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團體心理治療對康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臨床效果的影響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目的  探討團體心理治療對康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擇我院精神科2016年7月~2018年7月收治的90例康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隨機為對照組與心理組,各45例。給予對照組患者常規心理干預,心理組患者給予團體心理治療干預,比較兩組患者簡明精神病量表(BPRS)與住院精神病人康復療效評定量表(IPROS)評分。結果  干預后,心理組的BPRS評分為(11.34±1.18)分,低于對照組的(18.26±2.26)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心理組IPROS評分為(25.57±1.58)分,低于對照組的(32.39±2.76)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團體心理治療可有效緩解康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精神癥狀,提高其社會功能,臨床應用效果較好。
  關鍵詞:團體心理治療;康復期;精神分裂癥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9.07.059
  文章編號:1006-1959(2019)07-0183-02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group psychotherapy on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during rehabilitation.Methods  90 patients with convalescent schizophrenia who were admitted to our department from September 2016 to July 2018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psychological group, with 45 cases in each group.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routine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and patients in the psychological group were given group psychotherapy interventio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compared with the Brief Psychology Scale (BPRS) and the Hospitalized Psychiatric Rehabilitation Efficacy Rating Scale (IPROS) score.Results  After intervention, the BPRS score of the psychological group was (11.34±1.18), which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18.26±2.26),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IPROS score of the psychological group was (25.57±1.58). The score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32.39±2.76),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Conclusion  Group psychotherapy can effectively alleviate the psychiatric symptoms of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during rehabilitation and improve their social function.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effect is better.
  Key words:Group psychotherapy;Rehabilitation period;Schizophrenia
  精神分裂癥(schizophrenia)是一種嚴重的精神障礙類疾病,抗精神病類藥物是其主要的治療方式,能夠有效緩解精神癥狀,使患者病情處于康復期,這一時期患者的自知力有所恢復,對周圍環境及社會已具備一定的判斷能力,容易受到各種因素的刺激而導致自尊水平低下,情緒低落,對回歸社會極為不利[1]。因此,重視對康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心理干預至關重要。團體心理治療是心理干預中的一種,主要是將一些心理問題相似的患者組成一個小團體,再對其進行集中心理干預[2]。隨著心理學的發展,團體心理治療在康復期精神分裂癥中的應用價值也越來越受到臨床的重視,為進一步探討團體心理治療對康復期精神分裂癥的重要性,本次研究將其應用于我院2016年7月~2018年7月接收的45例康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心理干預中,效果顯著,現總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天津市安定醫院精神科2016年7月~2018年7月收治的90例康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所有患者均確診為精神分裂癥,且處于康復期,精神癥狀得到有效控制,無嚴重認知功能障礙,對本次研究知情同意。將所有患者按照隨機數字法分為對照組與心理組,各45例。對照組中男20例,女25例;年齡22~76歲,平均年齡(31.74±2.63)歲;受教育年限7~18年,平均(10.51±1.36)年。心理組男19例,女26例;年齡21~77歲,平均年齡(31.81±2.74)歲;受教育年限7~19年,平均(10.34±1.45)年。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兩組患者均給予常規抗精神分裂癥類藥物治療,對照組給予常規心理干預,心理組則給予團體心理治療,具體如下:①準備階段:組建一支精神科團體心理治療專組,組內成員工作年限均在3年以上,經過系統化的團體心理治療培訓,具備較佳的溝通技巧及語言表達能力,能夠將護理學知識與心理學知識完美結合,考核合格后方可入組研究,分工明確,護士長為組長,負責監督團體心理治療計劃的運行,并組織相關會議,協調各個部門工作,心理咨詢師擔任主治醫師,責任護士需協助心理咨詢師治療,并負責記錄治療內容。將團體心理治療分階段進行,治療頻率為1~2次/周,1~1.5 h/次。②開始階段:責任護士全面收集患者的問題,并對問題進行歸類,將具有共同問題的患者歸為一組,45例患者劃為9組,每組5人,護士長向每組成員介紹本次團體心理治療的流程、目的及意義,告訴患者團體規則的保密性。將小組成員圍成一圈,讓大家相互介紹自己,以“我是一個……的我”進行造句,使患者重新認識自我,并協助患者間相互認識,鼓勵患者學會接納自己與他人,舉辦手語操等團體活動促進患者間的交流,提高團體凝聚力。③工作階段:通過通俗易懂的語言向所有團體成員講解精神分裂癥的發病機制、治療方案及注意事項,告訴患者精神分裂癥是一種身心疾病,良好的心理狀態對疾病康復十分有利,及時糾正患者錯誤的認識,告訴患者不同的疾病階段會伴隨著不同的心理與生理問題,讓患者正確認識自身不良情緒的發生原因,并配合治療師共同尋找控制情緒方式。鼓勵患者間相互交流,學會分享,讓患者意識到自己并非唯一痛苦人,引導患者分享自己成功的治療經驗,以便起到一個榜樣的作用,使自己既是求助者又是助力者,肯定自我價值。開展集中認識教育,通過多種方式使患者正確認清自身需求,提高其社交能力,學會幫助他人、拒絕他人,對他人合理的需求適當給予幫助,對不合理的需求需學會說"不"。此外,可以組織患者觀看勵志電影,增強其生活信心,讓其樂觀面對生活。④結束階段:評估本次團體心理治療效果,鼓勵患者說出本次治療心得,相互分享治療成效,對治療效果較佳的患者及時給予表揚,并鼓勵患者間互贈祝???,共同合唱《明天會更好》《超越自我》,積極面對生活。
  1.3評價指標  ①通過簡明精神病量表(BPRS)對二駔患者干預前后的精神癥狀進行比較,量表總分18~126分,分值越高表示精神病情癥狀越嚴重[3]。②通過住院精神病人康復療效評定量表(IPROS)對二組患者干預前后的社會功能進行比較,量表總分0~144分,分值越高表示社會功能越差[4]。
  1.4統計學方法  本次實驗數據通過SPSS22.0軟件分析,BPRS評分與IPROS評分采用(x±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行?字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BPRS評分比較  干預前,兩組BPR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心理組的BPRS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患者IPROS評分比較  干預前,兩組IPRO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心理組IPROS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討論
  精神分裂癥是一種慢性疾病,雖然隨著抗精神分裂癥藥物種類的增多,精神分裂癥的治療效果逐漸提高,但康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自我和諧性依然需要引起臨床足夠的重視,若患者自我和諧性較低,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其社會功能,導致精神癥狀反復發作[5]。團體心理治療開始于上世紀初,主要是對一群人實施心理治療,相較于個體心理治療來講,具有獨特的優勢。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對心理組給予團體心理治療干預后,心理組的BPRS評分、IPRO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祻推诰穹至寻Y患者通常自尊水平較低下,表現出孤獨及社會焦慮,對重返社會缺乏自信,難于接受拒絕與批評,而通過團體心理治療后,使患者學會正確面對逆境,使其找到自我價值,學會幫助他人、拒絕他人,并勇于接受他人的拒絕與批評,積極面對生活。此外,患者能夠通過團體活動相互傾訴、表演,學會接納自己與他人,相互模仿、學習,重新認識自己,能夠使患者正確認清自身需求,突破其心理障礙,提高其人際交往能力。
  綜上所述,對康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在藥物治療同時輔助于團體心理治療,能夠顯著緩解精神癥狀,提高社會功能,值得應用。
  參考文獻:
  [1]陳君鳳.積極心理學理論在精神分裂癥患者康復護理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6,13(23):130-131.
  [2]葛海燕,饒順曾,占歸來,等.團體心理治療對精神分裂癥患者臨床療效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4,22(11):1710-1712.
  [3]羅莉,張宇珊,謝星,等.新森田療法與康復療法對康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療效比較[J].國際精神病學雜志,2017,44(1):42-45.
  [4]貢永寧.團體心理治療在精神分裂癥康復期的應用效果研究[J].現代醫藥衛生,2017,33(17):2656-2658.
  [5]孫華風.團體心理治療對恢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自我和諧的影響[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4,22(12):1857-1858.
  收稿日期:2019-1-3;修回日期:2019-1-13
  編輯/王朵梅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03890.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