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淺析細菌性陰道病的臨床診療方法及療效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目的:探究細菌性陰道病的臨床診療方法及療效。方法:抽選我院2013年4月~2017年10月收治的80例細菌性陰道病患者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80例患者經臨床診療后,顯效48例,有效30例,治療顯效率為60%,治療總有效率為97.5%,出現3例并發癥,均得到及時有效的處理。結論:明確診斷,及時采取治療措施,能夠有效提高細菌性陰道病的臨床療效,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 細菌性陰道病;診斷;治療
  【中圖分類號】 R715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19)12-045-02
  細菌性陰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BV)是由陰道加德納菌(Gardnerella vaginalis,GV)與某些厭氧菌混合感染引起的,伴有陰道分泌物性質改變的一組癥候群,其病理特征無炎癥病變和白細胞浸潤,是婦女常見病、多發病,占外陰陰道感染的30%~50%[1]。現抽選我院收治的80例細菌性陰道病患者資料作為研究對象,以探究細菌性陰道病的臨床診療方法及療效。報道如下。
  1 一般資料
  抽選我院2013年4月~2017年10月收治的80例細菌性陰道病患者資料作為研究對象,患者年齡18~45歲,平均年齡37歲。
  2 臨床表現
  2.1 癥狀 大約有20%~50% BV患者是無癥狀的,BV患者典型的癥狀是陰道分泌物輕度到中度的增加,并產生魚腥臭味,常在月經或性交后加重[2]。以后部分患者會出現一種或多種不適癥狀,如陰道和陰道周圍的瘙癢、灼熱感,少數人發生下腹部疼痛、性交困難或尿痛等癥狀。
  2.2 體征 多數患者外陰和陰道黏膜無充血及紅斑等炎癥表現,有體征者僅占7%左右。可有陰道黏膜輕度水腫、發紅,偶可見出血點。陰道分泌物增多,灰白色稀糊狀白帶均勻一致地黏附在陰道壁上形成薄層,而穹隆部較少,分泌物很易從陰道壁上擦掉。因表面光滑如油,故有“油膏狀白帶”之稱。也有10%~15%病人出現小泡沫狀白帶,易與滴蟲感染相混淆。
  3 臨床診斷
  3.1 診斷標準 目前較普遍接受的BV臨床診斷標準,可歸納為以下4項,同時有3項存在即可診斷為BV。
  3.1.1 均質、稀薄的陰道分泌物。
  3.1.2 pH>4.5。
  3.1.3 氨試驗陽性陰道分泌物中滴加1~2滴10%的氫氧化鉀,可聞到魚腥樣臭味為陽性。
  3.1.4 陰道分泌物革蘭染色找到線索細胞。所謂線索細胞就是陰道上皮細胞,因表面附有大量加德納菌而致細胞邊緣模糊不清。
  3.2 診斷方法
  3.2.1 陰道分泌物的性狀 可因包括性交和陰道沖洗在內的不同原因而改變。關于均質、稀薄的陰道分泌物,大多數研究認為,這個指標既不敏感,也不特異。
  3.2.2 陰道pH值>4.5是BV一個敏感的指標,但特異性不高。正常陰道菌群的婦女在性交后或月經期也可有陰道pH值的升高。若在陰道標本中混入宮頸黏液也將產生較高的pH值。
  3.2.3 氨試驗 某些BV婦女在性交后陰道惡臭味更加強烈,這可能是因為精液的pH值較高,以氫氧化鉀相同的作用而產生氨。所以氨試驗的假陽性可發生在近期有性行為的婦女。這個試驗檢測BV是特異的,但僅有中等的敏感度。
  3.2.4 線索細胞 是由于BV婦女存在的厭氧菌,特別是加德納菌,由于陰道pH值的升高,使大量的細菌牢固地粘附在陰道上皮細胞上,而在顯微鏡下觀察到陰道上皮細胞的邊緣變得模糊不清。線索細胞的檢查是單項BV臨床診斷標準中最為敏感和特異的,但必須依靠檢驗人員的經驗。碎片或退化的細胞有時會誤認為是線索細胞,乳酸桿菌有時也會少量地粘附在上皮細胞上。在婦科門診的調查表明,在98%的BV婦女和6%的非BV婦女中可見到線索細胞[3]。
  4 臨床治療
  4.1 治療目的 BV以陰道生態環境紊亂為特征,其產過氧化氫的乳酸桿菌占優勢的正常菌群被過度生長的混雜微生物所取代。因此,治療的目的是通過治療達到殺滅致病微生物并恢復正常的陰道生態環境。
  4.2 治療原則
  4.2.1 無癥狀者不需治療。
  4.2.2 性伴侶不必治療。
  4.2.3 妊娠期細菌性陰道病應積極治療.
  4.2.4 需行宮腔操作者,如診刮、人工流產、宮腔鏡檢查、放環取環、子宮輸卵管造影等手術術前發現細菌性陰道病,需積極治療。
  4.3 治療方法
  4.3.1 系統性治療 主要是口服藥物,適用于不愿局部用藥及出現并發癥的BV患者,因藥物用量較大,出現全身性副反應機會多且較明顯。
  4.3.2 陰道局部治療 則是陰道內用藥以直接殺滅或抑制BV相關混雜微生物,適用于不能耐受口服藥物的患者,具有副反應輕微或不明顯的優點[4]。
  4.4 注意事項 BV治療期間應避免性生活或使用避孕套,局部治療期間還應避免長時間坐浴,治療結束后4周內仍須使用避孕套[5]。局部用藥時間選擇兩次月經的間期,治療后須隨訪,一般治療后1周、4周、3月、9月各復診1次。治愈標準為診斷標準中所有指標恢復正常,復發標準則為治愈后重新出現診斷標準中的多數指標或所有指標。
  5 結果
  6 討論
  細菌性陰道病曾有許多名稱,包括非特異性陰道炎(nonspecific vaginitis)、陰道嗜血桿菌性陰道炎(haemophilus vaginitis)、加德納桿菌性陰道炎(gardnerella vaginitis),棒狀桿菌性陰道炎(corynebacterium vaginitis),厭氧菌性陰道炎(anaerobic vaginosis)等,直到1984年在瑞典的專題國際會議上正式命名為細菌性陰道病[6]。
  本研究中80例細菌性陰道病患者經臨床診療后,顯效48例,有效30例,治療顯效率為60%,治療總有效率為97.5%,出現3例并發癥,均得到及時有效的處理。
  綜上所述,明確診斷,及時采取治療措施,能夠有效提高細菌性陰道病的臨床療效,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吳默佳.75例細菌性陰道病診斷分析.現代診斷與治療,2012,(7).
  [2] 郝亞非.細菌性陰道病合并婦科感染性疾病的臨床分析[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2,(5).
  [3] 劉紅艷.兩種方法在細菌性陰道病診斷中的比較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下半月,2012,(9):2012,(9):4147.
  [4] 馮新榮.細菌性陰道病臨床診治分析[J].健康必讀(中旬刊),2013,12(3).
  [5] 張娟.細菌性陰道病合并婦科感染性疾病的臨床研究[J].東方食療與保健,2015,1,(1):22-23.
  [6] 陳軼群,任奇志,劉錦棠.細菌性陰道病52例臨床分析[J].中國冶金工業醫學雜志,2015,(4).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15197.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