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發展基于“互聯網+”的智慧農業氣象服務產品探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隨著我國城鄉一體化發展步伐的加快。農業生產收到了人們的關注和重視。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而農業氣象服務對農戶生產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尤其在當今“互聯網+”的信息化社會里,多元化的農業發展需要農業氣象服務產品向著多樣化的方向邁進,只有這樣,才能為農業生產提供更加精確的氣象服務保障。
  關鍵詞:發展;“互聯網+”;智慧農業;氣象服務產品;探析
  在農作物種植的過程中,天氣變化及氣候狀況在其生長過程中起著不可忽略的作用,只有在“互聯網+”的社會形態下,加強農業氣象服務產品的進一步開發和利用,為農業生產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及多角度的服務,才能在這大數據的時代里起到推動農業發展的目的。
  一、基于“互聯網+”農業氣象服務的現狀及需求分析
  1.氣象服務所提供的形式及特點。我們所常見的農業氣象服務大都是以天氣預報為主,人們也是通過天氣預報情況來為農業生產做好各項防范工作的,所以傳統的農業氣象服務可以為農業生產提供常規的天氣變化狀態、溫度升降情況以及災難性天氣的預警信息,使農民可以根據這些氣象預報情況,提前做好各項防災減災工作,為農業生產的穩定性和高效性、為糧食增產增效奠定堅實的基礎。
  2.農業生產所需要的氣象服務。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迅猛發展,農業生產也向著現代化的方向邁進,農業的增產增收與氣象服務的關系越來越密切,所需的服務形式也越來越多樣化,傳統的天氣預報已經不能滿足農業發展的需要,只有對農業氣象服務產品進一步的開發,才能實現農業大發展,所以基于“互聯網+”的智慧農業氣象服務產品,首先要能夠針對不同的農作物做出實時天氣預報分析,并且要做到預報形式的精確化和精細化,同時還要專門為農業生產提供各項服務,比如說土壤成分監測、春耕春播專題服務以及病蟲害的預防工作等等,以保證農作物穩產、高產。其次,需要建立完善的農業氣象災害防御體系,給農民普及各項氣象災害的預防知識,讓他們對各種不同類型的災害有所認識和了解,進一步提高農民的認知能力和綜合素質,達到科學種田的目的。另外,為了推動農村勞動力整體水平的提升,還需要對他們進行全方位的培訓,普及各項氣象科普知識,開展氣象服務產品講座,同時還要進一步加強農村防災減災基礎設施的建設,配備相應的設備設施,使農業氣象災害防御體系更加完善,更有利于農業的健康發展。
  3.農業氣象服務存在的問題分析。隨著科技的發展,目前的農業氣象服務與現代農業對氣象服務的新需求相比仍存在一定的不足,首先,農業氣象服務的精細化程度不夠,針對性與時效性有待于進一步提高;其次,服務產品結構不均衡,目前的服務產品更傾向于決策服務,隨著設施農業、特色農業的發展,服務產品結構需要盡快調整,開發出符合現代農業結構的服務產品;最后,服務方式相對落后,農戶只能被動接受現有的農業氣象服務產品,而不能主動選擇自身所需的服務產品。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手機APP成為人們主動獲取信息的新渠道,專業的農業氣象APP系統亟待開發。
  二、“互聯網+”的智慧農業氣象服務需求
  精準的氣象服務,需要接地氣、找準癥結。為更快更好地發展農業氣象服務需求,普及農村氣象科技服務知識,積極防御和減輕氣象災害對農業生產的不利影響,利用各自的資源優勢共享,在關鍵農事季節要深入農業生產一線,查看農作物長勢、病蟲害和氣象災害等,建立農作物生長檔案。結合當地農民種植戶、養殖戶、農民合作社和農民面對面開展實地調研等需求,征求意見,把準農業服務脈搏,摸清農業生產現狀,將種植戶、養殖戶、農民合作社負責人的手機號碼納入氣象災害預警平臺,開展點對點氣象服務,切實為農戶增產增收、防災減災、提高農民的經濟收益提供精細化農業氣象的信息服務。以農業氣象服務為主,提供所需要的氣象監測數據、農業災害預警信息、農業單品精細化天氣預報農事提醒、農業氣象服務標準與規范、農業專家知識集、災情上報收集、防災指南等;農情信息提供服務,以手機APP應用為主,結合“三農”氣象微信公眾號、微博的內容推送和服務。整合農業信息相關資源,研發為農服務的綜合平臺。
  三、 “互聯網+”對農業氣象服務的積極影響
  1.改變傳統農業氣象服務方式的滯后性?,F有的農業氣象服務方式使信息的傳遞不夠及時、有效,農業氣象服務產品傳遞到農民手中具有一定的滯后性,而且農民接收服務產品往往處于被動接收狀態。隨著科技的發展,“互聯網+農業氣象服務”將成為新的服務方式,“互聯網+”環境下農業氣象服務直接到農民手中,農民獲取農業氣象服務的方式從被動接收變成主動獲取。利用互聯網和智能終端系統傳遞精準農業氣象服務產品,可用于指導農業生產,提高氣象為農服務效率?!盎ヂ摼W+”能有效打通農業氣象服務產品傳遞的“最后一公里”,使各種農業氣象服務產品全方位地滲透到農村一線,切實指導農業生產生活,并通過大數據分析等手段提高農業科學化、現代化的程度。
  2.提高農業氣象服務產品的精細化程度。隨著設施農業、特色農業的發展,針對現代農業氣象個性化、多樣化和專業化的需求,新的面向設施農業、各類特色農業的精細化專業氣象服務產品有待開發?,F代農業氣象服務產品需要更加精細化的產品,用以提升精準農業氣象服務的標準。借助“互聯網+”技術,將更精細化的農業氣象服務產品快速地傳遞到農業用戶手中,更好地為農業生產提供服務。
  3.提升農業氣象觀測設施的物聯網技術。所謂物聯網就是萬物互聯,是“互聯網+”技術的一種應用。提升農業氣象觀測設施的物聯網技術,在大田農業、設施農業等農業生產中安裝具有物聯網性質的農業氣象觀測設施,結合智能化終端系統,可以對農作物的生長發育情況進行實時監控。用戶可以對不同區域的農產品進行對比分析,根據情況及時調整農業氣象服務產品類型,同時也有助于設計更多更切合實際應用的農業氣象服務產品。
  4.開發專業的農業氣象服務產品智能終端。目前,綜合性的氣象服務智能終端很多,但專業的農業氣象服務智能終端較少。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為農業用戶量身打造專業化的農業氣象服務智能終端系統,提供用戶定制、用戶交流等特色服務,有利于提高農業氣象服務產品受關注程度,擴大農業氣象服務產品的受眾面,提升農業氣象服務的整體水平。
  四、結語
  農業多元化的發展決定了農業氣象為農服務的多樣化、個性化,大力推進農業氣象為農服務社會化成為做好氣象為農服務工作的必然趨勢。圍繞農業生產具體要求提供定量準確的氣象服務,不斷提高農業氣象防災減災能力,進一步推動“三農”氣象服務,提供更好的農業氣象服務。
  參考文獻:
  [1]何翠榮.“互聯網+”下的智慧農業氣象服務研究[J].江西農業,2018(18):51-52.
  [2]熊文兵,葉海寧,吳鳳瑩,胡祖權,劉武,劉春峰.基于移動互聯的智慧氣象為農服務系統研究[J].氣象研究與應用,2018,39(03):63-65+91+13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4/view-14903363.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