙語地理教學中,部分教師只是把活動設為千篇一律的教師提問、學生回答;有部分教師忽略學生之間語言水平的差異,設計的活動超出多數學生的實際水平,學生不能獲得有效的知識也提高不了語言水平,也可能導致學生過度專注于學科語言學習而忽略了對學科知識的把握。這樣的活動教學表面上熱熱鬧鬧,實屬“作秀”,不但激發不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會使學生對地理失去原有的興趣。
3.忽視價值觀、情感體驗的獲得
《國際地理教育憲章》對地理教育目標的概括是“為今日和未來世界培養活躍而又負責的公民?!彼塾趥€人發展和未來的同時,更強調了情感體驗和價值觀在個人成長中的重要地位。良好價值觀的形成不僅包括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的建立,還包含了學習態度,探索精神,個人素質和社會責任感的培養。價值觀、情感體驗都是不能量化的,如何在教學中體現比較難把握,因此教師往往會忽略價值觀的培養與情感體驗的獲得。以三峽大壩這一課題為例,教師在講解大壩修建時列舉數字具體直觀的介紹了三峽大壩的規模,然后講大壩的用途,到了作用這一環節只進行了簡單概括,教師并沒有引導學生上升到情感態度層次的思考。
當然,價值觀的培養,情感體驗的獲得絕不是一墩而就的,它必須是經過一個長久的過程,在教師課程資源的漫長熏陶下,由學生去體驗而逐漸積累獲得的。
3.學習成果不能被及時的反饋、糾正
當教師著重于提升學生的語言水平和知識水平時,常會忽略對學習成果的檢驗,比如某一活動教學結束后,有些教師不提問學生分享他們的意見或結論直接進入下一環節的學習,學生的學習成果不能及時被反饋,從而導致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情況不能準確把握。正因為學生的學習成果不能被及時反饋給老師,所以即使學習過程中出現錯誤,也不能及時被糾正,嚴重降低了學習效率,與教育的目的也背道而馳。
三、地理活動在雙語地理教學應用中存在的問題的解決措施
1.明確活動目標
目標就是方向。在雙語課堂的活動教學中目標被賦予更重要的存在價值。具體明確的目標也能讓學生知道需要做什么,應該完成哪些內容,要達成什么樣的學習效果。只有目標明確具體,才能保證有更多的學生參與進來,這是實現活動效果最大化的前提。
2.提高學習效率
雙語教學中的地理活動對于學生的學習有著不可替代的積極作用。但是通過教學實踐我們不難發現如果一堂課中活動教學的時間占比偏大,學生的學習效率并不會太理想。在實踐教學中要提高學習效率,需要活動教學與授受教學相互滲透。長期的教學實踐證明,授受教學能實現地理知識的系統、迅捷傳播;而活動教學則能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和探索能力的培養。盡管這兩種教學形態相對獨立,但在長期的較量和接觸過程中,經過相互借鑒吸收和不斷完善發展,二者可以互相取長補短,實現教學的滲透。在開展活動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從本質上結合學生的學習能力、認知需求以及學習習慣等及時調整,避免虛假性活動教學。教師可以結合教學的實際情況,在活動中融入授受教學,深化教學知識的講解和剖析,提高雙語地理課堂上的學習效率。
3.重視對價值觀的培養
教師在開展活動的過程中應切實以學生主體關懷為目標,教師應提供有力的條件,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感受活動的正面影響,獲得充分的情感體驗與觀念認同。通過教師的用心設計,學生才能真實地從活動教學中學習地理學科知識,并提高應用能力和情感體會,提高學習效率。
4.及時反饋與糾正
在雙語地理教學中,教師要時刻注意對學生學習成果的檢查。當某一活動環節結束以后,可通過提問等形式,廣泛了解學生的知識把握情況;歸納總結活動中學生探索分析出的正確的觀點和結論;對錯的觀點和結論一定要及時糾正,力爭從根源上杜絕學生的學習誤區。
對于雙語地理教學來說,這一新教學形式的發展完善有不可忽略的積極作用,也是扎實推進素質教育的客觀要求。地理教師要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和職業技能,逐步改進、完善教學行為,促進真正意義上的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以實現地理活動教學的真正意義。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48618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