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案管理模式對慢性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康復作用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目的 探究個案管理模式對慢性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康復的影響。方法收集本院2016年7月~2018年7月100例慢性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研究,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對照組48例用原精神科藥物治療和傳統的護理管理模式,觀察組52例,在精神科藥物治療的基礎上實施個案管理模式,采用陰性癥狀量表(SANS)、住院精神病患者康復療效評價定量表(IPROS)、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量表(ADL)、人際關系量表幾個評價工具,評估患者治療6個月、12個月、18個月康復情況。結果 治療6個月、12個月及18個月后實施個案管理的實驗組SANS總評分低均低于對照組、IPROS總評分也低于對照組、ADL評分及人際關系評分高于對照組,以上評分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實施個案管理對于慢性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可逐步減輕精神癥狀,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及人際交往能力,值得采用。
[關鍵詞]個案管理;精神分裂癥;康復影響;自理能力
[中圖分類號]R74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0616(2019)03-153-03
精神分裂癥反復發作、遷延不愈,有著較高的致殘率,且無根治方法,用藥依從性差,很多患者家屬對此逐漸喪失治療信心[1-2]。精神分裂癥患者對家庭及社會均帶來沉重負擔,如何幫助患者恢復獨立生活的能力并回歸社會成為臨床關注的重點,個案管理在臨床應用日趨普遍,是將患者行為能力、心理功能、社會交往能力提升作為目標,而開展的一系列護理服務,使患者癥狀得以逐步減輕,重拾治療信心。研究選取本院2016年7月~2018年7月間收治的100例慢性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采用個案管理模式,取得了顯著的康復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將100例于本院2016年7月~2018年7月間治療的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作為此次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研究,實驗組52例,男23例,女29例,年齡31~66歲,平均(48.5±2.5)歲,病程1~6年,平均(3.5±1.2)年;對照組48例,男20例,女28例,年齡28~65歲,平均(46.5±2.2)歲,病程1~8年,平均(4.5±2.6)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在藥物治療基礎上采用傳統護理管理模式,實驗組采用個案管理模式,具體方法如下。1.2.1 組建管理小組由精神科主任醫師及主管護師共同組建管理小組,結合患者病情及病歷資料,共同討論制定康復目標、康復計劃及康復措施等。
1.2.2 心理護理多關心患者,多與患者溝通,對于情緒不穩定的患者,要引導說出內心不滿及不安,要找出不良情緒出現具體原因,并耐心開導與勸慰,可通過陪同患者觀看電視節目、看報、散心等方式轉移不良情緒注意力,拉緊與患者距離,使患者經常主動吐露自己想法,增強對護理人員的信任。
1.2.3 行為治療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會出現自殘、自殺或者傷人、故意走丟等不良行為[3-4],需要護理人員做好日常行為觀察,如發現有不良行為傾向及時勸慰并積極引導,必要時注射鎮定劑,待情緒穩定后再予以治療[5-6]。病房內刀具、針頭、錘子等危險用具要及時收走,查找周圍不安全因素并消除,日常告知家屬多陪伴并監督患者的行為,一旦有異常及時告知[7]。
1.2.4 康復訓練對于病情較為穩定且認知無缺陷的患者,盡量讓其獨自洗臉、刷牙、穿衣、折疊被褥、清洗自己的醫務,護理人員可適當指導,每完成一件護理人員或者家屬都給予贊揚及鼓勵。
1.2.5 社交能力訓練告知患者家屬多看望、陪伴患者,給予患者理解與支持,減輕患者孤獨感。依據患者興趣愛好,多組織群體性的活動,包括羽毛球、下棋、太極拳等,使患者日常生活豐富起來,逐漸融入群體,提高交際能力與溝通能力,使患者不再感到孤寂,重新獲得生活信心[8-9]。
1.3 觀察指標
分別于治療6個月、12個月、18個月對患者病情恢復進行評定。應用陰性癥狀量表(SANS)、住院精神病患者康復療效評價定量表(IPROS)、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量表(ADL)、人際關系自我評定量表幾個評價工具。SANS6量表包含24個項目,單項總分為陰性癥狀嚴重度,0~120分,分數越高,癥狀越嚴重[10];IPROS量表中包含36項內容,單個項目O分為正常、1分為輕度、2分為中度、3分為較重、4分為重度,單項目總分相加為總評分[11];ADL總分100分,75~95分為輕度依賴、50~70分為中度依賴、25~45分為重度依賴、0~20分為完全依賴;人際關系量表,38~48為人際關系融洽;28~37分人際關系一般;16~27分表示人際關系不融洽[12]。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20.0軟件包對此次研究涉及到的數據資料統計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SANS評分比較
兩組治療第6個月、12個月及18個月,實施個案管理的實驗組SANS總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IPROS評分比較
在治療第6個月、12個月及18個月,實驗組IPRO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ADL評分比較
在治療第6個月、12個月及18個月,實驗組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 兩組人際關系量表評分比較 在治療第6個月、12個月及18個月,實驗組兩組人際關系量表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3 討論
個案管理的實施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疾病康復有著顯著作用[13-14]。此次通過開展個案管理,由醫師與護師共同組建管理小組,通過打造專業化、高效化的護理小組,并充分對患者病情評估,為個案管理的相關計劃實施創造良好條件[15-16]。個案管理從心理疏導、行為指導、生活能力訓練、社交能力訓練、家屬心理支持等方面入手,致力于減輕精神癥狀、糾正不良行為、穩定情緒、恢復正常的生活能力及社交能力,從而使患者逐步擺脫對護理人員及家屬的依賴,并從封閉的狀態中走出來,主動、積極的融入社會。
結果顯示,在治療前,兩組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人際關系、癥狀等均不容樂觀,仍需要護理人員及家屬的全程陪伴及照顧,且患者總體精神狀態不佳,對生活及治療缺乏信心。而通過實施個案管理,結合患者的實際病情及精神狀態、性格特征等,制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幫助患者逐步走出疾病陰影,減輕癥狀,開始主動融入社會與集體,實驗組治療6個月、12個月及18個月后,SANS總評分低于對照組,IPROS總評分也低于對照組,精神癥狀得以有效緩解或消除;ADL評分及人際關系評分高于對照組,顯示了對照組常規護理并不能從根本上幫助患者改善情緒及癥狀,僅能起到緩解作用,而個案管理模式,通過開展康復訓練及社交能力訓練,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大大提升了,再通過家屬的開導與陪伴,使患者更愿意與人溝通,逐步回歸社會,提高了人際交往能力。
綜上所述,個案管理模式對慢性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康復有著積極作用,近期及遠期康復效果顯著,值得采用。
[參考文獻]
[1]楊文君,楊昆,黃國平,等.個案管理模式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療效及生存質量的影響分析[J].國際精神病學雜志,2018,45(2):256-258,270.
[2]黃爭蓉.個案管理護理模式對124例精神分裂癥患者自知力和治療態度的影響效果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26(3):181,190.
[3]蒲金玉,李愛玲,譚云珍,等.護理干預對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康復的作用[J].中國康復,2015,30(4):258-259,263
[4]許菊青.個案管理護理模式對126例精神分裂癥患者自知力和治療態度的影響效果[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7,38(16):1948-1949.
[5]盧春利.個案管理護理模式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7,15(22):246.
[6]陸怡,褚慶文,宋鳳,等.優勢視角下的個案管理模式對社區精神分裂癥患者康復的影響[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7,25(7):993-997.
[7]金勝春.個案管理護理模式在精神分裂癥住院患者中的應用分析[J].航空航天醫學雜志,2016,27(11):1436-1437.
[8]袁勤,陸紅英,陶麗,等.個案管理護理模式對精神分裂癥患者自知力及服藥依從性的影響[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15,23(12):930-933.
[9]袁勤,陸紅英,陶麗,等.個案管理護理模式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護理管理,2015,15(2):182-185.
[10]陳錦成,黎彩萍.個案管理優勢模式在首發精神分裂癥患者康復護理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醫藥科學,2015,5(2):114-115,119.
[11]袁勤,陸紅英,陶麗,等.個案管理護理模式在精神分裂癥住院患者中的應用[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5,31(20):1-4.
[12]姚豐菊,呂路線,秦志華,等.個案管理培訓對鄉村精神衛生服務能力的影響[J].中國全科醫學,2016,17(22):2643-2647.
[13]袁月芳,俞智勇,沈建斌.社區個案管理對精神分裂癥患者康復質量的影響[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5,30(9):35-37.
[14]黃平,張懿,張振,等.社區個案管理對90例精神分裂癥患者康復的影響[J].中國民康醫學,2015,23(21):2680-2681.
[15]劉向明,劉翠美,王棟.個案管理模式對社區精神分裂癥患者生活質量及自理能力的影響[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5,19(10):1155-1156.
[16]姚豐菊,呂路線,秦志華,等.個案管理對社區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影響[J].實用醫學雜志,2016,27(19):3529-353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090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