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孔源性視網膜脫離玻璃體切除聯合硅油填充術后高眼壓原因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目的 分析孔源性視網膜脫離玻璃體切除聯合硅油填充術后高眼壓出現的原因。 方法 78例行孔源性視網膜脫離玻璃體切除聯合硅油填充術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采集患者的一般資料與臨床資料, 分析孔源性視網膜脫離玻璃體切除聯合硅油填充術后高眼壓出現的原因。結果 78例患者中術后出現繼發性高眼壓共有28例(35.9%), 通過觀察發現, 有晶體眼、無晶體眼及人工晶體眼患者的術后高眼壓發生率分別為28.1%(16/57)、77.8%(7/9)、41.7%(5/12), 屈光度≥-6.0 D或眼軸≥26 mm 與屈光度<-6.0 D且眼軸<26 mm患者的術后高眼壓發生率分別為51.5%(17/33)和24.4%(11/45), 硅油明顯乳化與無硅油乳化及硅油輕度乳化患者的術后高眼壓發生率分別為62.5%(15/24)、24.1%(13/54), 硅油進入前房與未出現硅油進入前房患者的術后高眼壓發生率分別為100.0%(3/3)和33.3%(25/75), 硅油填充時間≤6個月、6個月~1年、1~2年、≥2年患者的術后高眼壓發生率分別為28.6%(12/42)、40.0%(8/20)、 46.2%(6/13)和66.7%(2/3);無晶體眼、高度近視、硅油乳化、硅油進入前房、硅油填充時間過長是引起孔源性視網膜脫離玻璃體切除聯合硅油填充術后高眼壓的主要原因。結論 對于孔源性視網膜脫離玻璃體切除聯合硅油填充術后存在高危因素的患者, 在術后需要給予相應的預防措施, 如藥物、手術降眼壓、及時取出硅油等, 能夠減少術后繼發性高眼壓的出現。
  【關鍵詞】 孔源性視網膜脫離;玻璃體切除;硅油填充術;術后高眼壓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06.033
  硅油具有穩定的理化特性與較好的生物相容性, 無色透明且屈光指數與玻璃體相近, 硅油不溶于水, 不會被生物組織所吸收, 且對人體無毒無害[1]。硅油作為玻璃體替代物, 被廣泛應用于視網膜脫離手術中, 且由于其特殊的理化與生物特性, 能夠提高視網膜脫離修復術的臨床療效, 此外硅油填充能夠起到止血的效果, 同時對于術后隨訪無明顯影響, 能夠及時發現問題的存在, 但硅油填充只是暫時的, 待視網膜復位之后需要及時取出硅油[2]。隨著其在臨床中的應用, 發現術后高眼壓的出現對臨床治療的有效性造成了較大的影響。因此, 文章主要針對孔源性視網膜脫離玻璃體切除聯合硅油填充術后高眼壓出現的原因展開分析,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月~2018年8月本院收治的78例行孔源性視網膜脫離行玻璃體切除聯合硅油填充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其中男41例, 女37例;年齡23~76歲, 平均年齡(42.6±11.3)歲, 術后眼壓>24 mm Hg(1 mm Hg=0.133 kPa) 的患者即可判斷為高眼壓。
  1. 2 方法 采集患者的一般資料與臨床資料進行分析, 一般資料包括性別、年齡、既往病史與手術史, 臨床資料包括裂隙燈檢查、裂隙燈下前置鏡檢查、屈光度、眼軸、硅油乳化、硅油是否進入前房及填充時間等。
  1. 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78例患者中術后出現繼發性高眼壓共有28例(35.9%), 通過觀察發現, 有晶體眼、無晶體眼及人工晶體眼患者的術后高眼壓發生率分別為28.1%(16/57)、55.6%(5/9)、77.8%(7/9), 屈光度≥-6.0 D或眼軸≥26 mm與屈光度<-6.0 D且眼軸 <26 mm患者的術后高眼壓發生率分別為51.5%(17/33)和24.4%(11/45), 硅油明顯乳化與無硅油乳化及硅油輕度乳化患者的術后高眼壓發生率分別為62.5%(15/24)、24.1%(13/54), 硅油進入前房與未出現硅油進入前房患者的術后高眼壓發生率分別為100.0%(3/3)和33.3%(25/75), 硅油填充時間≤6個月、6個月~1年、1~2年、≥2年患者的術后高眼壓發生率分別為28.6%(12/42)、40.0%(8/20)、46.2%(6/13)和66.7%(2/3); 無晶體眼、高度近視、硅油乳化、硅油進入前房、硅油填充時間過長是引起孔源性視網膜脫離玻璃體切除聯合硅油填充術后高眼壓的主要原因(P<0.05)。
  3 討論
  術后高眼壓是玻璃體切除聯合硅填充術后的常見并發癥, 對患者的預后造成了較大的影響。因此需要科學分析該病發生的原因, 從而采取有效的干預措施。本次研究通過觀察發現, 無晶體眼、高度近視、硅油乳化、硅油進入前房、硅油填充時間過長是引起孔源性視網膜脫離玻璃體切除聯合硅油填充術后高眼壓的主要原因。①有學者指出, 晶狀體切除的患者更容易出現術后高眼壓。人工晶狀體屏障功能要低于自然晶狀體, 而無晶體眼硅油進入前房的幾率最大[3], 部分無晶體眼患者術后虹膜根切口因炎癥反應導致滲出粘連、房水循環不暢是高眼壓產生的主要原因, 因此無晶體眼患者術后高眼壓發生率最高。②高度近視患者的眼軸與正常人相比明顯延長, 玻璃體容積也明顯增大, 因此注射的硅油量與普通患者相比要更多, 所以硅油形成的浮力也明顯高于其他患者[4], 眼軸長的患者在注入硅油之后, 晶狀體虹膜所承受的應力也相對更大。此外高度近視者的懸韌帶松弛, 晶狀體的穩定性下降, 晶狀體前移易引發術后前房變淺、狹窄、閉塞等癥狀, 從而誘發了眼壓升高[5]。③硅油乳化的出現與青光眼的出現有密切的相關性, 硅油乳化發生后, 乳化的油滴會轉移至房角, 并產生毒害反應, 對小梁網的濾過功能造成損傷, 使得房水引流障礙出現, 進而引起眼壓升高[6]。本次研究中, 硅油明顯乳化與無硅油乳化及硅油輕度乳化患者的術后高眼壓發生率分別為62.5%(15/24)、24.1%(13/54), 其中硅油明顯乳化患者術后高眼壓發生率明顯高于無硅油乳化及硅油輕度乳化的患者,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④硅油進入前房后可導致房角阻塞, 并導致房水循環受阻, 從而引起了阻滯性青光眼的出現。本次研究中硅油進入前房患者術后高眼壓發生率明顯高于無硅油進入前房的患者,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因此可以認為硅油進入前房是誘發孔源性視網膜脫離玻璃體切除聯合硅油填充術后高眼壓的高危因素之一。⑤硅油填充時間過長是誘發術后眼壓升高的重要原因, 這可能與硅油長期保存對房水引流通道引起的損傷有關, 硅油可刺激色素細胞、吞噬細胞的出現, 從而導致小梁網阻塞, 并最終導致眼壓升高, 且填充時間越長, 高眼壓發生率也就越高。本次研究中硅油填充時間 ≤6個月、6個月~1年、1~2年、≥2年患者的術后高眼壓發生率為28.6%、40.0%、46.2%和66.7%, 證實了這一說法。針對術后出現高眼壓的患者, 需要根據眼壓升高程度采取不同的干預措施。對于眼壓輕度升高的患者可以局部使用1~2種 滴眼液治療, 對于中度升高的患者可以增加醋甲唑胺片口服、并且增加局部降眼壓藥物種類, 對于重度眼壓升高的患者, 需聯合全身用藥。術后1周內的高眼壓主要與炎癥反應引起的小梁網水腫有關, 經降眼壓、抗炎治療后大部分患者可在短期內恢復正常眼壓。也有少數患者對于激素類藥物較敏感, 這部分患者的高眼壓常發生于術后1周以后, 更換或停用激素類藥物后高眼壓狀態逐漸好轉。少數虹膜根切口膜閉的患者需聯合虹膜激光打孔, 如因硅油填充過量而引起眼壓升高, 需再次手術放出部分硅油。
  綜上所述, 對于孔源性視網膜脫離玻璃體切除聯合硅油填充術后存在高危因素的患者, 在術后需要給予相應的預防措施, 如藥物、手術降眼壓、及時取出硅油等, 能夠減少術后繼發性高眼壓的出現, 減少因高眼壓引起的視神經損傷。
  參考文獻
  [1] 酈曉霞, 吳苗琴, 章露易, 等.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超聲乳化玻璃體切除硅油填充術后高眼壓的危險因素. 中華眼外傷職業眼病雜志, 2017, 39(12):885-889.
  [2] 李靜, 肖靜, 謝安明, 等. 玻璃體切割硅油填充術后眼前節OCT改變與眼壓增高機制探討. 陜西醫學雜志, 2018, 47(4): 482-484.
  [3] 劉朝. 玻璃體切除并硅油填充術后繼發高眼壓的相關因素分析. 中國現代醫生, 2016, 54(16):63-65.
  [4] 孫雯琦. 硅油與C3F8填充對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術后高眼壓的影響. 西南國防醫藥, 2017, 27(10):1108-1110.
  [5] 張桂, 劉軍, 李中凱, 等. 玻璃體切除聯合硅油填充術后高眼壓的臨床分析. 現代醫藥衛生, 2018, 34(1):71-73.
  [6] 王珊珊. 淺析玻璃體切除并硅油填充術后繼發高眼壓的相關因素. 中國保健營養, 2018, 28(14):88.
  [收稿日期:2018-10-29]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88322.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