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遠看顏色近看花”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李中堅

  為積極應對金融危機,特別是在后危機時代有所作為,大力發展低碳經濟,淘汰落后產能。印花企業如何在夾縫與機遇中尋找平衡?結合印花生產特性與企業實際情況,對照規劃找準契合點,不犯法、不犯傻,用好用盡優惠政策,需制定好企業發展戰略,練好內功。
  
  樹立雄心做大做強
  
  近年來,我國印花企業在國家政策扶持和產業自身調整下得到了快速發展,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印花基地。2008年,我國印花產量達120億米。截至2009年5月,規模以上印染企業2301家,一批優勢骨干企業順勢而出。但因企業規模局限,各方面條件不夠完善,勢單力薄又缺乏圍際貿易知識,市場競爭經驗與手段很難適應全球經濟一體化、貿易國際化的商業環境和應對當前世界風云變化無常、不確定因素增多,以及頻頻出現的貿易壁壘等所帶來的風險。要改變這種經不起風吹草動的弱勢局面,企業必須做大做強。
  做大做強構建產業航母,不僅是企業愿望、形勢需要,更是產業需求。在市場經濟體制下,政府、行業協會、企業三層面的權力、職能、責任的轉化,在政府政策引導下、行業協會指導下,企業負有振興責任。鳥無頭不飛,這就需發揮航母旗艦級企業在業內的影響力,帶動產業調整和產品優化升級,利用企業自身身份,擁有熟悉印花產業企業生產經營、管理等情況的優勢,促進企業之間的溝通、交流,共同探討解決在產業產能過大、產品過剩、市場無序的境況下,以價格競爭而造成的內訌,被外商、中間商鉆空子以壓價于段獲取高額利潤的弊病,以此來提升企業競爭力。
  《規劃》中政府倡導鼓勵和支持有良好業績和發展潛質企業做大做強,可以說兼并重組是順應時勢的市場行為。印花企業應抓住政府“堅持扶持骨干企業,與帶動中小企業相結合,發揮優勢企業在產業調整和振興中的作用,支持優勢企業,兼并重組”的政策,樹立雄心壯志,及早備戰。
  
  惟管理創效益
  
  當前多數印花企業受金融危機波及,生產成本上升,節能減排、清潔生產的社會責任重、壓力大,要提高生產效率,不可能投入大資金進行技術改造,更新設備……但企業要生存發展,這就要在現有的管理條件上做文章,挖掘潛力,加強管理,獲取在同等投人條件下得到高于他人的效益,這是務實可行的上上策。印花生產關聯環節多、流程長、工藝技術復雜等給管理增加了難度,但也在“難”上給管理創效益提供了空間。印花生產的工藝技術、操作等方面具有可塑性大,人為因素多的特點,所以,只要找準方位,加強管理和提高有關方面水平,就有提高效益的余地。
  現場環境是企業整體管理水平的標志,更是反映企業精神面貌的縮影。企業內生產現場是把關檢驗各部門和各工序、執行制度的匯集點,是保證生產正常暢通的指揮中心,是產品質量保證的第一關。所以對生產現場既要制定規章制度,又要對現場環境有一定的要求:地面無積水、無漿漬、無雜物;布車下墊上蓋有流程卡(工藝卡);布車、配件、工器具等碼放整齊有序;機臺設備清潔干凈,運轉無異聲。做到現場秩序井然,員工在崗,遵守規章,文明安全操作,生產記錄務實,從而實現節能減排,清潔生產。
  印花產品成本從坯布占大頭轉成能源占大頭,這是我國能源匱乏所決定的。隨著能源價格的上漲,原本利潤微薄的印花企業更是雪上加霜。因此,企業在加強能源管理行為中,不但要制訂規章約束使用中的浪費,且要以科學態度采取有效措施,制定各部門的三耗定額把指標分解落實到有關工序機臺,進行能源成本核算,實施指標考核,加強能源管理。同時,鑒于印染行業是多機臺、多崗位,人人離不開水、電、汽(氣)的特點,在實施制度和完善一切節能設施下,要全面動員,人人參與能源管理。
  產品質量是企業的生命,是競爭市場的第一要素。雖然我國印花企業基本具備生產一流印花產品的工藝技術和裝備等條件與能力,但質量還不穩定(重現性差)、制度還不夠完善。質量管理是一個系統工程,由規章、制度、質量日標、督促檢查、改進措施等全方位內容構成的一個完整質量管理體系,在完善質量管理體系下,在實踐生產管理中要對一等品率、出口合格率、一次成功率、定等準確率的考核,要建立執行道道工序崗位把關制、倒檢查制、質量事故分析報告制(三不放過)。做好隨機質量記錄等措施,使產品質量在有制度約束又有具體要求下,才能使質量管理穩定在一個平面上。
  
  摘掉高耗能的帽子
  
  產品生產均先進行工藝設計,后投入生產。生產按設計方案制定工藝路線、流程、參數,選用機臺和染化料材料及對產品整理的要求嚴格執行。印花工藝粗分三大類或稱三種方法:直接印花、防染印花、拔染印花。細分有半拔、半防、套印、罩印等10余種。采用的染化料有活性、分散、上林、涂料、快黃素、中性素等多達20余類,且不包括一類染料的多種型號。完成最簡易的全涂工藝,也需10多道工序以上,且粘合劑要選擇自交聯低溫型,如彈力織物、絨類織物和其他一些織物或特殊印花的生產工序多達16道以上。印花生產是在濕態下進行的,除翻布、縫頭工序外,其后的工序都離不開水、電、汽(氣),故印染產業被定為耗水、耗能源的污染大戶。
  印花生產在方法間、染化料種類間的工藝成本,多幾道少幾道工序間的能耗、用工成本,多只少只花筒花網、高日數和低目數的材料成本,工藝技術難易的坯布加成率等成本間的差距是較大的。這就取決于設計者手中的筆,“筆下出黃金”指的就是筆下工藝的定位,設計的工藝水平不但直接關系企業效益,更是落實節能減排,清潔生產,社會責任的前提。而傳統的管理模式和手段已不能適應當今形勢多變的現代市場,只有運用高新技術,采用現代化ERP信息管理系統才能以最短時間、最快速度獲取國內外形勢、市場動態、產業的新產品、新技術、新裝備等信息。高新技術應用,現代化信息管理的手段是時勢所趨,更是企業走節能減排的必然途徑。
  
  圖案有民族才有世界
  
  花布首先吸引人們眼球的是花色,“遠看顏色近看花”,圖案花樣花色是決定花布價值的第一因素。以品牌為導向的市場潮流,品牌是搶占市場的王牌。創花布品牌基于圖案水平。圖案是印花產品的靈魂,有靈魂的產品必有靈氣,有市場。
  圖案是一種藝術形式,既為人們物質生活服務,又為人們精神生活服務,包含著實用和美的雙重意義,所以印花布是一件藝術加技術的產品,而印花圖案的設計先要考慮使用對象和用途,結合使用材料、生產加工方法和經濟效果,以美的原理和圖案法則,形象化描繪出來。美的原理不僅是圖案花樣造型和色澤的內容,其內涵是融人民族性和現實性,象征著一個國家的文化藝術涵義。藝術越有民族性,才越有國際性。而我國多數印花產品圖案的設計缺乏這理念,有專家指出:“中國企業做的是欠缺民族文化底蘊的印花產品,失去民族性,是沒有靈魂的產品,即使花樣框架造型再美,也是欠缺靈氣的產品。這是中國印花產品的‘軟肋’?!?
  實際上,我國印花圖案設計者在掌握運用圖案法則和描繪技術技能是有水平,或者說有相當的水平。但不足的是缺乏美的實質涵義成份,構不成高水平的印花圖案作品,對印花產品檔次的提升度不夠,滿足不了現時代人們在精神文化生活要求的物質需求,有受冷落的可能。所以圖案設計者在繼續努力提高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同時,要深入社會,了解民族悠久歷史文化,把民族的風情習俗,大眾的喜愛,作為重要素材納入設計理念中,融入圖案里,完善美的原理,設計出高水平的印花圖案作品,提高印花產品的檔次和附加值。
  政策是助力,而練好內功才是關鍵。印花企業如何最體裁衣,循序漸進,不斷提升企業文化,構筑品牌軟實力,從而在激烈的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機遇總是垂青有準備的人。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542798.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