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離岸中心似近還遠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本刊編輯部
進入夏季尾聲,另一個金融話題在香港成為熱門――人民幣離岸交易中心。這個話題在過去的一個月內成為香港和內地媒體及學術界熱烈討論的對象,緣自中央和香港在今年7月簽訂了《更緊密經貿關系協定》(CEPA)后又進一步表示,如果條件具備時將優先考慮在香港開放人民幣離岸金融業務。這個消息猶如給正在迫切尋找經濟發展空間的香港打了一針強心劑,一時間,香港媒體充滿對香港成為人民幣離岸交易中心的展望和理論討論。8月24日,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一行六人在所長李揚的帶領下到香港進行為期一周的訪問和調研,和香港有關當局及機構探討在香港開展人民幣業務及將來建立人民幣離岸中心的理論可行性。此后,雷聲逐漸增大。先是香港新財政司長唐英年8月底到北京述職時會晤了中央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唐英年表示正爭取在香港開設四項人民幣業務,包括存款、兌換、信用卡及匯款。而周小川也于9月18日到港和香港金管局討論在港開展人民幣業務的相關政策及監管事宜。但就目前來說,無論中央還是香港當局,都并沒有具體談及人民幣離岸金融業務,正在協商談判的只是允許香港銀行經營部分人民幣業務的問題。而要讓香港成為真正的人民幣離岸金融中心,至少從目前來看,是一個尚且遙不可及的目標。因為此事受到兩個關鍵要素的制約:一是人民幣不能自由兌換;二是中國實行資本項下的管制,錢流進容易流出難。這兩個根本問題不解決,離岸金融業務的內在前提就不存在。其實從此間媒體的報道和討論中可以看出,允許香港經營人民幣的利弊是中央有關方面一直在權衡的問題,主要是擔心對國內的金融市場和銀行體系造成沖擊。人民幣已成香港“第二貨幣”所謂離岸金融是指專門從事外幣存貸款業務的金融活動。任何國家、地區及城市,凡主要以外幣為交易或存貸標的,以非本國居民為交易對象,其本地銀行與外國銀行所形成的銀行體系,都可稱為離岸金融中心。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最著名的離岸交易中心是倫敦的美元離岸交易市場。其所形成的倫敦銀行同業拆借利率(LIBOR)至今仍是國際信貸利率形成的重要參考。讓香港成為人民幣離岸金融中心的設想并非空穴來風,無木之本。最主要的事實是在香港流通的人民幣已經達到相當的數量和規模。大量人民幣在銀行系統外流通,不僅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中國人民銀行的貨幣政策的效力,而且為地下錢莊、洗錢和犯罪活動打開了方便之門。雖然至今尚未能有權威機構對在港流通的人民幣總數作出一個準確的統計,但根據粗略的計算和統計,目前被普遍引用的數字是500億元到700億元左右。這個數字是以合法渠道流出的人民幣為統計基礎的,主要對象是訪港的內地游客。目前國家規定,個人出境可攜帶人民幣6000元。大致的測算方式是,從1996年到2001年,香港共接待內地游客1890萬人次。如果按每個游客將其中一半的錢花在香港,則目前香港市場上存在的人民幣應達570億元。去年一年。這些數字的估算并不包括通過非正當渠道或地下方式流出的錢,特別是公司機構轉出的人民幣。而且雖然規定了6000元的攜帶上限,但實際上很多游客攜帶的數目遠超過這一限制。另外,從內地返港的本地居民也會攜帶進相當數量的人民幣。對未來幾年在港流通人民幣數量的預測使得前景看起來更加樂觀。比如瑞銀華寶公司的測算是,假定以后每年到港內地游客增長15%,并仍以每人消費法定攜帶金額的一半,即3000元,則到2005年可達到1570億元的規模。9月初,中央宣布將居民出境攜帶外幣的上限由原先的2000美元提高到5000美元。接著又宣布將可攜帶出境的人民幣上限提升到2萬元。另一方面,在CEPA協議下,香港從今年9月1日開始,允許廣東四市、北京和上海居民以個人形式到港旅游,明年7月1日以后,則進一步向全廣東省開放。這意味著到港內地游客可能會激增。香港旅游發展局就預測明年將有2000萬內地人士訪港。顯然更大量的人民幣正潛伏著準備涌入香港市場。事實上,人民幣在香港已經成為“第二貨幣”。除了隨處可見的找換店,很多商店、消費場所,包括一些以接待內地人士為主的低檔酒店都可接受人民幣。人民幣在香港通過找換店、地下錢莊,以及部分中小銀行也實現了變相的可自由兌換。匯豐銀行灣仔支行的一位客戶經理告訴記者,現在基本上所有的客戶服務人員都會說普通話,因為前來咨詢的客戶大多以內地人為主。離岸中心還是結算中心“香港做人民幣業務不可避免,”香港證監會中國事務部高級經理葉翔說。匯豐銀行有限公司大中華地區經濟研究及投資策略首席經濟師梁兆基則表示香港做人民幣業務跟中國的發展是一起的?!爸袊陌l展沒有到一個開放的地步,我們也不能做。”梁兆基并表示將來的發展要的是人民幣業務,因為亞洲的龍頭是中國,中國制造業融資的需求將會很多。香港銀行業的競爭力在亞洲屬佼佼者。經歷了亞洲金融危機殘酷洗禮后的香港銀行業沒有一家破產倒閉,說明其競爭力和經營水平是非常強的。摩根士丹利亞洲公司首席經濟學家謝國忠認為,香港做人民幣業務有很好的基礎設施、服務水平和充足的金融人才。據悉,香港方面向中央提出希望在香港做人民幣業務大致是兩年前左右。2002年初,當時的中央人民銀行行長戴相龍到香港訪問時還提到過這個問題。但是直到今年7月簽署CEPA,中央方面也沒有松口。CEPA中也沒有提及。而今年7月1日之后,雙方的談判協商進程卻明顯加快。中央不僅松了口,也表示同意一旦條件具備將優先考慮讓香港做人民幣離岸金融業務。事實上,現在香港關心的焦點問題并不是這一業務將對國內人民幣市場造成多大的沖擊,而是中央將對香港開放到什么程度。至少到本刊此稿截稿時,官方透露出來的意向包括存款、匯兌、信用卡和匯款。但談判仍在繼續,最后的結果如何仍是一個未知數。不過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即中央不會在一開始的時候把口子開大,特別是放貸業務,估計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沒有可能開放。但是對銀行來說,“不能放貸,根本賺不到錢,”匯豐銀行有限公司的梁兆基說。梁表示,目前討論中的人民幣業務不是很賺錢的業務,可以說銀行只是扮演一個“收款機”的角色,即把在香港市面上流通的人民幣收起來,交到內地,拿一個利差。如果是這樣,那么香港銀行經營人民幣業務最初的一個功能可能就是將原來地下流通的錢公開化、合法化,通過一定的制度設計,讓在港的人民幣順利流回國內。然而,對中央來說,要解決的是尋求一個合適的制度安排,來協調國內和香港由于人民幣業務開放產生的問題,香港證監會葉翔說。因為大陸和香港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市場,采取不同的監管體系和市場原則。中國是個控制的市場,而香港是個完全自由市場。要對接這兩個市場,又想繼續控制,無疑是一道復雜的難題。境內的活動和市場可以控制,但錢到了香港就很難控制了,除非設計出一套合理的制度來保證既可以控制在香港的活動又不太干涉香港自由市場的原則。這個平衡并不好掌握。比如人民幣在目前不能自由兌換的情況下已經在香港實現了實際上的自由流通,在香港流通的這塊就變成了可自由兌換。這就給香港監管當局提出了一個問題,是否要針對人民幣兌換進行單獨的監管,因為金管局并不對在香港銀行的貨幣兌換進行實時監管,那樣的話,現有的監管體系完全不匹配。金管局發言人在接受《財經》致電問詢時表示,由于目前和中國人民銀行的商討仍在進行中,在正式的政策出臺以前,不便發表評論。但金管局前官員、現香港大學經濟和金融系訪問教授黎定得(Tony Latter)則向《財經》表示,金管局沒有任何挑戰。因為人民幣不可自由兌換,無法形成對沖補償機制,銀行必須考慮流動性、匯率、利率等風險因素,而且必須遵守現有的外匯法規。銀行界的預期與動作香港銀行業對經營人民幣業務都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和熱情,大部分香港銀行或已制定或正在研究經營人民幣的戰略計劃。當然,最有條件、有實力做的還是那些大中型銀行。他們的戰略思路可能會影響這一業務的進程。而不同背景的銀行對這個機會的理解也各不相同。中國工商銀行(亞洲)(簡稱工銀亞洲)非常看好在香港經營人民幣業務。公司行政總裁朱琦表示兩地關系融合越緊密,對工銀亞洲的機會越大。朱琦指工銀亞洲的戰略是內外聯動,因為香港的零售業務市場已經飽和,工銀亞洲沒有什么太大的機會。事實上,工銀亞洲在香港并不是沖著近700萬香港人口,而是背靠13億人的中國大陸。目前工銀亞洲的主要個人客戶是經常到大陸去的香港居民,而企業客戶則以在香港經營的內地公司為主。借助國內的母公司中國工商銀行,工銀亞洲其實已經在開展跨兩地的產品和服務。比如香港居民往國內匯款,在兩地按揭。工銀亞洲還發行雙幣信用卡,每張信用卡同時擁有港幣和人民幣兩個賬戶,持卡人用同一張卡到大陸可以直接在中國工商銀行或中國銀聯的提款機上提取人民幣現金或是直接消費,均以人民幣結賬。工銀亞洲目前已發行1萬多張雙幣信用卡。結算和中國工商銀行進行。工銀亞洲也是香港為數不多的幾家進行人民幣兌換業務的銀行之一。它還幫在中國有投資的跨國公司從事無本金遠期交割(NDF)交易,以防范人民幣幣值浮動的風險。工銀亞洲對潛在的人民幣業務有著自己的規劃。其中一個目標就是適應國內逐漸加強的避險意識,作一些可能的匯率、利率衍生產品。此外,工銀亞洲也準備在外幣幣種的產品中增加人民幣。工銀亞洲表示,由于人民幣在香港可自由流通的現實,可以幫助客戶進行外幣的個人投資或理財。和工銀亞洲超前的、大膽的計劃相比,香港最大的銀行匯豐銀行在人民幣業務問題上顯得保守謹慎,部分因為他們是談判的一部分。該行大中華區經濟研究及投資策略首席經濟師梁兆基明確表示匯豐希望做人民幣很久了,但要看中央政府最后開放的程度和條件,允許做什么業務和產品。梁兆基說,在不知道中央的政策以前,匯豐方面暫時沒有一個明確的看法,但已經在做一些準備工作,如針對存款業務更新電腦系統。匯豐的期待更多地投諸在將來國內的放貸融資業務。梁兆基表示香港銀行業的優勢是他們提供貸款不僅僅是把錢貸出去這樣一個簡單的過程,而是有一套配套的服務,有專業人士對項目進行審評,針對客戶的具體情況建議不同的貸款方式等。在投資理財及金融衍生產品方面同樣實力雄厚的匯豐在提及可行的人民幣產品方面一直很謹慎。匯豐至今沒有進行過人民幣兌換業務。梁兆基也一再強調,雖然香港有很多人民幣,但因為不是正式的流通,在人民幣不可自由兌換及中國對資本賬戶實行管制的前提下,不會有資本市場的服務和產品。他更預計第一步不會是很大的一步,產品方面也不會很多。銀行可以賺到的錢很少?!暗覀冏鍪且驗檫@個業務將來有發展?!绷赫谆f。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3/view-7199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