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底盤構造與維修教學產教融合模式的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眾所周知,汽車地盤構造與維修是一門較為重要的課程,其具有較強的實踐性與理論性。然而隨著近代經濟文化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重視該類專業人才,擴大對其的招收比例,這便導致人才市場對該類人才的過大需求,造成供給不足,因此為培養更多技術型專業人才,學校理應對其教學模式進行一定的改革,探索將其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教學方式,以此滿足企業對人才的需要,提高學生學習效率,進而為學生在社會上工作的尋找提供基本保障。
關鍵詞:汽車底盤;維修教學;模式研究
近年來隨著企業經濟的發展,各類企業層出不窮,對人才的要求也有諸多改變,既要求其人才能具有專業的理論知識,也要求其在技術能力方面有較高水準,因而造成人才市場資源的供給不足。為此越來越多的學校教育者開始重視其日常教學模式的改變,而在汽車底盤構造與維修課程中,由于其自身所具有的理論性與實踐性特點,使該課程教學較為困難,課堂教學效果較低,極大的影響了專業人才的培養,同時也使得人才市場資源供給不足。由此看來,針對當前人才市場需求,對該類課程教學模式進行改革是有必要的,具有極為重要的研究價值。
一、汽車底盤維修教學中采用產教融合模式的目的
由于當前快速發展的社會經濟,導致企業對人才市場需求增大,這便直接反應到學校對學生個人能力的培養上,因此針對汽車底盤維修教學,在該類課程中采用產教融合一方面是因為人才市場的需要所引起的課程模式改革,另一方面則是因課程教學過程中問題的出現所引起的課程模式改革,除此之外在面對學生主體時,由于該類課程自身的特點,學生也反應出較為明顯的教學模式傾向,這同樣也引發了此類課程教學模式的改變,以下將從這三個方面進行闡述。
(一)人才市場的需要
從現實角度來看,人才市場是處于不斷發展的,其對人才的需求也是根據時代的發展而不斷改變的,因此在二十一世紀以來,由于企業發展的需要,人才市場對汽車制造技術人才的專業性進行一定的要求,不僅強調其對理論知識的運用能力,同時也需要其對實踐操作具有較高水平的能力。然而傳統教學模式下,此類課程大多重視理論,忽視學生實踐操作能力,因此便導致學生走入社會時出現能力偏差,影響其在社會上的生存,從這個方面來看,在汽車底盤構造課程中進行產教融合是極為重要的,是人才市場需求所要求的結果。
(二)課程教學的需要
盡管教授式課堂能夠很好的對教材知識進行講解,引導學生理解所學知識,但僅憑教授式課堂是完全不夠的,不僅會導致該課程理論與實踐的脫節,同時也會影響到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與吸收,為此相關研究者提出將產教融合教學模式引入汽車底盤構造課程中,從理論與實踐兩方面對人才進行教育培養,使其在具有專業理論知識的同時,擁有較高水準的操作能力。這是當前教學發展中所呈現的各類問題所引發的課程教學改革,是基于教學的一種模式完善。
?。ㄈW生個人的需要
與其他課程不同,汽車底盤構造教學課程是一門具有較高理論性與實踐性的課程,因此學生在學習此類課程時往往會出現各類問題,諸如部分理念無法理解、相關技術性細節認知不足等,在傳統課堂中這些問題既是由于教師教學模式的僵化所造成的,也是由于課程特性所造成的,因此在汽車底盤構造教學中實行產教融合模式是學生對該類課程需求的體現,是學生在學習此類課程中所出現問題的集中反饋,因而需要得到教師的重視與關注。
二、汽車底盤構造與維修課程教學的現狀
作為一門隨著科技發展而不斷更新的技術性課程,汽車底盤構造與維修課程一方面具有極高的理論性,是決定其教授方式的一大影響因素,另一方面也具有較高的實踐性,是決定其就職就業的關鍵,但由于該課程的雙重性特征,部分學校未能對其教學進行平衡,這便導致此類課程教學出現極大的問題,諸如教學模式僵化、實踐性課程缺乏問題頻繁出現,而學生個人學習耐性的問題又影響著此類課程的教學效果。因此要想有效研究產教融合模式在該課程的應用,對該課程教學現狀的分析必不可少。
?。ㄒ唬┱n堂教學模式過于僵化
由于程序類課程自身特性的影響,其在進行課堂講授時,往往需要在限定時間進行理論講解,而其理論又極為復雜,這便導致教師在課堂講授時教學速度過快,教學方式只能為課堂講授式,因而造成汽車底盤構造課程教學方式的單一,極大的阻礙了該課程教學效果的提升,影響學生個人能力與技術的培養。而在另一方面,由于汽車構造類課程的具有較高的實踐性,部分學校無法滿足此類課程的需要,因而造成其教學方式的局限,使得教師只能從傳統教授中進行適當創新,但又受課程內容得限定逐漸變為單一的知識點講授,繼而使得汽車維修教學課堂較為沉悶,學生學習極為艱難,課堂效果極差,無法對維修中所出現的各類問題進行理解與學習。
?。ǘ嵺`性課程較少
由于學業課時安排,教師為保證基本的課程開展進度,其課程大多為理論教授,缺乏實際對汽車結構與細節的操作練習,這便導致其課堂教授缺乏實踐性,反應出其實踐課程較少的一大現狀。此外,由于汽車維修課程本身具有極高的實踐性特征,因而缺乏實際操作練習一方面會導致學生無法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結合,影響其汽車結構與維修知識點的學習。
?。ㄈW生缺乏學習耐性
由于現代科技的發展與進步,互聯網平臺的出現打開了人們的視野,使不同地區的人得以聯系,為人們的生活增添諸多樂趣。然而盡管科技為我們帶來了諸多好處,但對于科技的學習卻頻繁受阻,導致學生在日常學習時態度浮躁,無法精心學習課堂內容,例如在汽車底盤構造課堂教學過程中,由于此類課程是隨著科技更新而不斷發展的,這便導致其難度較高,使得學生在課堂學習時缺乏相應的耐性,極易受外界事物干擾,使得該類課程教學中學生學習效果普遍較低,結業考試數據較差,進而影響到其課程細節的學習。
三、產教融合教學模式的具體實踐應用
在對汽車底盤構造與維修課程中應用產教融合模式時,首先要明確的是其教學目的,是為提高學生理論與實踐能力所進行的教學調整,其中心思想是提高學生理論知識素養與專業技能,以滿足當前人才市場的需要,因而在此基礎上對產教融合模式進行調整安排便是至關重要的,以下將從三大途徑進行具體實踐應用策略分析。 (一)基于實踐教學做教學計劃的調整
盡管現階段的課程講授離不開傳統講授,但教師可在進行傳統教授的同時開設其實踐教學,通過觀察具體案例分析汽車故障點與問題,進而對其維修知識進行理解與吸收,及時有效的進行知識點的補充。產教融合模式還需針對學校教學現狀進行分析,加強其實踐性教學所占課時比重,并對課程的安排進行適當調整。與此同時,基于當前人才市場需求,在應用產教融合模式時既要注意其理論知識的教授,同時也要注意對實際操作案例的講授,并提高學生自主參與度,以此促進其走進社會,能夠對就職就業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進行處理與反應,這也是提高產教融合教學效果的一大重要途徑。
?。ǘ┘訌妼嵙晫嵱柟ぷ?
在進行人才培養時,盡管已提高實踐性課程在課程中的總體比重,但光靠實踐教學進行能力提升是不夠的,同樣還需要真實案例的面對,為此部分學校采取加強個人實習工作,讓學生能夠充分接觸社會工作,并在該過程中對所學知識進行理解與運用,以此提高其個人能力。
?。ㄈ嫿ā半p師型”師資隊伍
雙師型教學方式是產教融合模式的一大特征,其通過對校內外導師的聯合,使得學生能夠在學習理論知識技能的基礎上開展社會實踐,能夠提早的接觸就職就業中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而在導師的指導下進行有效解決。這種師資隊伍的構建不僅能促使產教融合模式在課程中的效果提升,同時也能使學生更易接受教學模式的改變,對課程改革有極大的好處。
四、結語
由此可見,在新時代背景下,產教融合教學模式的運用對汽車底盤構造與維修教學課程有極大的好處,既使其理論與實踐能夠達到和諧統一,同時也提高其課堂教學效率。然而要想有效開展產教融合教學模式,教師一方面要注意教學過程中課程比重的分配,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加強學生實習工作,充分利用雙導師模式使學生能夠更多的提高實踐能力,進而有效培養其專業素養,提高其個人技術能力,以滿足人才市場的需求。
參考文獻
[1] 王祿.汽車底盤構造與維修教學產教融合模式的研究[J].科技風,2017(07):61.
[2] 艾華.汽車底盤維修教學產教融合模式的研究[J].科技展望,2016,26(16):206.
[3] 鄧志宏.汽修教學在一體化轉型中的突破與創新[J].職業,2015(06):40-41.
[4] 徐少才.基于汽車底盤維修技能實訓的生本教學模式探索[J].西部素質教育,2017,3(03):93-94.
[5] 馮志榮.汽車檢測維修技能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以高職《汽車底盤構造與檢修》課程教學為例[J].輕工科技,2014,30(07):212-214.
[6] 許亞軍,王核心.汽車底盤課程項目化教學實訓環境研究[J].裝備制造技術,2016(12):243-244.
作者簡介:尹林海(1962.11- ),男,山東濱州人,濱州市高級技工學校,高級講師。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4/view-149206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