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體認知行為療法對抑郁失眠患者的影響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目的:探討團體認知行為療法對抑郁失眠患者的影響。方法:選取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石家莊市第八醫院收治的抑郁失眠患者88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4例。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的抗抑郁藥進行治療,觀察組患者在常規抗抑郁藥治療的基礎上給予團體認知行為療法,干預后對2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及睡眠狀況進行比較。結果:治療前2組間患者的HAMD-17及PSQI評分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組患者的HAMD-17及PSQI評分都有明顯的降低,而觀察組患者降低的均更明顯。結論:團體認知行為療法不僅能改善抑郁失眠患者的抑郁情緒、還能明顯提高患者的睡眠質量,在臨床工作中值得進行推廣、應用。
關鍵詞 團體認知行為療法;抑郁失眠患者;隨機數字表法;抗抑郁藥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group 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 on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 and insomnia.Methods:From January 2018 to February 2019,88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 and insomnia were selected from Shijiazhuang No.8 Hospital.Th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n=44)and observation group(n=44).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routine antidepressants,and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group 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 on the basis of routine antidepressants.After intervention,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sleep statu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Methods: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intervention,and the treatment group gave empathy care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method and the nursing effect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scores of HAMD-17 and PSQI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treatment(P>0.05),but the scores of HAMD-17 and PSQI in the two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after treatment,while thos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much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P>0.05).Conclusion:Minimally invasive choledocholithotomy has the advantage of laparoscopy,without increasing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and can promote postoperative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 recovery and improve postoperative sleep status.
Key Words Gallstone;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Sleep quality
中圖分類號:R749.4+1;R338.63文獻標識碼:Adoi:10.3969/j.issn.2095-7130.2019.04.052
抑郁癥具有發病率高、自殺率高等特點,是臨床上一種常見的情緒障礙性疾病[1]。大量的研究結果都顯示:抑郁癥患者常見的一種臨床表現就是睡眠障礙,幾乎每個抑郁癥患者都存在著一定程度上的入睡困難或睡眠維持困難等癥狀[2]。抑郁性失眠患者的主要臨床表現為入睡困難、早醒和失眠質量差等[3]。抑郁性失眠可給患者帶來沉重的疾病負擔,與患者抑郁癥狀的惡化、低生命質量、社會功能、疾病的復發、心血管疾病及自殺率高等均呈正相關[4]。臨床上抑郁癥患者常用藥物治療,而帕羅西汀是臨床上常用的一種治療藥物,其抗抑郁作用顯著,但其安眠作用不是很顯著[5]。團體認知行為療法是一種心理治療方法,是在團隊情景下對患者所開展的一種認知療法與行為療法,這種療法能改變抑郁患者的認知、行為及情感[6]。本研究選取88例抑郁失眠的患者為研究對象,來探討團體認知行為療法對抑郁失眠患者的影響。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石家莊市第八醫院收治的抑郁失眠患者88例作為研究對象?;颊咧心?8例,女40例;年齡19~59歲,平均年齡(36.5±2.2)歲;病程4~21個月,平均病程(8.6±0.5)個月。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44例,2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及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是經過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的審核。 1.2 納入標準 1)所選患者均符合抑郁癥的診斷標準,且都伴有失眠癥狀;2)所選的患者的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評分均在18分以上;3)所選患者的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SQI)評分都在6分以上;4)所選患者均是成年人且都有正常的思維邏輯能力;5)所選患者都有很好的依從性;6)所選患者或其家屬都有簽署知情同意書。
1.3 排除標準 1)近期使用過認知行為療法的患者;2)對藥物有過敏史的患者;3)急、慢性肝功能障礙的患者;4)處于妊娠期或哺乳期的女性。
1.4 干預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曲唑酮(沈陽福寧藥業,國藥準字H20050223)治療:50 mg/次,1次/d,服用1周后根據每位患者的耐受情況逐漸加量,直至計量達到100 mg/次,2個月為1個療程。觀察組患者在上述治療的基礎上給予團體認知行為療法:1)第1次參加活動時,向患者介紹團體的規則并讓小組的每個成員自我介紹并相互認識,建立團結互助的團體氛圍,讓成員之間進行相互了解并互相信任。醫護人員給患者講解抑郁癥的病因、臨床表現及治療方法等,使患者能正確地認識抑郁癥,引導每位患者認識到自己的病因,并鼓勵他們及時宣泄自己的情緒。2)讓患者認知到個體的消極狀態是本身不恰當的認知應對策略所引起的。第2次活動時讓患者記錄一天的活動,下次活動時進行反饋,對自身的行為進行反饋,讓患者會正確地識別不合理的行為和認知,并了解積極的行為能改變消極的心理。第3次團體活動時讓患者學會進行事件-思維-情緒的記錄,幫助患者重新建立自己的認知,形成對抗的思維模式并掌握靈活應對的技巧。第4次團體活動的目的是在情景劇中讓患者主動加入角色的扮演,讓患者試著接受自己的不完美,用積極樂觀的認知調節方式應對自己遇到的負性事件,重建對事件的理性認知。3)第5~10次團體活動是對前4次活動內容的鞏固,并注重在執行活動中患者對知識的領悟力,針對每位患者的具體情況制定相應的計劃,并切實地付諸于實際行動中。
1.5 觀察指標 干預后觀察2組患者的抑郁及睡眠狀況。采用HAMD-17對患者的抑郁狀況進行評定:HAMD總分>8分為正常;HAMD總分在8分~20分為可能有抑郁癥;HAMD總分在20分~35分為肯定有抑郁;HAMD>35分為嚴重抑郁。采用匹茲堡睡眠問卷評分(PSQI)[7]對患者的睡眠質量進行評定,PSQI評分就會越低,患者睡眠質量就會越高。
1.6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與計數資料分別用均數±標準差(±s)與百分率(%)來表示,分別用t檢驗和χ2檢驗進行組間比較,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2組患者HAMD-17評分的比較 治療前患者的HAMD-17評分2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組患者的HAMD-17評分都降低的很明顯,而觀察組患者降低的則更明顯。見表1。
2.2 2組患者PSQI評分的比較 治療前患者的PSQI評分2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組患者的PSQI評分均明顯降低,而觀察組患者降低的則更明顯。見表2。
3 討論
抑郁失眠是抑郁癥的一個主要病理癥狀,抑郁也稱為抑郁障礙,是心境障礙常見的一種類型,持久而顯著的心境低落是該病的一個主要臨床特征[8]。目前,抑郁癥的發病原因還不是很清楚,與心理因素、生物學及社會因素均有很大的聯系。約有4/5的抑郁癥患者均會有不程度的失眠,臨床上常用藥物進行治療。曲唑酮是一種新型的抗抑郁藥,具有比較好的鎮靜效應及抗攻擊性,國內外的許多研究結果均顯示,曲唑酮在改善抑郁癥患者睡眠障礙上具有很重要的作用[9]。有研究發現,抑郁癥患者自傳體記憶過度概化是為了避免體驗創傷性事件而所引發的強烈而消極的情緒所引發的一種自我防御,而這種結構概化記憶不僅會減弱患者解決問題的能力,還會降低患者解決問題的決心。
認知行為療法是一種將認知技術與行為技術聯合起來使用的治療方法,在很大程度上認為心理問題是認知過程發生了功能障礙的結果,通過改變患者的認知來改變患者負性的行為及情緒。本研究選取抑郁失眠患者88例為研究對象,來探討團體認知行為療法對抑郁失眠患者的影響。本研究結果顯示團隊認知行為療法能明顯改善抑郁失眠患者的抑郁情緒,分析其原因這一方面是團體認知行為療法能增加抑郁失眠患者的積極認知性,減輕應激事件對患者的影響,進而能使患者消極情緒及應對方式得到明顯的改善;另一方面就是由于團體認知行為療法能幫助抑郁失眠患者識別什么是負性自動思維及消極自傳體記憶,這能幫助患者重建積極的思維模式及自傳體記憶,進而能明顯改善患者的抑郁癥狀。還有就是團體認知行為療法能幫助患者形成積極向上的思維模式,預防治療后的復發,進而增加社會的適應性。本研究還顯示團隊認知行為療法能明顯改善抑郁失眠患者的睡眠質量,這是由于睡眠質量是抑郁患者治療效果好壞的一個重要指標,也是促進抑郁病情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團隊認知行為療法在明顯改善抑郁失眠患者抑郁程度的同時,也就相應地提高了患者的睡眠質量。
綜上所述,對抑郁失眠患者實施團體認知行為療法不僅能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緒、還能明顯提高患者的睡眠質量,因此,值得在臨床工作中進行應用推廣。
參考文獻
[1]袁丁,黎柱培,歐秀香,等.抑郁癥相關性失眠的臨床特征與多導睡眠圖研究[J].國際精神病學雜志,2014,3l(2):78-82.
[2]李巖.帕羅西汀聯合唑吡坦治療抑郁癥失眠的臨床療效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6,9(30):68-70.
[3]王天成,蔡宏斌,葛朝明,等.帕羅西汀聯合曲唑酮治療抑郁癥患者睡眠障礙效果觀察[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4,17(23):83-84.
[4]Bolge SC,Joish VN,Balkrishnan R,et al.Burden of chronic sleep maintenance insomnia characterized by nighttime awakenings among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ufferers:results of a national survey[J].Prim Care Companion J Clin Psychiatry,2010,13(1):15-20.
[5]伏晶瓊,于慶華,陸成華.唑吡坦聯合帕羅西汀治療抑郁失眠的臨床研究[J].現代藥物與臨床,2016,31(8):1264-1267.
[6]倪永輝.團體認知行為療法對輕度抑郁癥的療效效果及對睡眠質量的影響[J].心理醫生,2018,24(19):134-135.
[7]宋書昌,盧智,陳華,等.賀氏三通法治療抑郁癥伴失眠40例療效觀察[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3,11(11):1340-1341.
[8]陳雨萌,劉佳,王平,等.抑郁性失眠的治療研究[J].世界睡眠醫學雜志,2017,4(3):164-168.
[9]Manber R,Chambers AS.Insomnia and depression:a multifaceted interplay[J].Curr Psychiatry Rep,2009,11(6):437-442.
[10]張博元,丁雪凡,盧衛紅,等.團體認知行為治療對輕度抑郁癥患者生命質量及社會功能的作用[J].上海精神醫學,2016,28(1):18-2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63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