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I術后患者自我管理的研究進展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本文闡述了自我管理的定義、理論,自我管理在患者PCI術后的應用及研究現狀,為醫務人員指導患者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提供了指導。
關鍵詞:冠心病;介入治療;自我管理
中圖分類號:D668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9)22-0016-02
在許多威脅人類身體健康的慢性疾患中,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HD)的病死率高,給個人、家庭和社會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在美國,65歲以上人口中心血管病的病死率達到了72%[1],其中大部分是冠心病?!吨袊难懿蟾?017》[2]指出,目前中國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超越癌癥等疾病,高居榜首,占居民疾病死亡的40%以上。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的發生發展為冠心病的診斷和治療提供了有效的手段,并在全球范圍內迅速推廣。有研究顯示[2],2016年全國介入治療總例數為666495例。急性ST段型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直接PCI 55833例,占38.9%。但是,PCI僅通過機械的方式改變了血管管腔的幾何形態,不會逆轉或減緩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生物學過程,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因素尚未消除。發表于2013年的《冠心病康復與二級預防中國專家共識》[3]強調說,在回歸社會和家庭以后,冠心病患者的二級預防尤為重要,二級預防不可缺少的內容就是自我管理[4],由于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特殊性——與疾病的長期抗爭,最熟悉疾病發展的始末,由此得出疾病控制與管理最合適的人選是患者自身?;颊呋謴偷乃俣扰c其自我管理能力呈現正相關關系。本文對PCI患者術后自我管理現狀以及研究進展進行綜述,旨在為患者PCI術后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提供依據。
一、自我管理的概述
1.自我管理的定義。自我管理沒有統一的定義,不同領域的專家分別定義了自我管理。Barlow[5]等將自我管理定義為病人在應對癥狀、診治、心理變化,并在應對慢性疾病的過程中改變了生活方式。Kenneth[6]描述為個人在衛生保健專業人員的協助下承擔相應的衛生保健活動。Lorig和Holman[7]開創的自我管理理論意味著專業衛生工作者可以通過健康教育使患者掌握疾病管理的知識和技能,并能自我監控疾病的發展。
2.自我管理的理論。目前應用較多的自我管理的兩大理論包括社會認知理論和自我效能理論[8]。社會認知理論認為影響病患健康的心理和生理條件、社會環境、個人行為相互交織并相互影響。自我效能就是自己行動的自信心,提高自信心,促使個人行為的改變,達到預期目標。在影響健康行為、情緒和態度方面,自我效能感起著決定性作用。自我管理率先被應用于慢性病的臨床護理,例如糖尿病、哮喘等,并收獲了很大的成效,隨后將自我管理用到了心血管疾病患者身上,目的在于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效能感。
3.影響自我管理能力的因素。眾多因素影響著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行為,主要表現在受教育程度、收入、年齡、并發癥、健康教育、自我效能、社會支持等方面。其中有研究指出,最能影響患者自我管理的因素是自我效能[9]。
二、國內外PCI病人術后自我管理的研究現狀
1.國內自我管理的研究現狀。有多項研究證實PCI術后的患者自我管理行為差,自我管理知識水平低。尹麗丹[10]用自制調查問卷對初次行PCI的患者進行的調查發現,患者自我管理行為總分為(73.21±14.78)分,處于中偏下水平。對再次[11]行PCI的患者進行調查,其得分為(61.45±10.28)分,處于較低水平,并受多個因素影響。由此表明,PCI患者術后自我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不良的生活習慣有待改進。目前國內已經開展了很多關于自我管理的研究。張麗娟等[12]將PCI術后的患者納入隨訪中心進行干預,從疾病醫學管理、日常生活管理、院外干預等方面對患者進行了評估和宣教。結果顯示設立隨訪中心能有效改變患者的自我管理行為。吳蓓蓓等[13]將6位培訓合格的依從性較強的冠心病患者作為組長,建立同盟小組,定期為其他患者開展同伴教育,共同學習飲食、運動、用藥、情緒管理等各方面的知識。結果顯示,同伴教育的開展有助于激發和提高患者術后的自我效能感,使患者行為做出改變。由此可見,護理干預對PCI患者術后自我管理能力及自我效能感的提高有重要意義,但國內干預多局限于普適性的健康宣教。
2.國外自我管理的研究現狀。在國外的研究中,Rosenberg[14]等研究者發現與護士一起參與行為改變的冠心病患者能在飲食上控制的更好,能更多的參與到活動鍛煉中去。衛生專業人員提供指導協助病人進行決策是有效的,這在其他慢性病,如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也得到過證實。Anh-Luu T博士等[1]研究人員利用2011—2012年加州健康訪談調查(CHIS)公共使用數據進行分析發現,患者堅持自我管理計劃對保持健康非常有必要。此外,自我效能也對健康管理有著重要意義。在為冠心病患者制訂治療計劃時,醫護及相關人員應充分考慮患者的疾病管理能力,增強患者的自信心。
三、展望
干預措施的實行應考慮衛生保健提供者與患者之間的合作關系的重要性,這關系到患者自我管理計劃的執行問題。目前少有研究心理社會的一些因素對患者自我管理計劃與能力的影響,比如說抑郁癥可能會影響患者冠心病的治療。在未來的研究中,還應該考慮到低收入患者的需要。綜上所述,患者的自我管理計劃的建立和能力的培養,需要多學科的醫學團隊,包括醫生、護士、社區衛生工作者的共同參與,以滿足患者不同的需求。
參考文獻:
[1]Anh-Luu T,Lia Marshall,Valentine M,Gi Lee.Self-Management of Heart Disease in Older Adults[J].Home Health Care Serv Q,2015,34(0):159-172. [2]陳偉偉,高潤霖,劉力,等.《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7》概要[J].中國循環雜志,2018,33(1):1-8.
[3]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中國康復醫學會心血管病專業委員會,中國老年學學會心腦血管病專業委員會.冠心病康復與二級預防中國專家共識[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13,41(4):267-275.
[4]Chiou AF,Hsu SP,Hung HF.Predictors of health-promoting behaviors in Taiwanese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Appl Nurs Res,2016,(30):1-6.
[5]Barlow W,Wringht S,Sheasby J,et al .Self management approaches for people with chronic conditions:A review[J].Patient EducCouns,2002,48(2):177-187.
[6]Kenneth A.Self-Management of Chronic Disease:Hand-Book of Clinical Interventions and Research[M].Londan:Academic Press,Inc,1986:1-10.
[7]Lorig KR,Holman H.Self-management education:history,definition,outcomes,and mechanisms[J].Ann Behav Med,2003,26(1):1-7.
[8]KraliKD,Kocht,PriceK,etal.Chronicillness self-management:taking action to create order[J].JlinNurs,2004,13(2):259-267.
[9]傅東波,傅華.慢性病自我管理[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02,10(2):93-96.
[10]尹麗丹.初次行PCI術后患者的自我管理情況及影響因素分析[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6,13(11):1554-1557.
[11]丁飆,周翌,黃曉莉.再次行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其影響因素[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6,33(8):7-11.
[12]張麗娟,黃多,王瑩.設立隨訪中心對PCI術后患者自我管理行為的影響[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8,24(3):314-316.
[13]吳蓓蓓,張文杰,左燕,等.同伴教育在冠心病PCI術后患者自我管理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7,14(3):25-27.
[14]Rosenberg D,Lin E,Peterson D,Ludman E,Von Korff M,Wayne K.Integrated medical care management and behavioral risk factor reduction for multicondition patients:Behavioral outcomes of the TEAMcare trial[J].General Hospital Psychiatry,2014,(36):129-134.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260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