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場財務管理規范化建設構建與實施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農場是現代化大農業快速、高效、健康發展的重要發展形式,在現代化農業農場建設的過程中財務管理可以提升農場發展的水平和質量,確保農場在參與市場經濟活動中合法合規、健康有序地發展。農場財務管理的規范化管理是與現代化農場發展相配套的管理體系,在農場財務規范化管理過程中應注重制度規范化、管理規范化、流程規范化、監督規范化和評價規范化。文章對農場財務管理規范化建設構建與實施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提出對策建議。
[關鍵詞]農場財務管理;財務管理規范化;財務管理規范化實施
1 農場財務管理概述
農場是發展現代化大農業的基礎,通過集約化、集團化的農場發展能夠使農業、農村、農民在發展現代化農業、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從農場的基本特點上看:一是因地制宜,農場建立在合理和充分利用當地自然資源和自然條件基礎上。在不同區域范圍內,只有對當地特點進行全面的調查和分析,才能建立起最佳的現代化農場。二是綜合性,農場是通過能源利用和經濟效益的綜合規劃來提高生產率的,從而避免了對自然資源的過度消耗和對生態平衡的破壞。三是穩定性,農場的營養物質和能量平衡相對穩定,經濟效益增長也相對穩定。營養物質在整個生態系統中的流動是一種循環運動,對于某一特定范圍內的生態農場,要盡量把生態平衡維持在一個較好的穩定狀況。農場經濟效益的穩定增長是建立在對營養物質和能量動態平衡計算的基礎上的。因此,應對多目標的投入、產出與循環進行成本效益分析,選取經濟效益最優化方案,據以指導農、林、牧、副、漁及其加工工業的生產,達到系統產出的經濟效益穩定增長的目的。
農場財務管理是指農場在生產經營過程中資金運動及其所形成的經濟關系。農場財務管理的內容包括從資金籌集、運用到經營成果的計算,利潤和收益的分配等全過進程。在管理過程中按照“企業財務通則”、“新企業會計準則”的要求和農場的實際情況進行設計的規范與管理要求。在農場資本金的籌集、利潤的計算和分配、企業管理費、勞動保險費等方面的管理內容都體現了財務會計制度改革的精神。
2 農場財務管理體系的構建
農場的財務管理體系包括財務會計人員、財務會計機構、財務管理制度和企業的會計政策、財務監督、財務審計、財務評價七個方面。一是財務會計人員,財務會計人員應該包括總會計師、財務總監、財務經理、主管會計、記賬人員、財務分析人員、出納人員,有的還包括內部審計人員。二是財務會計機構,財務會計機構主要是指企業財務會計的崗位職責和部門設置。例如總會計師室、財務部、會計科、審計處等。三是財務管理制度,財務管理制度包括業務運轉程序、內部控制系統等全面管理體系,是企業貨幣流動的鏈條,也是企業實物運轉的約束方式,是財務會計人員、財務會計機構等硬件得以正常運轉的軟件系統。四是企業的會計政策,財務和會計政策是指企業具體執行的財務管理和會計核算的規范和策略,包括企業的成本核算方法、計價、折舊、費用標準、關聯交易、納稅籌劃等。五是財務監督,財務監督是財務管理與財務實際操作的中的重要保障措施,通過財務監督能夠有效的防范財務風險,進而防范農場的經營管理和對外經濟活動中可能出現的風險,是企業管理、財務管理合法合規發展和管理的重要保障措施。六是財務審計,財務審計是按照審計法對于財務活動的合法性、合理性、真實性、規范性、效益性進行的監督檢查,財務審計是財務管理活動中重要的第三方保障措施,通過財務監督能夠使財務活動規范合法,在財務監督的實施上應確保全過程監督、動態監督,及時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問題,使農場在農業發展過程中保持健康、有序的發展。七是財務評價,財務評價是對于財務活動的質量和財務活動的效益進行的評估,通過建立評價體系,選取最能夠體現財務活動的質量和效益的指標進行科學評價,從而為提升財務管理水平和質量提供有益的分析和數據參考,使農場管理更加合法合規,能夠為現代化大農業建設和發展提供更大的貢獻。
3 農場財務管理規范化的實施
農場是現代化大農業快速、高效、健康發展的重要發展形式,在現代化農業農場建設的過程中財務管理能夠提升農場發展的水平和質量,確保農場在參與市場經濟活動中合法合規、健康有序的發展。農場財務管理的規范化管理是與現代化農場發展相配套的管理體系,在農場財務規范化管理過程中應注重制度規范化、管理規范化、流程規范化、崗位規范化、監督規范化和評價規范化。一是農場財務管理的制度規范化,財務管理制度是財務管理合法合規進行,有效提高財務管理水平和質量的前提和保障,在財務管理制度規范化建設的過程中,應按照國家相關財務管理的法律法規、相關制度進行建設,在財務管理制度的框架下結合農場財務管理的實際,編制符合農場發展實際的財務管理相關制度、相關規范、相關流程等,通過制度的規范化建設帶動財務管理內容的規范化。二是農場財務管理的管理規范化,管理的規范化是財務制度執行、財務操作的基礎保障,在農場財務管理的管理規范化建設中,主要體現在管理制度與管理的執行力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管理制度的規范化,與前面制度規范化建設相同,制度的明確、具體、具有可操作性是管理實施的前提,制度的規范則為管理的規范提供了執行的依據,另一方面是管理的執行力,管理的根本還是在于執行,再好的制度規范如果不執行同樣不能實現其管理的目標、要求和效果,因此有力的執行保障是管理水平提升、管理質量提高的基礎。通過有效的管理才能夠實現農場財務管理的規范化管理。三是農場財務管理的流程規范化,管理的重點在于流程,流程是程序與實質的統一,能夠最大限度地防范管理的不規范,在農場財務管理的過程中,應對流程進行規范,對于已有財務管理內容進行規范性操作與審批,通過流程再造,實現財務管理的規范化、效率化和高質化,同時在流程的設計上應最大的體現財務管理的特點和提高管理水平的要求,通過流程的規范實現財務管理的內容規范與程序規范。四是農場財務管理的崗位規范化,農場財務管理中的各個崗位職責規范設定,也是農場財務管理規范化的重要要求,特別是在新會計準則下預算會計與財務會計分立,則需要重新設定和規范崗位職責,對于預算會計、財務會計、出納、監督等財務管理具體操作與監督的環節的崗位職責都應當有著明確的要求,從崗位的人員要求、專業技術要求、職業資格要求到工作開展要求都應有準確、具體的設置與規范,通過財務崗位職責的規范實現財務管理的規范。五是農場財務管理的監督規范化,在財務管理的過程中,應建立以審計為基礎,紀檢監察為主要手段的財務管理監督機制,通過監督實現財務活動的合法合規運行,確保農場在內部管理與外部經濟活動的規范化。在監督的方式上應采取動態監督、全過程監督,確保財務活動的高效、規范。六是是農場財務管理的評價規范化,通過建立財務工作評價體系,選取最能夠體現財務活動的質量和效益的指標進行科學評價,能夠更好地實現財務管理的規范性。
4 農場財務管理規范化的建議
在農場財務管理規范化的建設過程中,一是要加強學習,對于財務管理的要求和財務管理法律法規、制度規范進行及時、深入、系統的學習,通過學習指導和保障財務活動的規范性。二是加強管理,在加強管理的過程中包括了制度、操作、流程、崗位、監督、評價等各個環節的規范化管理,通過高效高質的管理帶動財務管理的規范化建設。三是加強業務培訓,財務管理是專業性極強的專業技術工作,特別是農場管理又區別于一般企業管理,特別是在新企業會計準則下,財務管理的效益計算、合同履行等都發生了變化,對于財務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加強業務培訓,及時發展管理中的問題采取內部學習、內部交流、外部培訓等形式提高財務專業技術人員的綜合素養和專業技術能力是實現農場財務管理規范化的重要舉措。
參考文獻:
[1] 張德忠.國有農場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1(24).
[2] 王秀華.對國有農場加強財務管理的幾點建議[J].中外企業家,2013(09).
[3] 劉詠梅.當前國有農場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2(21).
[4] 卓之君.強化國有農場財務管理工作探討[J].安徽科技,2011(04).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48804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