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續性護理對膽囊切除術后患者身心狀態的影響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目的:探討延續性護理對膽囊切除術后患者身心狀態的影響。方法:選擇2017年1月到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98例膽囊切除術患者,依照患者的就診順序將其平均分為對照組施以傳統護理與實驗組施以延續性護理,觀察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焦慮(SAS)評分與抑郁(SDS)評分即出院兩個月后的生活質量評分。結果:通過對患者予以延續性護理干預,患者的SAS評分與SDS評分顯著降低,分別為(37.51±5.42)分與(32.16±4.43)分。結論:延續性護理對膽囊切除術后患者身心狀態具有積極影響,不僅能夠降低患者的SAS評分與SDS評分,同時能夠有效的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具有較高的臨床推廣價值。
【關鍵詞】延續性護理;膽囊切除術;身心狀態;生活質量
【中圖分類號】R473.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9)11--02
隨著生活方式與飲食結構的不斷變化,近年來我國膽囊疾病的發病率呈不斷上升趨勢,將會對患者的日常生活功能的發揮造成嚴重阻礙[1]。膽囊切除術時目前臨床中常用的治療方式。然而由于患者缺少相關的醫學知識,患者在術后由于擔心恢復效果將會產生較為嚴重的不良心理,從而延緩康復,降低預后的生活質量[2]。因此為有效的降低甚至避免此種不良情況的發生,需要對患者予以良好的護理干預模式,目前主要采用延續性護理模式[3]。本文將重點探討延續性護理對膽囊切除術后患者身心狀態的影響。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7年1月到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98例膽囊切除術患者,依照患者的就診順序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試驗組。對照組49例,男29例,女20例,年齡為42-63歲,平均年齡為51歲,病程為1-7年,平均病程為4年;實驗組49例,男30例,女19例,年齡為43-64歲,平均年齡為(53.2±5.1)歲,病程為2-8年,平均病程為(5.2±0.1)年。兩組患者之間的性別、年齡、病情等差異在統計學上不具有顯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予以常規護理,即對患者進行藥物與營養護理等。試驗組施以延續性護理,主要分為四個階段:(1)第一階段,為術后至出院第一周。①基礎護理,術后對患者進行持續低流量吸氧,時間長達16h,以此促進腹腔內CO2的排出,并定期輔助患者進行翻身,避免發生褥瘡等癥狀;按摩患者的脾俞、足三里及豐隆等穴位,從而能夠對患者的脾胃功能進行調節。②飲食護理。護理人員需要為患者制定嚴格的飲食護理方案,例如使患者食用魚類、與豆類、蔬菜與水果等食物,從而提升患者的營養攝入量,避免使患者食用刺激性食物、油炸食物,并且需要戒煙戒酒。(2)第二階段,為出院后2周內,對患者進行良好的心理護理。護理人員在于患者進行電話溝通時需要鼓勵患者進行自述,從而能夠全面的了解患者的實際內心情況,進而能夠對其進行鼓勵;鼓勵患者進行自身喜愛運動,從而舒緩內心;鼓勵患者多進行社交活動,從而獲得社會認可;采用中醫五情歸五行方式,對患者的不同心理狀況進行針對性的治療。(3)第三階段,為出院后3周內,對患者進行預防并發癥的護理?;颊哂捎谌鄙籴t學知識,術后常出現消化功能紊亂與膽道損傷等不良并發癥,為此護理人員需要告知患者家屬引導患者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適量的進行運動,并做好個人衛生的清潔工作;同時需要囑咐患者在術后的第1年內需要每個季度進行1次復查,從術后第2年開始,需要每年進行1次復查,以便及時了解患者的康復情況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對并發癥進行處理。(4)第四階段,為出院后4周內。護理人員可邀請患者參加健康知識講座,并耐心解答患者的各種提問,講座過后可向患者發放《膽囊術后答疑冊》,在此后的生活中,護理人員需要定期對患者進行隨訪,了解患者對知識手冊存在的疑問,從而能夠進行總結,一并對患者進行解答。
1.3 觀察指標
?、倩颊咦o理前后的SAS評分與SDS評分,SAS評分依據焦慮自評量表進行評分,50至59分為輕度焦慮,60至69分為中度焦慮,69分以上為重度焦慮;SDS評分依據抑郁自評量表進行評分,53-62分為輕度抑郁,63-72分為中度抑郁,73分以上為重度抑郁。②患者的各項生活質量評分,依據SF-36生活質量表進行評估,滿分為100分,分數越高,說明患者的生活質量越高。
1.4 統計學處理
建立Excel數據庫對數據資料進行分析,分析軟件工具SPSS20.0,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方差表示且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百分率表示且用x2檢驗,有統計學意義(P<0.05)。
2 結果
通過對患者予以延續性護理干預,患者的SAS評分與SDS評分顯著降低,分別為(37.51±5.42)分與(32.16±4.43)分。
3 討論
膽囊切除術是治療膽囊疾病的首選方式,能夠獲得良好的治療效果,然而由于膽囊切除后將會對患者的胃腸功能造成一定的影響,加之患者缺少相關的醫學知識,同時擔心術后恢復問題,因而將會較易產生嚴重的不良心理,從而不利于術后恢復[4]。依據本項研究結果可知,通過對患者予以延續性護理干預,患者的SAS評分與SDS評分顯著降低,分別為(37.51±5.42)分與(32.16±4.43)分,并且各項生活質量評分獲得顯著提升,其主要原因在于此種護理模式有力的的增強了患者及其家屬的自護能力,在無法及時與護理人員取得聯系的情況下能夠有效的運用已掌握的護理知識進行護理,從而有效的避免了不良情況的發生,同時由于家屬對患者進行了良好的精神鼓勵,使得患者能夠積極面對生活,從而有效的擺脫了不良心理,不斷的提升術后生活質量,因而使得各項生活質量評分顯著提升。
綜上所述,本文認為延續性護理對膽囊切除術后患者身心狀態具有積極影響,可作為未來一段時間內護理膽囊切除術后的首選方式。除此之外,臨床護理人員仍然需要不斷的豐富自身的護理知識,提升自身的護理技能,不斷的積累豐富的臨床實踐護理經驗,如此才能夠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更加有效的指導,進而提升患者的護理效果,使其今早康復,恢復正常的生活狀態。
參考文獻
盧麗萍.延續性護理對膽囊切除術后患者身心狀態及胃腸功能恢復的影響[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5,v.24(30):3400-3402.
夏崢菁.護理干預對膽囊切除術患者心理狀態及并發癥的影響[J].貴陽中醫學院學報,2012,34(6):195-197.
楊曉英.延續性護理對婦科癌癥術后患者自我護理能力及心理狀況的影響[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5,v.24(35):3978-3980.
王春地.心理護理對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術前焦慮和術后疼痛的影響研究[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3,17(12):160.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239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