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優化發展高等職業教育的思考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何春艷

  摘要:主要從加拿大的社區學院的辦學體制多樣化、教育理念人性化,為終身教育提供良機幾個方面介紹,通過比較中國的高等職業教育狀況,為優化發展中國高等職業教育提出建議。
  關鍵詞:優化發展;社區學院;高等職業教育
  中圖分類號:G7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31-0285-02
  
  前言
  “高等職業教育”這個概念,實在是很有些“中國特色”的叫法。大概是20世紀80年代初期國內各地短期職業大學興起的產物。在中國通常把高等職業教育歸屬于高等教育范疇,只是其課程計劃有特殊性。它所面向的是某一特定職業或職業群的實際工作需要,比普通高等教育更定向于實際工作并更體現職業特殊性;其課程的特點是對所學學科的理論性和科學性原理不太側重,而強調它們在具體職業中的實際應用。
  從國內來看,發展高等職業教育現已成為當前中國整個教育界的一大熱點問題。幾年來也有了很大發展。然而,對比加拿大的社區學院,我們的培養目標和發展途徑以及招生對象、辦學模式、課程計劃、教學過程等等一系列問題還有很大的不同和差距,由此可以通過研究對比,找出對于發展中國高等職業教育的有利途徑和措施,為推進中國高等職業教育管理制度改革,提高中國高等教育科學化水平,提供較好的借鑒樣本。
  一、加拿大高等職業教育的辦學體制多樣化
  加拿大的職業教育特色是世界著名的,而喬治亞學院的職業教育是安大略省(以下簡稱安省)最著名的。筆者有幸在2010年6月參加由江蘇省教育廳組織的高職教師赴加拿大多倫多短期培訓,從而對安省的高等職業教育有了更多了解。安大略省的高等教育主要由大學(university)和社區學院(college)兩類機構承擔,目前共有15所大學和24所社區學院,它們之間有著不同的辦學使命。大學(相當于中國的研究型大學)主要從事學術教育偏重理論研究;社區學院(相當于中國的高職院校)在加拿大是屬于高等教育的一種,大多數的學院都提供職業導向的課程,以幫助學生獲取就業能力,為所在社區培養技術應用性人才或職業人才為目標。大學和學院是平等獨立的,但他們之間又通過轉學協議或合作項目密切地聯系在一起。一般社區學院都有學士后課程,畢業后可以發放學位證書。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選擇學習相應的課程。按照規定每年選擇4門課程以上的為全脫產學習,少于4門課程為半脫產學習。學習方式較靈活。
  二、學院(college)的教育教學觀念更加人性化
  (一)更加突出以人為本的觀念
  社區學院在處理與學生的關系時,牢牢樹立“學生是顧客”的理念,強調在服務學生中體現學校的管理,化管理于無形之中。在入學前,社區學院向高中生全面介紹所提供的課程、學習方式、畢業生就業率等方面的情況,甚至有些學校還為此拔出專項資金,來做好學生由高中向大專過渡的活動方案。入學后,學院普遍設立了專門為新生服務的網站,為所有入校學生提供服務和幫助。學院還設專人為每個學生的發展進行個性化的咨詢與幫助。為了便于集中服務學生,每個學院都設有學生服務中心,為學生提供招生、注冊、殘疾學生服務、宿舍服務、就業服務、國際留學生服務、校外實訓服務、心理與學業輔導、轉學服務等各方面的服務。學院沒有設輔導員、班主任等職務,學生的日常活動安排和組織管理主要是由學生自己的組織――學生會負責。學生會擁有學生活動中心的全部管理權,活動中心內有放映室、臺球室、咖啡廳等,學生自主管理經營。這種學生自主管理模式有利于鍛煉學生的獨立能力,培養他們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能力,增強他們的責任感,從而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真正做到了“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幫助學生成才”。
  (二)按需設置課程,校企緊密結合
  社區學院在辦學中積極謀求與社區企業的合作,兩者之間形成了緊密的合作關系。怎樣把用人單位吸引到學院?喬治亞學院目前有兩個主要的項目組:一組負責項目開發,另外一組負責雇主開發。這兩組負責的工作有以下幾點:第一,學院組建包括課程專家、企業技術人員、社區和政府部門的知名人士在內的課程開發委員會,進行市場分析、職業分析和教育分析,確保社區學院開設課程與企業工作崗位緊密聯系。第二,社區學院從企業聘請大量的兼職教師,擔當專業課的教學任務,使兼職教師的數量接近或超過專職教師的數量。第三,與學院合作的企業承擔了多項責任,比如項目和課程的設計與反饋;學生的安置,包括合作教育、學徒和實習;派遣企業人員做兼職教師;接收學生就業;推廣學院的應用研究項目;成為社區學院的捐贈者,贊助者、作為社區學院董事會成員等等。政府還會給雇傭企業每人3 000加元的補助,真正做到了學生所學即社會所需。而國內大多數院校的課程設置脫離實際,學生反映學過的東西用不上。并且雖然企業也會抱怨學生實踐能力差,但是很少有企業能夠與學院合作,當然這由中國的體制等多方面因素造成的。
  (三)個人的尊嚴至上
  在喬治亞學院隨處都可以看到一個詞:respect。老師和學生都有足夠的尊嚴,才有足夠的創造力和創新精神。這里不搞評比,不人為地劃分等級,充分維護個人的尊嚴。而中國大多數院校每學期末最令人恐慌的莫過于評老師,評學生。老師要分出來優秀、合格、基本合格幾個等級,排名末等的老師要被扣掉部分工資;學生要分國家級、省級、院級三好學生、優秀學生等等。
  (四)服務式教學
  喬治亞學院在教學過程中為保障教師的教學質量,專門設置教師服務部門和教師培訓部門。教師服務部門專門為教師上課提供后勤保障,比如按照教師的思路幫助教師設計開發多媒體課件,或者為教師搜集上課所需資料,不僅技術專業,而且節省了教師的大量時間和精力,方便教師把精力投入到學生身上;教師培訓部門專門為上課存在障礙的教師提供單獨的輔導,幫助教師掌握更先進的教學方法和理念。同時,學院更注重學生的投入性。為了讓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采用了多種教學手段和方法,比如多模態教學、案例教學、學生的體驗式學習等,增加了學生的求知欲望和學習的興趣,真正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教與學充分互動。
  三、社區學院為成人終身教育提供良機
  由于社會、政治、經濟環境的不斷變化,知識更新的速度也加快,為增加自身社會適應能力,對新技術、新知識的學習是創造以及維持一個專業工作的必要條件,因而終身學習將成為社會的需求。
  安大略省社區學院的課程種類繁多,數量龐大,包括全日制課程(全脫產學習)與非全日制(半脫產學習)課程、學歷課程與證書課程、在校學習課程與網絡學習課程等,可以滿足多種類型人員求學之需要。學習者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興趣、需要和時間來選擇學習時間、學習內容和學習方式,學習有著高度的靈活性,以此提高專業能力,適應社會,達到終身教育的目的。
  四、中國之借鑒
  中國的高等職業教育與加拿大存在許多不同之處,當然有體制方面、政治層面、社會制度等因素,我們不能照搬,但是,“洋為中用”,我們還是可以從對比中得到借鑒,更進一步優化發展中國的高等職業教育。
  (一)轉變觀念,完善職業資格測試和認證體系
  中國的職業院校的學生畢業后取得大專學歷證書。目前雖有專升本教育,由于現有體制的約束,即使取得本科學歷但是社會地位仍然與正規本科學歷有區別。比如江蘇省規定大專轉本科只能往民辦院校轉。而國家公務員考試必須是公立本科院校畢業生。另外,一般職業院校學生的職業能力證書頒發部門是勞動部,而在找工作時如果是事業單位,必須要取得人事部頒發的相應資格證書,不承認勞動部資格證書。這種體制造成職業院校地位低下,學院生源質量不高。為優化職業教育,需要改進職業資格測試,改善證書認證體系,消除人為的不平等,改變“一人多證”的狀況。
  (二)設置多樣化教學模式和靈活多樣的課程體系
  反觀中國的高職教育,尚存在課程與崗位工作匹配度低、重基礎理論輕實踐等問題,應借鑒加拿大高職教育的經驗,在學制、課程定位等方面加以改革,建立以社會需求為導向的課程體系。將社會部門組織的短期培訓、職業培訓等納入學院體系,為終身教育提供機會。
  (三)加強校企合作,改革師資管理體制
  加拿大社區學院教師要求具有學士以上學位和五年以上實際工作經歷,因此社區學院擁有一支名副其實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并且鼓勵聘用兼職教師,教師中有相當比例直接從工商企業界聘請,他們約占教師總數的1/3~1/2。兼職教師的待遇完全與全職教師相同。中國由于體制原因,很少有社會工商企業界人士到學院兼職教師。學院的教師大部分是缺乏實踐知識和經驗,所謂的“雙師型”也只是靠參加考試取得合格證書。
  小結
  中國的高職教育由于受傳統學科性教育思想的影響,重理論輕實踐的思維定式依然普遍存在。對于宿遷學院這樣的蘇北院校,今后在學生培養方面應構建以社會需求為導向的人才培養方案,一方面為企業提供優質的人力資源,培養知識能力結構合理、熟悉企業工作崗位的畢業生,另一方面可利用宿遷學院人才相對集中、學科門類齊全、技術信息暢通等優勢,為宿遷中小企業特別是周邊地區提供技術咨詢、產品開發等服務,在高新技術的推廣應用、生產工藝的改進等方面有所作為;還可為宿遷地區企業員工的崗前培訓、學歷提升等提供幫助。
  
  參考文獻:
  [1]何二毛.加拿大社區學院職業教育的經驗與啟示[J].職業教育研究,2008,(7):155-156.
  [2]洪鷹.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模式的借鑒與思考[J].航海教育研究,2009,(2).
  [3]董國順.淺析以人為本的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理念及實施方略[J].教育與職業,2008,(7):30-31.[責任編輯 陳鶴]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396219.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