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業經營越行越近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鄭艷艷
金融分業經營即銀行、保險、證券、信托機構等都限制在各自的傳統業務領域內經營,不得超越既定業務范圍。金融混業經營即銀行、保險、證券、信托機構等都可以相互進入對方業務領域甚至非金融領域,進行業務多元化經營。目前的國際形勢是:在中國實施分業經營制度的同時,美、英、日等發達國家廢除幾十年的金融業混業經營禁令,國際金融界正在進行從分業經營制度向混業經營制度的轉變。中國選擇分業經營制度是中國國情的決定使然,但在開放的形勢下,盛行于全世界的混業經營制度必將影響著中國金融改革的發展方向。在加入WTO的沖擊下,中國金融業再固守分業經營制度,其結果很可能是限制金融機構的手腳,導致競爭能力的下降;但在現存的金融風險的隱患未消除的情況下匆忙進行混業經營,只能是自亂陣腳。因此,中國應該選擇適合中國國情的混業經營模式。
一、我國實行混業經營的必要性
1、國際競爭的需要。根據有關協議,加入WTO后,中國將在2006年全面開放金融市場。國內商業銀行面臨與外資銀行的激烈競爭。外資銀行大多為“金融百貨公司”和“金融超市”,業務種類齊全,資金實力雄厚,管理技術先進,管理經驗豐富,金融創新能力強,進入中國市場后,通過混業經營模式下的兼并聯合,經營人民幣金融業務將不受分業經營制度的限制,能夠運用各種金融工具和手段為客戶提供全方位、多功能的金融服務,利潤率較高。國內商業銀行由于長期受分業經營制度的限制,業務單一,功能不全,制度僵化,競爭力弱,可能會在競爭中失去市場份額,陷入困境。國內商業銀行只有擺脫分業經營的束縛,實行混業經營,才能形成規模經濟,才能與國際金融接軌,才有實力與外資銀行抗衡。
2、提高資本運作效率的需要。實行分業經營制度,一方面對銀行業務經營嚴格限制,削弱了銀行業的競爭能力,不利于銀行業形成規模經濟;另一方面對證券、保險、信托業的限制造成融資渠道單一、業務品種單一、同業之間的惡性競爭加劇。不能充分利用資源,銀行業的經營成本加大,導致資金整體運作效率低下。混業經營卻能有效地提高資本運作效率,最大限度地為消費者提供了所需要的貨幣保值、投資、理財等一攬子金融服務。
3、降低金融風險的需要。中國目前實行銀行、證券、保險和信托分業經營與分類監管的體制,是在市場經濟體制不健全、信貸需求膨脹,以及不規范的非銀行金融機構發展過快、金融風險較大等特殊條件下的必然選擇。這種選擇對規范金融程序、防范金融風險等曾經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但變化的情況讓我們看到分業經營只是有利于防范局部風險,不利于整體風險的防范。而混業經營通過精密的分工把商業銀行存貸款業務和證券業、保險業等其他業務協調地組織起來,實現資金在各項業務領域的靈活調度。在混業經營的情況下,社會資金隨著商業銀行存貸款利率和證券市場收益率的變化不停的改變運動方向,實現長短期資產和負債的轉換,從而通過內部補償機制形成商業銀行、投資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在金融市場總量方面的相互補充,實現防范整體風險的作用。
二、實行混業經營是我國金融業現實選擇
從上述分業經營的弊端分析,我們知道中國金融業從分業經營到混業經營是大勢所趨,時代發展的必然,但中國現在推行混業經營的條件未充分成熟,因此經營方面應該堅持分業體系的基本前提不變,積極支持商業銀行業務創新;短期內,允許條件成熟的商業銀行進行銀券合作、銀保合作、銀企合作。
?。ㄒ唬┿y券合作。從銀行撤出股市起,貨幣市場與資本市場間的聯系完全中斷,兩個市場相互的支持作用無法實現。從資本市場來說,由于缺少必要的資金支持,發展后勁明顯不足。而對于貨幣市場來說,傳統信貸業務日益萎縮,銀行的大量資金用于各類貸款,但利益收入卻很有限,大量的呆賬壞賬,使得銀行面臨的風險不斷加大。在這種情況下,銀券合作是最優的選擇,一方面通過券商融資可以優化商業銀行的資產結構;另一方面,通過銀券合作可以降低由于分業帶來的較高的經營成本,又能減少銀行進入資本市場大量持股所帶來的風險。目前,中國銀券合作發展較快,雙方合作項目包括銀行卡與證券營業部保證金的相互劃轉業務,股票質押貸款以及即將開展的銀行代理證券公司發售開放式的基金,但這些合作范圍相對比較狹窄,隨著中國證券市場的規模化,銀行與證券公司還應在投票、債券承銷等一級市場業務開展合作。
?。ǘ┿y保合作。保險業與銀行業之間的合作,可以使得保險公司和銀行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利益均沾,互惠互利、共同促進、共同謀求發展。西方各國的銀行和保險在20世紀八十年代中后期,就開始業務上的融合,出現了銀行保險。有資料顯示,西方國家銀行代理銷售的保險已占整個保險收入的35%至65%。在中國,銀行開展銀行保險業務有著天然的優勢:1、信譽優勢。中國的老百姓對銀行保存著習慣的信任,銀行與保險公司進行業務合作可達到強強聯合、提高商業信譽的效果。2、規模優勢。銀行網點密布,機構很多,代理銷售保險十分有利。3、信息優勢。銀行有豐富的客戶信息系統,雙方可以實現信息共享,達成資源優勢互補的效果。中國銀保合作雖然已經全面鋪開,但相比其他國家,中國通過銀行實現的保費收入連2%都還不到,還處于“小米加步槍”階段,合作的層次和深度還處于初級,大多只是代收代繳保費而已。因此,在加入世貿的壓力下,銀保合作無論是在合作內容的深度上,還是在合作數量的廣度上,都應有質的飛躍。
?。ㄈ┿y企合作。在市場經濟中,銀企的關系對資源配置、社會總需求等經濟運行方面有很大的影響。目前中國銀企關系存在著嚴重的弊端,一方面國有企業過度負債,經營過分依賴銀行;另一方面,銀行不良資產劇增,經營舉步維艱,銀企二者債權、債務緊緊結合在一起,相互制約,相互聯系,一方面的改革必然觸及另一方面的利益,銀企關系只有通過二者密切合作才能妥善解決。
銀企合作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式實現:1、授信額度。即銀行根據企業的財務狀況,核定其最高的風險限額,在限額之內,銀行可以向企業提供貸款、銀行擔保等資金服務。2、銀團貸款。當銀行無法滿足企業特定的資金需求時,可以聯合其他銀行機構共同對企業進行貸款。3、債轉股。即銀行把對企業的債權關系轉變成為股權關系。4、建立中小企業特別是高新技術企業的融資服務機構?!?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4146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