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自我管理在炎癥性腸病患者中的應用效果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目的:研究分析自我管理在炎癥性腸病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我院消化內科在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100例炎癥性腸病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住院時間先后順序將其平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50例患者。在實際護理工作中對對照組患者提供常規護理措施,觀察組患者在此基礎上提供自我管理模式干預,半年后比較兩組研究對象的自我管理能力評分與生活質量評分。結果:半年后,觀察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質量總分分別為(16.42±0.48)分和(195.64±17.44)分,優于對照組的(13.93±0.41)分、(180.32±20.99)分,結果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自我管理干預模式應用于炎癥性腸病患者中,可顯著提升其自我管理能力與生活質量,具有明顯的優越性。
  【關鍵詞】 自我管理;炎癥性腸病;生活質量
  【中圖分類號】 R181.3+2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19)12-278-01
  炎癥性腸病主要包括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恩病等種類,是消化系統常見病癥之一。隨著人們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的改變,炎癥性腸病在生活中越發普遍?;颊甙l病過程中,會表現出腹瀉、腹痛等癥狀[1]。臨床上對于炎癥性腸病的治療具有一定的難度,這是因為患者普遍病程較長,病情遷延難遇,必須通過長期服用藥物來控制病情。如果患者長期出于患病狀態,會導致體內水電解質失衡,對生理及心理均造成不利影響。因此需要一種高效的護理模式來保障治療效果,提升治療的依從性。自我管理模式是指患者主動采用一系列方法對情緒、行為加以管理,主動配合治療,臨床效果明顯。本研究將探討其應用價值,并將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消化內科在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100例炎癥性腸病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住院時間先后順序將其平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50例患者。觀察組中男27例,女23例,年齡為28~65歲,平均年齡(40±1.2)歲;對照組中男28例,女22例,年齡為30~68歲,平均年齡(42±1.5)歲。研究對象納入標準為:①符合臨床上對于炎癥性腸病的診斷標準,無其他嚴重疾病;②年齡為18歲以上,有正常溝通和理解能力,自愿參與到本次研究中。排除標準為:①有嚴重的精神或軀體疾病者;②有嚴重并發癥或接受過外科手術治療。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在實際護理工作中對對照組患者提供常規護理措施,如飲食、生活等方面指導、病情監測、出院指導等內容。觀察組患者在此基礎上提供自我管理模式干預,具體內容如下:
 ?。?)建立自我管理干預小組:小組由5人構成,要求工作年限在5年以上,其中護士長任組長,其他護士為組員。組長負責制定自我管理干預內容及培訓計劃,組員共同參與協助。
 ?。?)強化健康教育:預先評估患者的文化程度,了解其對于自我管理的認知程度與掌握程度。對患者進行一對一健康宣講,如疾病病因、癥狀、治療方法以及預后等,提升患者對疾病的了解。在實際工作中對患者提供用藥指導、心理指導、飲食指導等,指導患者如何正視疾病,認識到行為改變與疾病轉歸之間的關系,化被動為主動,以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疾病的治療[2]。
 ?。?)建立隨訪記錄和健康檔案:護理人員要幫助患者制定出自我管理的總目標,建議患者記錄健康日記,監督患者按時服藥,保持良好的健康習慣,與家屬勤溝通,取得其信任、理解和協助。
  1.3 觀察指標 在出院后半年評估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質量,對比兩組研究對象是否存在差異。
  1.4 統計學方法 所有研究數據均采用SPSS18.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計數資料用(%)表示,以P<0.05時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評估包括生活方式、疾病管理、角色管理以及情緒管理四個維度。生活質量評估包括疾病癥狀改善、情感功能以及社會功能三個維度,二者總分越高代表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質量越好。患者出院半年后,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質量總分分別為(16.42±0.48)分和(195.64±17.44)分,優于對照組的(13.93±0.41)分、(180.32±20.99)分,結果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炎癥性腸病是一種消化系統的常見病癥,由于炎癥性腸病的病因尚不明確,且需要很長時間的治療,對患者的經濟以及藥物的耐藥性來說都是一個不小的挑戰。炎癥性腸病在患者出院后仍需要接受后續治療,對于患者依從性有很高的要求性,因此迫切需要一種有效的、可行的護理模式,自我管理模式符合此項需求[3]。自我管理模式是指患者改變以往被動治療與護理的狀態,以主人公的身份參與到護理工作中,與護理人員共同制定自我管理的總目標,通過與護理人員一對一的溝通,更加深入全面了解疾病,對自己的生活方式、疾病、角色和情緒進行管理。根據已有的醫學資料表明,有效的自我管理模式能夠有效降低炎癥性腸病患者的治療花費,并能改善生活質量,促進患者有效控制病情。通過實施自我管理手段,能夠有效避免病情加重復發以及并發癥的發生情況。
  本次研究顯示,采取不同的護理手段后,在患者出院半年后評估兩組研究對象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質量。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質量總分分別為(16.42±0.48)分和(195.64±17.44)分,優于對照組的(13.93±0.41)分、(180.32±20.99)分。綜上所述,自我管理干預模式應用于炎癥性腸病患者中,可顯著提升其自我管理能力與生活質量,具有明顯的優越性。
  參考文獻
  [1] 張淋淋,崔靜,李娟.自我管理干預在炎癥性腸病患者中應用效果的系統評價[J].護理管理雜志,2018,18(10):703-707.
  [2] 江瑞蓮,張正偉,林煥煥.延續賦能教育對炎癥性腸病患者生活質量干預效果研究[D].武漢科技大學,2018.
  [3] 劉付群,盧小紅,陳秋麗.臨床護理路徑在炎癥性腸病患者自我管理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5,9(11):242-244.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14799.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