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雜性視網膜修復術后患者體位依從性的探討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目的:探討復雜性視網膜修復術后患者體位依從性的護理方法及干預效果。方法:選取我院眼科2015年10月-2017年12月間收治的54例行復雜性視網膜修復術的患者,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27例,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實施體位護理,比較兩組患者體位依從性。結果:經過不同護理干預后,觀察組在體位依從性方面,依從性好占59.26%,一般占37.04%,差占3.70%,觀察組患者體位依從性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復雜性視網膜修復術后進行體位護理能夠顯著提高患者體位依從性,保證手術效果,值得臨床借鑒推廣。
【關鍵詞】復雜性視網膜修復術;體位依從性;護理效果
【中圖分類號】R77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9)11--01
復雜性視網膜脫離是眼科常見難治性疾病,指無法使用常規鞏膜扣帶術治療的視網膜脫離情況。復雜性視網膜修復術是目前治療本病的有效手段,但手術的特殊性使患者術后處于被動體位,而患者體位依從性則直接關系到手術成功與否?;颊咝g后承受著精神和軀體的雙重痛苦,大部分患者依從性較差,無法有效執行要求體位,從而嚴重影響到視網膜的復位,嚴重時還會引起多種并發癥,故配合科學合理的護理是十分必要的[1]。為探討復雜性視網膜修復術后患者體位依從性的護理方法,評價護理效果,提升眼科護理服務質量,以我院眼科2015年10月-2017年12月間收治的54例行復雜性視網膜修復術的患者為研究對象,現將護理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眼科2015年10月-2017年12月間收治的54例行復雜性視網膜修復術的患者,排除合并高血壓、心臟病及精神異常者,所有患者均為單眼發病,且對本研究知情同意,由患者本人或其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采取抽簽法將選中的54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各27例,其中觀察組男性15例,女性12例,年齡25-77歲,平均年齡(47.85±3.10)歲,病程8d-6個月,平均病程(22.97±6.75)d,對照組男性16例,女性11例,年齡27-79歲,平均年齡(48.30±4.55)歲,病程12d-5個月,平均病程(25.17±5.49)d。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等基線資料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組間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術后實施常規護理:術后叮囑患者臥床休息,指導俯臥位正確方法,確保裂孔在最低位,充分擴瞳,觀察眼部敷料情況,發現異常通知醫生協助處理。觀察組在對照組護理的基礎上實施體位護理:①心理護理:由于手術復雜難度大,且術后長時間處于被動體位,患者容易產生焦慮、緊張等消極情緒,故需要鼓勵患者主動講出內心感受與身心體會,增強康復信心,堅持被動體位休息。②健康教育:向患者介紹術后被動體位的正確方法及重要性,講解正確體位在保證手術效果及預防并發癥中的作用,交代相關注意事項。向患者講明正確體位堅持時間越長則裂孔封閉和視力恢復就越好,以此提高患者的依從性。在體位護理時需要向患者解釋不同體位的選擇目的及意義,消除患者顧慮。③舒適體位護理:為提高被動體位的舒適性,可以借助護理用具,對面朝下的患者使用額頰伏臺、U型枕等,延長患者面朝下體位的維持時間,保證口鼻呼吸通暢,避免發生胸悶、心慌。④放松訓練:通過放松訓練減輕患者身體不適,配合聽音樂的方式分散患者注意力,增強其耐受性。對長期受壓部位需要加強護理,配合按摩緩解肌肉疲勞,按摩方法為以輕柔的動作對患者頸、肩、背肌肉進行按摩,每次按摩20min,每天按摩3次。頭低位可能引起頭面部腫脹,術后早期可進行眼部熱敷,改善眼部循環,促進炎癥吸收,減輕腫脹。⑤臥床時間選擇:一般修復術后第2天可在床邊或室內做簡單活動,裂孔數量較多的患者至少需要臥床休息5d。
1.3 觀察指標 調查兩組體位依從性,根據依從程度分為好、一般和差三個等級,依從性好:每日堅持被動體位16-20h,可主動配合護理;依從性一般:每日堅持被動體位11-15h,在護理人員的指導與鼓勵下可堅持完成;依從性差:每日堅持被動體位<11h,體位中斷時經過護理人員勸導仍然無法完成。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用構成比或率表示,兩組比較采用X2檢驗,統計學檢驗水準α=0.05,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兩組患者經過護理后體位依從性對比 觀察組有16例患者體位依從性好,10例體位依從性一般,1例為差,依從性好患者所占比例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3 討論
手術是目前治療復雜性視網膜脫離的主要手段,手術成功與否與術后護理質量息息相關,由于術后長時間處于被動體位,患者因不習慣體位,常表現處煩躁、焦慮等不良情緒,患者一方面承受疾病本身帶來的痛苦,另一方面承受著被動干預,難以長時間忍受,生理及心理上的不適會影響患者依從性,導致依從性降低,不利于患者保持被動體位[2-3]。實施科學的護理干預,重視體位護理干預,能夠使患者自覺堅持被動體位,從而促進視網膜恢復[4]。本次研究中觀察組在術后采取體位護理后,該組患者體位依從性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體位護理對規范患者體位,提高體位依從性具有重要影響。在體位護理中,需要根據患者實際情況選擇適宜的體位,同時借助輔助工具提高被動體位的舒適性,延長體位維持時間,提高患者被動干預的依從性[5]。綜上所述,復雜性視網膜修復術后的被動體位依從性直接關系到手術效果,通過本次護理實踐體會到強化體位護理,做好患者的心理護理與健康教育,注重舒適護理,能夠大大提高其體位依從性,保證療效,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潘淑丹,張筠.視網膜脫離患者術后體位的研究進展[J].上海護理,2016,16(01):68-70.
盧玉文,田農,余婷,等.玻璃體切割加氣體填充術后體位的護理效果[J].醫學研究生學報,2016,29(08):862-864.DOI:10.16571/j.cnki.1008-8199.2016.08.017
魏霞.玻璃體視網膜術后患者俯臥位的護理探討[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5,7(02):119.
王翠.視網膜脫離患者的體位護理和健康教育的重要性[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3,26(02):266-267.DOI:10.19381/j.issn.1001-7585.2013.02.091
李瑞娟.圍術期體位護理對視網膜脫離患者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7,21(22):79-8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238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