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補貼對企業績效的影響分析及政策完善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政府補貼是社會財富的再分配,也是轉移支付的重要內容,而這種分配方式對企業績效的影響一直是學術界討論的熱門話題。國內外學者對此也進行了大量的研究,文章通過對政府補貼與企業績效關系的研究現狀進行分析,發現了政府補貼政策在執行中所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應正確理解政府補貼與企業績效的相關性,以及完善現有的政府補貼政策等建議。
【關鍵詞】 政府補貼;企業績效;政策完善
【中圖分類號】 F27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2-5812(2019)11-0054-03
企業績效的影響因素有很多,不僅有內在的因素,還有外在的因素,這里要討論的是關于外在的因素。按照國際慣例大部分國家為了扶持或鼓勵特定行業、區域或領域的發展都會予以企業經濟方面的支持,且當地經濟的發展有利于當地的就業、財政收入及政府官員的業績,因此政府為了發展當地經濟就會介入到企業的經營、管理和投資等活動,政府補貼就是最直接的方式。該補貼對企業績效的影響問題也一直是學者們討論的熱點。通過對此問題進行研究以期幫助政府正確處理與各企業的關系,并為補貼政策的完善提供依據,為社會資源配置優化提供建議。
一、政府補貼與企業績效關系研究現狀
?。ㄒ唬﹪庋芯楷F狀
通過對國外相關文獻進行研究,發現學者們普遍支持政府補貼政策的實施,認為政府補貼不僅有利于企業績效的提升,還有利于企業融資和償債能力的提升,并會使企業不斷增加創新的研發投入。只有極少數的學者認為政府補貼會不利于企業的長遠發展,如Bergstrom用瑞典公司的數據為樣本進行研究,發現補貼會給企業第一年的績效帶來幫助,但在后期會對企業績效的提升造成不利影響。
?。ǘ﹪鴥妊芯楷F狀
通過對國內相關文獻進行研究,發現學者們對政府補貼與企業績效的線性關系持不同的觀點。有的學者認為政府補貼與企業績效呈正向線性關系,即認為補貼能幫助企業渡過償債、融資等難關,并有利于企業經營業績的提升,如吳研以我國上市公司A股數據為樣本進行實證研究,發現政府補貼能提升企業業績,還能提升社會效益;還有的學者認為政府補貼與企業績效呈負向線性關系,即認為補貼不僅不能幫助企業提升業績,還會導致企業績效下滑,彭中文和黃雪等學者通過研究發現政府補貼會引發企業的尋租行為,從而使管理者忽視自身業務的發展,且通過尋租所獲得的補貼使用效率并不高;還有少數學者認為政府補貼與企業績效是非線性關系,如葉紅雨和徐雪蓮以我國上市公司制造業面板數據為樣本進行分析,指出政府補貼在[10.77%,14.69%]區間會有利于企業業績提升,且對非國有性質企業存有門檻效應。
二、政府補貼與企業績效關系研究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分析
?。ㄒ唬┱a貼受企業所有權性質的影響
我國企業按所有權性質不同主要分為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國有企業的產權是歸國家所有和控制,是重要的公有制性質的企業,是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的堅實力量。通常情況下,國家設立國有企業的目的是為了調和社會經濟各方面的發展,起著調節經濟的作用,因此國家自然會予以經濟方面的鼓勵和支持。政府補貼是國家為了實現宏觀調控的目標無償投入到社會經濟體中的資產。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政府補助的金額也在不斷地提高,如果能獲取補貼將會給企業帶來一筆可觀的收入,而目前我國正處于尚不完善的市場經濟體系之中,政府對財政補貼的金額、形式及對象等都沒有明確的法律規定,因此在確定補貼對象時政府會更傾向于國有企業。除補貼之外,政府在其他資源配置方面也有絕對的優勢,控制著某些重要資源的分配,如礦產、土地和信貸等。然而,方軍雄和張敏等學者研究發現,政府在這些資源的分配過程中也對國有企業具有“父愛”傾向,在配置這些資源時會更傾向于國有企業,而民營企業則受到嚴重的制度歧視,很難獲取補貼和貸款,即使有幸獲得也要付出較大的成本,如較高的銀行貸款利率和抵押率,且還款條件也比較苛刻。
?。ǘ┱a貼會引發企業的尋租行為
由于我國特殊的二元經濟體制,導致民營企業在政府補貼及其他資源的獲取方面受到所有制歧視而處于天生的劣勢地位。政府與企業之間又存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這就導致政府在補貼分配過程中難以確定合適的企業。根據尋租理論,尋租能幫助企業快速地和政府建立關聯,降低信息不對稱,并能將自身的優勢信息傳遞給政府,所以民營企業就會選擇通過尋租的方式來獲取補貼,而政府在獲取了民營企業的“租金”后,也會給予其更多的補貼。雖然民營企業的尋租行為能幫其獲得更多的補貼,但是企業在尋租過程中可能會出現以下問題:一是尋租支出可能大于尋租收益,導致得不償失。二是尋租支出會占用其他日常性生產的開支,產生擠出效應,對企業長遠經營績效不利。三是由于政企信息的不對稱,導致企業將補助用于限定范圍外的其他事項,從而降低了補貼利用率。四是尋租企業可能并沒有相應的資質,無法合理有效地使用補貼,這也同樣會降低補貼的使用效率。胡浩志等學者通過實證分析指出尋租能幫助民營企業取得政府補貼,且補貼也使民營企業的績效得到提高,但從民營企業的整體來看,通過尋租所獲的補貼使用率不高。
政府補貼不僅會引發民營企業的尋租行為,同樣也會引發國有企業的尋租行為。雖然國有企業與政府之間有著天然的“父子關系”,且政府在資源分配時也會傾向于國企,但是國有企業仍然有動機投身于尋租活動,原因有以下幾點:一是資源的稀缺性,國企也僅僅是在相同條件下,優先獲得資源的分配。二是尋租能給國有企業帶來更多的現金流,從而滿足國企高管自身的偏好和權利的控制欲。三是國企高管的晉升和任免都受制于上級政府,為了迎合上級政府的政績要求,達到政治晉升的目的,就需要額外的資源。同時楊德明等學者通過實證研究也發現尋租能為國有企業帶來更多的政府補貼,但更多的補貼卻沒有提升國有企業的績效,反而是引起了國企的過度投資行為,造成了資源的浪費及冗余。由此可見,國有企業尋租所獲得的政府補貼不利于其經營績效的提升。 ?。ㄈ┱a貼政策對企業制約不足
政府補貼的發放、使用等雖然都有相關文件進行規范,但在具體執行過程中,仍然存在不少問題,其中比較典型的就是對企業所獲得的補貼在使用方面制約不足,缺乏有效的監督。企業在獲得政府補貼之后,可能并不會按原先申請時所確定的用途來使用資金,而是會考慮企業自身的利益,將所獲得的補貼資金用于其他方面。而政府部門在補貼發放之后,由于沒有相關的專業工作人員,對企業的生產經營及發展情況了解有限,所以對其所發放的補貼資金使用去向并不明確,從而使得政府補貼沒有發揮其應有的作用。為了使補貼資金能按既定的用途來使用,就應該加強補貼資金的監督。但我國現有的法律法規對政府補貼卻缺乏相應的監督制度,導致企業獲得補貼之后濫用補貼資金,使用過程也得不到有效的監督,且在我國當前的審計制度中也沒有相關審計項目的規定。這種情況不僅不利于企業的長遠發展,且對國家的宏觀調控也會產生不利影響。
三、對我國政府補貼問題的幾點思考
?。ㄒ唬┱_理解政府補貼與企業績效的相關性
政府補貼是國家為了優化社會資源配置,實現宏觀經濟調控的目標,而向企業組織無償提供的貨幣或非貨幣性資產,以改善市場的經濟環境、增加就業、扶持企業的發展為目的。政府補貼發放后,由于政府與企業之間存在信息不對稱,從而導致企業管理者可能濫用補貼資金,為了約束管理者的濫用行為,并激勵其按申請用途來使用補貼資金,最好的解決方式就是增強政府補貼與企業績效的相關性。增強政府補貼與企業績效的相關性,可以通過對即將獲取補貼的企業進行考察,并對已獲取補貼的企業績效進行跟蹤考核,使企業管理者為后續補貼的獲取而不斷努力地增強企業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對于正常性競爭的企業來說,政府補貼是有利于企業業績的提升,政府補貼與企業績效呈顯著正相關,但是對于國有企業來說,其有自身的特點,是一種特殊的所有制形式,政府補貼的發放應該有與其相匹配的激勵措施。如前文所述,國有企業所獲取的政府補貼主要是因政府的“父愛”傾向所致,并不是因其自身的競爭力所得,這部分無償獲取的補貼資金表面上增加了企業的業績,但實際上,這只是短期的現象,并不利于企業長遠的發展,同樣,這與企業管理者在管理方面的努力是無關的。因此要抑制企業的尋租行為,就需弱化所有制的歧視,為企業獲取補貼營造公平的競爭環境,所以應正確理解政府補貼與企業績效的相關性,從源頭上糾正政府補貼制度體系中的不合理之處。
?。ǘ┩晟普a貼的相關制度
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第 16 號——政府補助》的規定,政府補貼是以一種無償形式投入到企業的資產,如果能有效合理地使用,確實能改善企業經營的業績,但是如果補貼資金發放后沒有相應的使用規范、激勵及監督機制,那么政府補貼所帶來的企業績效的提升就只是營造了短期利潤增加的假象,反而掩蓋了企業真正的經營困境,并使企業養成了依賴補貼的惰性,從而進一步滋生了企業的“尋租”行為,不利于企業的長遠發展。因此有必要完善政府補貼的相關制度。
主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完善政府補貼政策:一是消除所有制歧視,給所有企業同等獲得補貼的機會,為企業營造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但是根據以往的研究,我們知道政府補貼對國有企業績效的影響是存在門檻效應的,而對民營企業卻表現不同,所以對不同所有制的企業在補貼額度方面可以區別對待,對民營企業可以加大補貼的力度,但必須密切關注企業資金的使用動態,及時調整政府補貼額度,以保證補貼資金發揮最佳的使用效果;對于國有企業要進行甄別,應將更多的補貼資金發給產業前景較好的企業,扶持有發展潛力的企業成長,對落后的企業進行淘汰。二是建立激勵和監督機制。政府補貼雖然能改善企業的經營業績,但都是短期的現象,企業要想獲得長遠的發展,就必須將補貼所獲得資金用于企業自身主營業務方面的經營。而企業管理者往往會根據自身的利益,將補貼資金用于其他方面,因此政府應建立相應的激勵機制,鼓勵企業加強研發創新活動,把補貼資金用于新產業的生產和研發當中,增加企業的“核心技術”能力,充分發揮技術與知識的溢出效應,實現產業升級。同時,政府補貼發放的上級部門應加強對補貼發放部門的監督和管理,要求相關部門建立補貼資金使用方面的審計制度,審查補貼發放的相關部門是否對各種補貼都建立了相應的管理辦法及制度,并檢查相關部門是否按政策要求來監督和管理企業的補貼資金,并將此作為政府補貼政策的績效,以達到優化資源配置的效果。三是建立透明、公開和有效的補貼運行機制。政府部門在補貼發放后,應追蹤補貼資金在企業的使用情況,對補貼資金的運用效果進行及時的評價,要求企業按制度要求報送補貼資金的使用報表,以確保補貼資金用于申請時的項目,以此來增強企業的業績。同時,還應加大補貼的透明度,防止企業的尋租行為。為避免隨著補貼額度的不斷提高,導致了政府官員設租和企業管理者尋租的行為,從而減弱了補貼資金的運用效率,應建立健全政府補貼制度,對企業項目補貼的申報、審批、使用和驗收等方面進行公開。
?。ㄈ┩晟破髽I的內部治理
在現代公司制度下,企業的所有者和管理者往往是相互分離的,兩者的目標并不一致,企業的管理者會出現偷懶的現象,特別是當企業獲得越來越多補貼資金的情況下,管理者會出于自身利益的考慮,將補貼資金用于其他方面或進行過度投資,對改善企業的經營缺乏動力,這對企業的長期發展是非常不利的。為了激勵和約束企業的管理者,有必要將管理者的薪酬與企業績效建立關聯,且委托代理理論也認為建立管理者薪酬與企業績效的密切關系,可以激發管理者的管理才能,提升企業的績效,企業應加大對管理者的監督,減少管理者的過度投資和偷懶行為,從而減少政府補貼對企業業績的不良影響,以真正發揮政府補貼對企業未來發展的促進作用。雖然以往的理論和實證研究都證明政府補貼有利于民營企業績效的提升,但是如過度依賴補貼,濫用補貼資金,盲目進行投資,將會對企業發展造成非常不利的影響。因此企業必須重視自身機制的完善,合理地運用政府補貼,提高補貼的利用效率,不斷地增強技術創新活動,以提升企業的績效,而不是依賴補貼。對于國有企業就更應該完善企業內部的治理機制,增加企業信息的透明度,通過機制體制創新,研發自身的核心技術,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促進企業績效的不斷提升。J
【主要參考文獻】
[ 1 ] Bergstrom F.Capital Subsidies and the Performance of Firm′s[J].Small Business Economics,2000,(14):183-193.
[ 2 ] 王一卉.政府補貼、研發投入與企業創新績效——基于所有制、企業經驗與地區差異的研究[J].經濟問題探索,2013,(7):138-143.
[ 3 ] 魏志華,吳育輝,曾愛民.尋租、財政補貼與公司成長性[J].經濟管理,2015,(1).
[ 4 ] 彭中文,文亞輝,黃玉妃.政府補貼對新能源企業的影響:公司內部治理的調節作用[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15,(7):80-85.
[ 5 ] 胡浩志,黃雪.尋租、政府補貼與民營企業績效[J].財經問題研究,2016,(9):107-112.
[ 6 ] 葉紅雨,徐雪蓮.政府補貼對企業績效的門檻效應實證研究[J].科技和產業,2017,(2):99-103.
[ 7 ] 楊德明,趙璨,曹偉.尋租與企業績效:“絆腳石”還是“潤滑劑”[J].財貿研究,2017,(1):130-145.
[ 8 ] 吳研.政府補貼與企業績效[J].財會研究,2018,(1):58-64.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49095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