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廣高油大豆新品種 建設高油大豆產業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秦捷 王聰
【摘要】 大豆是重要的糧油兼用作物,富含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和礦物質,是一種營養平衡的食物。我國是大豆原產地,大豆在我國農業產業結構和人民生活中占有特殊地位,是我國播種面積超過6660公頃的五大作物之一。高油大豆種植是解決大豆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徑之一,大力推廣高油大豆種植可以促進大豆產業發展。
【關鍵詞】 高油大豆 新品種 國產大豆 發展
我國曾經是世界上傳統的大豆生產和出口大國,然而,長期以來我國在科研、推廣和生產等方面重視不夠,投入不足,致使大豆生產長期處于粗放經營狀態,相當一部分地區只是視為一種輪作倒茬的作物對待,與世界大豆產業的迅速發展相比,我國大豆產業的發展顯得十分緩慢。隨著經濟形勢的變化,近年來對豆油、豆粕的需求量持續增加,國產大豆嚴重不足,特別是高油大豆的貧乏,導致大豆進口量持續猛增。如何減少進口大豆的沖擊,振興東北高油大豆產業,已成為我國農業的主要問題之一。
1.大豆需求強勁增長,剛性要求增加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大豆需求一直保持著快速增長的趨勢,從1995年開始,我國由大豆出口國變為進口國。隨著對油脂和飼料的需求日益增大,對進口大豆依賴也越來越強。
1998年~2005年,全國大豆進口量在逐年遞增。由319.2萬噸到2659萬噸,增加了8.33倍。吉林省這幾年大豆發展雖然有些波動,但總體呈現增加的趨勢,由22.57萬噸增加到57.72萬噸,增加了2.56倍。強烈的剛性需求,巨大的供需缺口,使大豆進口量大幅度增加,使我國成為世界上大豆第一進口大國,大豆也成為我國進口量最大、用途最多的農產品。
2.大力推廣種植高油大豆新品種
在我國,75%的大豆用來榨油,所以種植高油大豆品種,是解決大豆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徑之一。近幾年,生產上推廣了一批高油大豆新品種,但種植的規模小且分散,加之混收混貯,大豆的整體質量不高,與進口大豆相比,出油率低近3%。
高油大豆品種在高產的同時,脂肪含量比普通品種高出2%以上,即含油量在22%以上。若以產量2100公斤/公頃計算,種植高油大豆品種可多獲得42公斤/公頃的油脂,以2007年我國大豆收獲1350萬噸計算,可多獲得27萬噸大豆,以每公斤6.00元人民幣計算,可獲得經濟效益162億元人民幣。
3.吉林省種植高油大豆品種的優勢
吉林省在種植大豆上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氣候溫和,土壤肥沃,降雨充沛。年平均≥10℃的有效積溫2100℃~32000C,無霜期120~150天,年日照2800小時以上,年降雨量為400~1000毫米且主要集中在6~8月份,雨熱同步。旱田大部分為黑土、黑鈣土、白漿土和沖積土,水、肥、光、熱都十分有利于大豆的生長發育。特別是中部地區,土壤條件適合種植大豆的面積達200萬公頃以上,加上東部山區大豆種植面積,全省大豆的種植面積可發展達100公頃以上。
吉林省農民種植大豆有著豐富的經驗和優良傳統,特別是農民經營體制改革的施行,調動了農民生產的積極性,農業科技的持續進步使農業勞動生產率不斷提高,農民科學文件素質不斷增強,大豆生產成本也逐步降低,產量品質正逐步提高,特別是近幾年國家出臺的一系列扶持、惠農政策,有利的促進了全省高油大豆生產的發展。
4.抓住機遇、與時俱進,加快高油大豆產業帶建設步伐
近年來,國家對發展大豆產業十分重視,多次指示要加大投入,振興我國大豆產業,農業部據此還制定了《東北高油大豆優勢區域發展規劃》,要求我國大豆產業要實現“一年有突破,三年見成效,五年打翻身仗”的總體目標。這是我國大豆產業發展難得的歷史機遇。我們應該抓住機遇、與時俱進,加快吉林省高油大豆產業帶建設步伐。
4.1 合理布局,協調發展
合理安排生產、銷售、加工,生產上應盡量做到單一品種規模種植,避免混種混收;銷售和加工上應努力引導企業與農民實行以誠信為基礎的訂單生產,以促進高油大豆產業的協調發展。
4.2 加大高油大豆品種選育和區試審定力度
應廣泛收集整理國內外大豆優良品種種植資源,豐富育種材料,選育適合吉林省生產需要的高油大豆新品種。對于新育成的品種,應按照有關規定安排區域試驗和生產試驗,對于在試驗中表現良好的品種,應盡快通過審定使之進入推廣領域,使科技成果盡快轉化為生產力。
4.3 積極組織新品種示范,加快高油大豆品種的推廣
對在品種試驗中表現良好的品種和國家、省級新審定的品種應有計劃地組織品種示范,是加快高油大豆品種推廣的有效措施。品種展示示范可以采取中央帶動地方、上下聯合、多層次進行;技術上應因地制宜、良種良法配套。通過新品種展示示范和現場考察觀摩,加強宣傳、引導,使農民看得見、摸得著,引導農民自愿接受新品種、積極種植新品種,推動我國高油大豆品種推廣、引導品種結構調整,促進大豆品種的更新換代。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5284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