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干預在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圍手術期的應用效果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目的 探究護理干預在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圍手術期的應用效果。方法 98例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 按照計算機隨機分配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每組49例。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 觀察組則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護理干預。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心率、血壓、呼吸頻率、焦慮自評量表(SAS)評分及護理滿意度。結果 護理后, 觀察組患者心率、血壓及呼吸頻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護理后的SAS評分為(4.23±1.29)分, 明顯低于對照組的(6.51±2.22)分,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6.2160, P=0.0000<0.05)。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97.96%(48/49)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3.67%(41/49),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9950, P=0.0143<0.05)。結論 在臨床上針對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實施圍手術期護理干預能夠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焦慮情緒, 同時穩定血壓、心率、呼吸頻率等生理指標, 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 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 骨折;糖尿病;護理干預;應用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07.098
糖尿病患者由于長期處于血糖升高的狀態, 往往傷口較難愈合, 對其生理、心理均會產生極大的負面影響[1]。通常來說, 糖尿病患者傷口愈合度較低, 一旦發生骨折之后往往會延長恢復時間, 因此, 糖尿病患者骨折手術后的傷口愈合是臨床治療的一大難題。而且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在手術完成之后心理壓力較大, 部分患者甚至會產生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 使得傷口難以愈合[2, 3]。因此本研究基于上述問題主要探究護理干預對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圍手術期的應用效果, 現具體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5月~2018年5月本院收治的98例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按照計算機隨機分配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每組49例。對照組患者中, 男31例, 女18例;年齡43~65歲, 平均年齡(55.4±4.3)歲;骨折類型:上肢骨折14例, 下肢骨折21例, 脊椎骨折14例。觀察組患者中, 男29例, 女20例;年齡41~70歲, 平均年齡(56.7±4.9)歲;骨折類型:上肢骨折20例, 下肢骨折14例, 脊椎骨折15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及骨折類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護理。對患者的基本生命體征情況進行監測, 同時做好手術前準備工作, 在手術中進行手術護理, 在手術完成后幫助患者進行體位調整、基礎護理及心理護理等。
1. 2. 2 觀察組患者則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護理干預, 具體如下。①首先護理人員在手術前需要開展有關糖尿病疾病的知識和宣教工作。對于手術前有負面情緒的患者應當做好基本的心理護理工作, 對其情緒進行調控, 避免負面的抵觸心理影響實際手術操作, 讓患者能夠正確地認識到疾病的特點[4]。②在手術后實施康復性護理干預措施, 在實施過程中首先需要對患者的基本指標進行觀測和記錄, 避免患者產生嚴重的康復訓練并發癥, 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制定不同方式的訓練計劃, 通常來說上肢骨折可以從腕關節到肘關節、肩關節的順序來進行康復性訓練。下肢骨折則可以從膝關節逐步開展康復性訓練計劃。③進行適當的飲食護理干預工作, 對患者講解飲食的重要性, 避免飲酒或食用油膩、辛辣的食物, 同時增加蛋白質類、纖維素類食物的攝入, 保證患者的腸道蠕動, 促進患者肌肉、關節的愈合。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心率、血壓、呼吸頻率、SAS評分及護理滿意度。采用SAS對患者的焦慮程度進行評估, 分數為1~10分, 分數越高表示焦慮程度越嚴重, 分數越低表示焦慮程度越輕。采用調查問卷的方式對患者護理滿意度進行評價, 總分100分, 分數越高表示護理滿意度越高, >80分為滿意, 60~80分為一般, <60分為不滿意。護理滿意度=(滿意+一般)/總例數×100%。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6.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心率、血壓及呼吸頻率比較 兩組患者護理前心率、血壓及呼吸頻率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 觀察組患者心率、血壓及呼吸頻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SAS評分及護理滿意度比較 兩組患者護理前S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 觀察組患者的SAS評分為(4.23±1.29)分, 明顯低于對照組的(6.51±2.22)分,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6.2160, P=0.0000<0.05)。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97.96%(48/49)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3.67%(41/49),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9950, P=0.0143<0.05)。見表2。
3 討論
糖尿病患者長期處于血糖較高的狀態對于患者自身傷口愈合以及骨關節功能恢復均會產生較大的影響, 多數糖尿病患者在治療后期往往會由于傷口愈合較慢而產生抵觸、焦慮等負面情緒, 對自身疾病的康復產生二次影響[5]。因此, 在臨床上針對上述情況除了需要在實際治療過程中結合規范化治療方式外, 還需要重視正確、規范化的護理干預方式。 護理干預方式主要是指從心理、飲食、基礎、康復性訓練等方面來開展相應的護理工作, 在實際的護理干預過程中通過正確的宣傳教育有效地提升患者對自身病情的認識, 進而在護理過程中能夠更好地配合醫生的有關要求和標準[6]。針對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開展護理干預主要集中在呼吸訓練、康復訓練方面, 對患者的呼吸進行一定的指導, 通過呼吸訓練方式能夠有效地緩解患者所出現的緊張和焦慮情緒, 有助于放松患者的負面情緒, 提升積極心態, 為更好地實現骨折康復提供心理保障。同時康復性訓練主要是從患者骨折的基本部位入手實施針對性的護理康復工作[7]。
本研究結果顯示, 護理后, 觀察組患者心率、血壓及呼吸頻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 SAS評分低于對照組, 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林美娜等[8]在臨床上探究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實施護理干預的效果, 結果發現觀察組的護理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此研究結果與本研究結果基本一致。
綜上所述, 在臨床上針對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實施圍手術期護理干預能夠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焦慮情緒, 同時穩定血壓、心率、呼吸頻率等生理指標, 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 緩解醫患關系, 值得臨床推廣和普及。
參考文獻
[1] 李慧娟. 下肢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圍術期護理探討. 基層醫學論壇, 2018, 22(26):3744-3745.
[2] 李蘋瑕. 優質護理干預在糖尿病合并骨折患者中應用的效果. 慢性病學雜志, 2018, 19(5):594-595, 598.
[3] 陳麗巖, 張桂林, 王竟茁, 等. 循證護理在老年股骨頸骨折合并糖尿病行內固定術患者中的應用. 糖尿病新世界, 2017, 20(20):152-153.
[4] 紀春紅. 循證護理在老年髖部骨折合并糖尿病行內固定術患者中的應用. 中國醫藥科學, 2018, 8(2):101-103.
[5] 于桂芹. 多樣性護理方式在糖尿病合并創傷性骨折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觀察. 糖尿病新世界, 2018, 21(1):73-74.
[6] 張歡, 葉明蕊. 個性化護理在股骨粗隆間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應用效果. 實用糖尿病雜志, 2017, 13(6):48-49.
[7] 王薇, 谷佳傲. 股骨粗隆間骨折合并糖尿病老年患者術后壓瘡的針對性護理干預. 中國臨床研究, 2017, 30(12):1704-1707.
[8] 林美娜, 許坤紅, 許紅姨, 等. 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圍手術期實施護理干預的臨床效果觀察. 糖尿病新世界, 2018, 21(7):106-107.
[收稿日期:2018-09-0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841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