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資產新加速折舊政策的影響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固定資產折舊,是企業經濟管理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時大家非常關注的一個重點。隨著新政策的提出,固定資產加速折舊在企業經濟業務中成為關注的內容。文章首先比較了新舊政策的區別,然后指出新加速折舊政策對企業的影響,最后結合案例進行分析,以供參考。
關鍵詞:固定資產;加速折舊;新政策;比較;影響
2014年10月20日,我國財政部和稅務局頒布了《關于完善固定資產加速折舊企業所得稅政策的通知》。該政策的出臺,能緩解企業融資困難、稅負沉重的局面,促進企業技術升級改造,鼓勵企業創新發展,增強我國經濟發展活力和動力。與此同時,在企業的會計、稅負、戰略發展上,也會受到新政策的影響,以下結合工作實踐和案例進行探討。
一、固定資產加速折舊新舊政策的比較
固定資產加速折舊新政策,主要從折舊基數、年限、方法三個方面進行:1.折舊基數。《企業會計準則第4號》指出,在折舊基數中扣除固定資產減值,不僅能真實反映出未來可收回金額,還能減少計提折舊額。而在稅法上,資產減值準備不能在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2.折舊年限?!镀髽I所得稅法》規定,企業固定資產需要加速折舊的,可縮短折舊年限,或采用加速折舊法。如此操作,加速折舊更加直觀,折舊方法更加簡單。3.折舊方法。加速折舊法的應用,一方面能加快企業回收資金,實現機械設備的更新換代;另一方面可以減輕企業的現金流壓力,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二、固定資產新加速折舊政策的影響
(一)對財務管理的影響
新政策的本質,是通過加速折舊的形式,推動企業升級轉型。企業固定資產加速折舊,能提高初期折舊額,減少初期所得稅,避免大量資金占用,從而加快現金回流,實現投資更新。由于納稅時間延遲,從貨幣時間價值角度來看,可以認為是政府為企業提供的無息貸款,企業對這部分資金靈活運用,有利于各項經濟活動的開展,提高財務管理水平。
(二)對稅務工作的影響
新政策的實施,企業投資前期的稅負減輕,能避免資金鏈斷裂風險,增強競爭能力和融資能力。調查發現,中小型企業面對稅負,普遍存在融資困難的現象,采用固定資產加速折舊新政策,固定資產一次性稅前扣除標準提高,稅負減免范圍擴大,企業能獲得更大的優惠。而且,高新技術型企業對研發類儀器設備的需求大,此類固定資產可以加速折舊,增加了稅前扣除力度,顯著減輕了稅負。
(三)對企業發展的影響
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應用,為企業的升級轉型提供了基礎條件,新政策指出,企業用于研發的儀器設備,均能享受優惠政策,作為產業轉型、升級、優化的重要導向。新政策的實施,不支持傳統產業擴大產能,而是加快研發類設備的更新速度,在企業生產中推行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如此,不僅能鼓勵企業在高新設備上加大投資力度,還有利于企業形成自主知識產權,增強技術優勢。六大行業不論是擴大產能,還是升級設備,均能對固定資產加速折舊,這是因為相比于傳統產業,六大行業的技術設備升級更快,加速折舊能縮短固定資產的成本回收時間,鼓勵新興產業健康發展,最終實現產業結構升級的目標。
三、案例分析
(一)會計角度
案例1:A企業是計算機研發制造企業,屬于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該企業在2014年10月,購進一臺研發類設備,單價為70萬元,增值稅額為11.9萬元,支付方式為銀行存款。2014年1月1日后,企業購進的研發類固定資產包括:單價在100萬元以內的固定資產共計350萬元,計提折舊12.8萬元;單價在5000元以內的固定資產共計70萬元,計提折舊32萬元。
第一、10月份購進固定資產。
借:固定資產70萬元,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11.9萬元
貸:銀行存款81.9萬元
依據新政策規定,10月份購進的研發類設備,其單價在100萬元以內,因此能一次性在納稅所得額中扣除。假設該產品處于研發階段。
借:研發支出——費用化支出
70萬元
貸:累計折舊 70萬元
第二、已經存在的固定資產。由于研發類設備的單價在100萬元以內,且一次性在納稅所得額中扣除。
借:研發支出——費用化支出
337.2萬元
貸:累計折舊 337.2萬元
固定資產折余價值部分,其單價在5000元以內。
借:管理費用——折舊費用
38萬元
貸:累及折舊 38萬元
(二)稅法角度
案例2:依然采用A企業案例,該企業屬于六大行業范疇,2014年10月份購進的設備,可采用雙倍余額遞減法、年數總和法。假設企業從11月份開始加速折舊,設備的使用年限為10年。采用雙倍余額遞減法,可得11月折舊額為:(2÷10×70)/12=1.17萬元。采用年數總和法,在不考慮預計凈殘值的前提下,可得11月折舊額為:(10÷55×70)/12=1.06萬元。采用舊政策中的直線法攤銷,在不考慮預計凈殘值的前提下,可得11月折舊額為:(70÷10)/12=0.58萬元。分析可見,和直線法相比,采用雙倍余額遞減法,企業繳納所得稅時,要減少1.17-0.58=0.59萬元;采用年數總和法,企業繳納所得稅時,要減少1.06-0.58=0.48萬元。
案例3:B企業是專用設備制造企業,屬于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該企業在2014年11月,購進生產設備一臺,單價為200萬元,增值稅為34萬元,且當月投入生產。采用直線法攤銷,假定使用年限為10年,殘值率為5%。新政策的出臺,該企業滿足加速折舊條件,繳納12月所得稅時,按照6年時間縮短折舊年限。按照直線法攤銷計算,可得每月攤銷額為:[200×(1-5%)]/10/12=1.58萬元。按照6年加速折舊計算,可得月攤銷額為:[200×(1-5%)/6/12]=2.64萬元。由此可見,該企業在繳納所得稅時,要減少2.64-1.58=1.06萬元。 (三)注意事項
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的固定資產加速折舊,沒有預計凈殘值的限制,可以根據會計政策自行決定。根據財稅〔2014〕75號規定,對所有行業企業持有的單位價值不超過5000元的固定資產,允許一次性計入當期成本費用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不再分年度計算折舊。允許一次性扣除,指的是全部單位價值可一次性在稅前扣除,不需考慮會計上是否設定了預計凈殘值。
實施新政策時,在固定資產的認定標準和凈殘值處理上,應該注意幾點事項:1.5000元不是固定資產最低金額的認定標準,從加速折舊法律文件來看,入賬價值和使用年限的認定標準并未改變。2.一次性扣除屬于稅收優惠政策,但不會影響固定資產的確認標準。3.企業在會計處理上、納稅申報上,確認固定資產時,依然以《企業會計準則第4號》、企業所得稅法律規定為準。
案例4:C企業在2014年8月,購進一臺生產電子設備,單價為4500元,預計使用年限為3年;購進一臺專用研發類設備,單價為60萬元,預計使用年限為5年。在不考慮凈殘值的前提下,按照直線法攤銷進行會計處理,折舊額分別是4500÷3÷12×4=500元、60÷5÷12×4=4萬元。采用加速折舊新政策,清繳所得稅時,兩種設備的入賬價值可按照4500元、60萬元一次性稅前扣除,可見扣除額遠大于直線攤銷額。
四、結語
綜上所述,固定資產加速折舊新政策的提出,適應新形勢下企業固定資產管理的需求,和舊政策相比,能減輕企業稅負,推動企業升級轉型。分析可知,新政策的實施,會對企業的財務管理、稅務工作、戰略發展產生影響,文中結合實際案例,從會計、稅法兩個角度進行分析,希望為固定資產的折舊管理提供經驗借鑒。
參考文獻:
[1]楊臻.固定資產加速折舊企業所得稅新政解析[J].中國稅務,2015(01).
[2]趙曉紅.企業會計準則第4號——固定資產[J].會計之友,2006(4x).
[3]李玉麗.固定資產加速折舊新政策對企業會計的影響[J].商業會計,2015(21).
[4]趙新貴,劉曜銘.固定資產加速折舊稅收新政策與會計處理[J].財務與會計,2015(06).
[5]趙美娜.新政策下固定資產加速折舊對企業的影響研究[J].會計之友,2015(06).
[6]李玉麗.淺談固定資產加速折舊新政策[J].商,2015(1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492339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