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Pender健康促進模式對首次PCI術患者出院后遵醫行為的影響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目的 探討Pender健康促進模式對首次經皮冠狀動脈內介入治療(PCI)術患者出院后遵醫行為的影響。方法 90例首次PCI術患者, 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 各45例。試驗組利用Pender健康促進模式實施延續護理, 對照組實施傳統出院健康指導。比較兩組患者遵醫行為、焦慮情緒及護理滿意度。結果 出院后1年, 試驗組患者遵醫行為評分(11.88±1.87)分顯著高于對照組的(10.32±1.52)分,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患者焦慮情緒和護理滿意度評分分別為(11.85±3.02)、(91.89±5.03)分, 顯著優于對照組的(14.61±4.18)、(87.11±4.39)分,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Pender健康促進模式實施能顯著提高PCI術患者出院后遵醫行為, 緩解其焦慮情緒, 同時提高了護理滿意度, 值得推廣。
  【關鍵詞】 Pender健康促進模式;經皮冠狀動脈內介入治療術;遵醫行為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01.082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effect of Pender health promotion model on compliance behavior of patients with first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 surgery after discharge. Methods   A total of 90 first PCI patients were divided by random number table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45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experimental group received Pender health promotion model for continuous nursing, and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traditional discharge health guidance. 1 year later, the compliance behavior, anxiety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After 1 year of discharge, the experimental group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compliance behavior score as (11.88±1.87) points than (10.32±1.52) poi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experimental group had significantly better anxiety emotion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score respectively as (11.85±3.02) and (91.89±5.03) points than (14.61±4.18) and (87.11±4.39) poi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ir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Pender health promotion model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compliance behaviors, alleviate anxiety of patients after PCI discharge, and improve their nursing satisfaction. It is worth promoting.
  【Key words】 Pender health promotion model;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Compliance behavior
  PCI是目前治療冠心病有效措施之一, 因其微創、療程短、恢復快等優點, 被越來越多患者選擇。但是, PCI僅能緩解冠狀動脈機械性狹窄, 不能治愈或阻止病情發展, 且術后需終生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藥物及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因此患者遵醫行為會直接影響術后支架再狹窄及血栓形成的發生[1]。Pender健康促進模式(health promotion model, HPM)由美國護理學家Pender在1982年提出, 該模式能對患者的日常健康生活行為進行全面評估, 并依據評估結果制定個性化的干預策略, 以指導健康教育實施和糾正不良的健康生活行為[2]。本文作者對首次PCI術患者出院后實施Pender健康促進模式進行二級預防措施取得較好效果,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本院心內科90例成功行PCI術治療患者, 納入標準:①首次行PCI且術后心功能<Ⅱ級;②患者術后能得到照顧且與醫院保持聯系;③自愿參與本試驗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嚴重室性心律失常, 心功能>Ⅲ級, 病情不穩定者;②合并重要臟器嚴重功能障礙者或腫瘤者;③伴有認知障礙或精神失常史。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90例患者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 各45例。試驗組男26例, 女19例, 平均年齡 (66.29±9.37)歲;對照組男24例, 女21例, 平均年齡(67.93±9.78)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護理方法 兩組患者住院期間均給予PCI常規術后護理。出院后, 對照組行常規隨訪及出院健康指導。試驗組實施Pender健康促進模式12個月, 具體如下:①成立Pender健康促進模式管理小組。護士長任組長, >5年護師職稱4人任組員, 熟練掌握心血管??评碚撝R和豐富臨床護理經驗, 具有良好心理護理溝通能力, 經PCI健康管理流程及技能培訓, 并對病情發展具有一定預見性。②創建服務平臺收集資料、全面管理患者信息, 記錄電話及現場回訪內容。③規范隨訪制度。于出院后第3天、第7天和每月第1周現場訪視1次, 平均每周電話回訪1次, 20 min/次, 特殊情況隨時訪視。內容包括飲食、心理狀態、運動鍛煉、吸煙飲酒、用藥依從性、疾病認知等。④依據病情和生活習慣, 制定溫馨提示卡和個性化管理小冊子如:您低鹽低脂飲食了嗎?您按時服藥了嗎?如何適當鍛煉和調整良好心態等, 將健康教育作為一種連續性工作貫穿于日常生活中。⑤焦慮、憤怒患者更易失眠、吸煙、酗酒等不良生活習慣, 因此, 訪視中及時發現現存的和潛在的不良心理問題, 并指導緩解不良情緒的方法。⑥建立醫護患微信溝通平臺, 利用圖片、視頻播放等形式向患者及時宣傳健康知識, 患者之間可通過微信分享成功經驗。⑦出院后12個月末進行現場回訪, 重復強調遵醫行為重要性, 對存在或潛在健康問題給予個體化指導, 按照預先設計的調查問卷進行回訪調查, 資料統計。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出院1年, 比較兩組患者遵醫行為、焦慮情緒及護理滿意度。①遵醫行為:遵醫行為調查問卷依據沈愛宗等研發的5個問題量表[3]。②焦慮情緒:采用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ilton)[4]進行評價, 主要用于評定患者焦慮癥狀及嚴重程度。③護理滿意度:由本院自制的滿意度表進行評價, 共20個條目, 主要包括護理人員服務態度、專業水平、健康促進管理、溝通交流能力、健康宣教五個維度, 采用5級評分。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出院后遵醫行為比較 出院后1個月, 兩組患者遵醫行為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出院后1年, 兩組患者遵醫行為評分顯著高于出院后1個月, 且試驗組患者顯著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焦慮情緒和護理滿意度評分比較 試驗組患者焦慮情緒和護理滿意度評分顯著優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有研究顯示, 患者出院后隨著時間推移, 對醫生護士的囑咐逐漸淡忘, 依從性降低。冠心病首次PCI術后患者, 由于對自己身體狀況過分擔心及對長期治療顧慮, 故常存在焦慮心理, 從而減弱患者對健康促進行為的能力和信心。因此, 應對首次PCI術后患者實施干預措施以提高整體健康狀況和生活質量。
  本研究結果顯示, 出院后1年, 試驗組患者遵醫行為評分(11.88±1.87)分顯著高于對照組的(10.32±1.52)分,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患者焦慮情緒和護理滿意度評分分別為(11.85±3.02)、(91.89±5.03)分, 顯著優于對照組的(14.61±4.18)、(87.11±4.39)分,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冠心病目前已成為公認的一種生活方式病, 其發生、發展及轉歸與生活方式因素有著密切關系[5]。Pender健康促進模式主要優點是對患者生活方式、心理需求、疾病認知等進行綜合管理并加以指導、監管行為。通過制定簡易可行的日常行為管理手冊和溫馨提示卡對日常行為進行提醒和對健康增進行為進行自我監督。利用微信平臺交流互動打破時間、空間、人員等因素限制, 隨時隨地接受健康宣教, 患者可隨時分享自己成功經驗。通過心理指導鼓勵患者探索并解決內心不良情緒, 能誘發其健康促進行為發自內心自我改變。通過專業、全程、持續健康指導, 增強患者健康意識, 督促和幫助患者建立正確的健康行為生活方式, 進而降低心血管意外事件發生率, 提高患者滿意度。
  綜上所述, Pender健康促進模式有利于提高PCI術出院后患者治療依從性, 促進患者建立健康生活行為, 緩解焦慮情緒, 提高護理服務滿意度。這不僅是改進現有冠心病二級預防實施的重要因素, 也為提升護理工作在臨床中的價值和地位提供重要模式。
  參考文獻
  [1] 何彩勤, 陳美容, 嚴玉蘭, 等. PCI術后患者服藥依從性的觀察及護理. 國際醫藥衛生導報, 2010, 16(1):86-88.
  [2] Bradbury golas K. Health Promotion and Prevention Strategies. Nursing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 2013, 48(3):469-483.
  [3] 沈愛宗, 張善堂, 劉斌, 等. 990篇病人治療依從性文獻計量學分析. 中華疾病控制雜志, 2005, 9(2):177-179.
  [4] 張作記. 行為醫學量表手冊. 北京:中華醫學電子音像出版社, 2005:214-215.
  [5] 張曉梅, 張穎, 周文悅, 等. “生命網”健康教育流程對促進冠心病患者改變不良生活方式的作用. 中華護理雜志, 2009, 44(2):144-147.
  [收稿日期:2018-07-2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70617.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