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案管理模式在類風濕關節炎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目的 探討個案管理模式在類風濕關節炎(RA) 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96例類風濕關節炎患者, 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48例。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治療及護理, 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進行個案管理干預比較兩組患者干預前后晨僵時間、關節疼痛指數、關節腫脹個數、類風濕因子、C-反應蛋白、紅細胞沉降率、焦慮自評量表(SAS)評分、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分及生活質量評分。結果 干預后, 兩組晨僵時間、關節疼痛指數、關節腫脹個數均優于干預前, 且觀察組優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干預后, 兩組類風濕因子、C-反應蛋白、紅細胞沉降率水平均低于干預前, 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 兩組SAS、SDS評分均低于干預前, 且觀察組SAS(29.45±5.34)分、SDS評分(30.06±5.67)分均低于對照組的(37.41±6.95)、(38.71±6.89)分,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 兩組患者生理功能、生理職能、軀體疼痛、總體健康、活力、情感職能、精神健康、社會功能評分均高于干預前, 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通過實施個案管理, 可以提高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 改善生活質量及心理情緒情況。
【關鍵詞】 個案管理;類風濕關節炎;生活質量;健康教育;疼痛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11.083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case management mode in the nursing of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 (RA). Methods A total of 96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48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therapy and nursing,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case management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Comparison were made on morning stiffness time, joint pain index, number of joint swelling, rheumatoid factor, C-reactive protein, 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 score,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 score and quality of life score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intervention, both groups had better morning stiffness time, joint pain index, number of joint swelling than those before intervention,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ir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fter intervention, both groups had lower rheumatoid factor, C-reactive protein, 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than those before intervention,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ir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fter intervention, both groups had lower SAS and SDS score than those before intervention,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lower SAS score as SAS (29.45±5.34) points and SDS score as (30.06±5.67) points than (37.41±6.95) and (38.71±6.89) poi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ir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fter intervention, both groups had higher physiological, physiological, physical pain, general health, vitality, emotional function, mental health, social function score than those before intervention,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ir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Application of case management can improve the clinical treatment effect of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psychological mood. 【Key words】 Case management; Rheumatoid arthritis; Quality of life; Health education; Pain
類風濕關節炎( rheumatoid arthritis, RA) 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 可造成關節軟骨、骨和關節囊的破壞, 最終導致關節畸形和功能喪失, 同時還可累及侵犯心、腎等器官[1]?;颊咝栝L期使用藥物及康復鍛煉進行控制病情, 對患者的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會活動和日常生活等帶來不良影響, 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quality of life, QOL)。有研究[2]表明, 對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實施有效的護理干預, 可以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知程度及治療依從性, 能增強家屬對患者治療的督促作用, 有效減少疾病的復發率, 縮短住院天數, 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個案管理模式是由美國個案管理學會(CMSA)提出的一種合作管理過程, 包括評估、計劃、執行、評價、反饋共5個步驟, 根據每例患者的需求對管理方案進行調整, 最終實現個性化的管理模式。研究證明[3], 個案管理在促進患者康復和降低醫療成本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因此, 運用個案管理方法, 構建完善的類風濕關節炎疾病護理管理體系進行治療、護理效果追蹤評價, 及時處理患者治療及居家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效果良好,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0月~2018年1月在本科住院的96例類風濕關節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48例。納入標準: 符合2009美國風濕病學學會關于類風濕關節炎的分類標準[6];自愿參加本項調查, 依從性好, 能配合完成調查問卷及遵醫囑按時服藥、按約復診。排除標準:有精神疾病、溝通障礙者;正在服用抗抑郁、鎮靜藥物者;合并心、腦血管等嚴重并發癥及嚴重感染或生命體征不穩定者。96例患者中男32例, 女64例;年齡33~62歲, 平均年齡(46.54±8.92)歲;文化程度:小學及以下28例, 中學或中專45例, 大專及以上23例;患病時間:<1年14例, 1~5年27例, 6~10年32例, >10年23例。
1. 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治療及護理, 出院1周后進行電話隨訪1次, 內容涉及飲食、服藥、功能鍛煉、復診等內容。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個案管理模式, 具體如下。
1. 2. 1 成立個案管理團隊 個案管理團隊由研究者、2名??漆t生、1名心理醫生、2名??曝熑巫o士組成。??漆t生具有5年以上??乒ぷ鹘洑v, 主治醫師職稱;心理醫生為4年以上??乒ぷ鹘洑v, 主治醫師職稱。個案管理護士的入選標準: ①具有5年以上風濕科免疫內科??曝熑巫o士工作經歷;②本科以上學歷;③護師以上職稱;④具有良好的溝通、協調及表達能力。對個案管理團隊統一進行規范化培訓與考核。
1. 2. 2 建立個案管理檔案 患者入院當天即建立個案管理電子檔案, 包括基本資料、疾病基本情況、個案管理記錄表、生活質量評價表、焦慮及抑郁評價表、出院隨訪登記表等。自制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個案管理記錄表, 內容包括患者的基本資料、疼痛部位及評分、晨僵時間、是否活動受限及畸形、用藥情況、護理問題、干預方向、成效評價、評價時間等。
1. 2. 3 評估 根據患者入院時的癥狀體征結合病情進展情況, 評估患者當前出現的護理問題, 動態觀察紅細胞沉降率、C-反應蛋白、類風濕因子等療效指標的結果, 對患者的癥狀體征與檢驗結果進行綜合分析。
1. 2. 4 計劃 根據患者的病情變化及護理問題, 及時與個案醫生進行匯報、溝通, 探討治療方案, 制訂護理干預計劃。動態分析患者住院過程中新出現的護理問題, 不斷調整護理干預計劃。
1. 2. 5 執行措施
1. 2. 5. 1 心理干預 心理健康對患者疾病康復及改善生活質量起到關鍵作用。本研究通過使用SAS和SDS在干預前后對患者心理狀況進行評定, 了解和觀察患者的心理狀況, 做好心理護理。對于存在焦慮、抑郁的患者, 則由心理醫生介入, 制定并執行個性化的心理康復計劃表, 嚴重者則適當給予藥物干預。出院后由個案管理護士及心理醫生雙重跟進患者的心理狀況并給予及時的干預。
1. 2. 5. 2 疼痛護理 疼痛是類風濕關節炎患者最常見的癥狀之一。部分患者出院后由于缺乏相關的知識, 不能及時或規范服藥, 容易因疼痛發作、病情反復而再次住院。在患者出院前, 個案管理組醫護人員會對每例患者進行個性化疼痛護理及服藥注意事項等指導, 盡可能減少患者因疼痛再次住院的次數。
1. 2. 5. 3 功能鍛煉[4] 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在藥物治療的同時進行適當關節功能鍛煉, 可防止關節強直和肌肉萎縮, 減輕疼痛和恢復功能, 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和生活質量。功能鍛煉要遵守量力而行、循序漸進、持之以恒的原則, 具體注意事項如下。①急性期:此期患者應予臥床休息, 減少關節活動及受壓, 忌負重運動, 避免引起肢體攣縮。當疼痛癥狀有所減輕后, 適當給予關節的被動運動;同時進行合理的理療, 可讓關節的充血水腫得以緩解。②緩解期:此期患者應鼓勵患者積極進行關節功能鍛煉。使用科室制作的功能鍛煉操知識小冊和視頻等方式指導患者進行手指、手腕、膝關節功能鍛煉操的全身鍛煉, 在患者出院前對其功能操的掌握情況進行評定、考核, 及時糾正鍛煉誤區。不合格者要重新進行強化教育。出院后, 重點關注患者的鍛煉依從性、掌握情況。③慢性期:此期功能鍛煉重點在于預防及矯正畸形關節。指導患者合理安排作息時間, 保持正確的坐、臥、睡、行等姿勢, 減少小關節或受損關節的運動負荷, 日?;顒佣纫圆灰痍P節疼痛為宜。
1. 2. 5. 4 出院前評價及計劃 患者在出院時, 個案管理醫生及護士對患者住院期間的病情、治療及護理、心理等問題進行總結、評價, 找出患者出院后需要繼續跟進的關鍵問題, 優化個案管理方案, 并與患者、家屬一起制定出院后的治療、護理、復診及康復計劃, 建立院后隨訪登記表, 內容包括病情、服藥、飲食、功能鍛煉及心理情況等幾個方面的追蹤。 1. 2. 5. 5 出院后管理 患者出院后第1個月每周隨訪1次, 第2個月每兩周隨訪1次, 2個月時進行評估?;颊叱鲈汉螅?根據其電子檔案資料及隨訪登記表的內容, 采取電話、微信、門診隨訪等3種方式進行跟蹤管理。管理的主要內容涉及4個方面:①個案醫生詢問患者的病情變化及服藥情況, 根據患者病情變化及時調整治療情況與效果跟進。②個案護士重點跟進和解決患者出院時存在的護理問題, 并評估出院后護理問題的改善程度, 包括關節腫脹及疼痛情況、晨僵時間、雷諾現象、生活自理能力、服藥、飲食、功能鍛煉等。③由心理醫生及個案護士雙重跟進患者的心理情緒變化, 及時給予心理疏導, 嚴重者則適當給予藥物干預。④個案護士指導患者進行功能鍛煉, 評估患者在功能鍛煉方面的依從性, 及時解決患者在功能鍛煉過程中的問題, 鼓勵家屬與患者共同制訂持續有效的鍛煉計劃, 增強患者的信心和支持。⑤用藥指導: 評估患者藥物治療過程中的問題, 指導患者掌握正確的藥物服用方法, 對出現的問題及時給予指導。
1. 2. 6 監督與質量控制 個案管理工作由科室主任醫師及護士長進行質量控制, 確保個案管理實踐的科學性和規范性, 負責指導個案管理實踐的具體實施過程, 收集和解決個案管理實踐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及時調整干預措施, 對個案管理實踐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提出改進方案。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隨訪2個月,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干預前后類風濕關節炎炎癥指標(紅細胞沉降率、C-反應蛋白、類風濕因子)、晨僵時間、關節腫脹及疼痛指數、生活質量、焦慮、抑郁等各項指標的評分變化。①采用中文版生活質量評價量表(SF-36)評價生活質量, 包括10項36個條目, 分為8個維度即生理功能、生理職能、軀體疼痛、總體健康、活力、情感職能、精神健康、社會功能[5]。②采用SAS和SDS評定患者的心理狀況。③應用 11 點疼痛數學等級量表(PI-NRS)對患者關節疼痛程度進行評分[6]。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晨僵時間、關節疼痛指數及腫脹個數比較 干預后, 兩組晨僵時間、關節疼痛指數、關節腫脹個數均優于干預前, 且觀察組優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類風濕因子、C-反應蛋白、紅細胞沉降率控制情況比較 干預后兩組類風濕因子、C-反應蛋白、紅細胞沉降率水平均低于干預前, 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 3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SAS、SDS評分比較 干預后, 兩組SAS、SDS評分均低于干預前, 且觀察組SAS、SDS評分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 4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干預后, 兩組患者生理功能、生理職能、軀體疼痛、總體健康、活力、情感職能、精神健康、社會功能評分均高于干預前, 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3 討論
類風濕關節炎疾病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命質量, 給患者自身、家庭以至整個社會都帶來了沉重的經濟負擔。個案管理模式通過醫、護、患三方信息的聯通, 可以使患者的治療、服藥、飲食、功能鍛煉、復查等方面及時得到醫護人員有效的指導及幫助。個性化的護理干預計劃更具有針對性、連續性, 從而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有效提高護理質量。個案管理模式在相關措施實施的過程中患者可充分感受到醫護人員對其的關注與關愛, 縮短了醫護人員與患者之間的距離, 增加了患者對醫護人員的信任, 減少了患者的焦慮和抑郁, 從而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技巧和能力?;颊叩南嚓P指標得到有效控制, 疼痛減輕, 生活質量提高, 從而達到降低復發率, 縮短住院次數及天數, 為患者及家庭減少了額外的經濟負擔。
綜上所述, 通過實施個案管理, 可以提高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 改善生活質量及心理情緒情況。
參考文獻
[1] 劉俊蘭. 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的觀察與護理. 醫學信息, 2010, 23(9):3225-3226.
[2] 陳雪霞, 李鴻斌, 任海燕. 綜述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生活質量的研究進展. 教育教學論壇, 2014, 43(10):80-82.
[3] 敬雪明, 李蕓, 羅萬紅, 等. 護理干預對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 護理實踐與研究 2013, 10(11 ):11-13.
[4] 方碧蘭. 中醫臨床護理路徑在類風濕關節炎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研究. 保健醫學研究與實踐, 2016, 13(5):80-81.
[5] 李麗. 中醫臨床護理路徑在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中的應用分析. 內蒙古中醫藥, 2014, 33(16):139-140.
[6] 殷云, 邱服斌. 延續護理模式在類風濕關節炎病人社區護理中的應用. 循證護理, 2017(2):161-164.
[收稿日期:2018-09-13]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881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