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糖化血紅蛋白對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患者頸動脈粥樣硬化的影響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目的 探究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患者糖化血紅蛋白(HbA1c)水平對于頸動脈粥樣硬化的影響。方法 選取36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患者作為觀察組, 另選取40例健康志愿者作為對照組。對兩組的各項臨床生化指標、血壓及頸動脈進行檢測并作比較;同時將觀察組患者根據其糖化血紅蛋白水平不同分為A組(糖化血紅蛋白水平≥6.5%)和B組(糖化血紅蛋白水平≤6.5%), 比較兩組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發生情況。結果 觀察組的收縮壓、舒張壓、空腹血糖、血清超敏C反應蛋白水平均顯著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發生率為75.0%, 顯著高于對照組的40.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A組的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發生率為86.96%, 明顯高于B組的53.85%,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患者頸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率更高, 同時糖化血紅蛋白水平越高的患者其頸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率也越高。
  【關鍵詞】 2型糖尿病;高血壓;頸動脈粥樣硬化;糖化血紅蛋白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01.011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effect of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HbA1c) on carotid atherosclerosis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and hypertension. Methods   There were 36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and hypertension as observation group, and another 40 healthy volunteers were selected as control group. The clinical biochemical indexes, blood pressure and carotid artery were measured and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t the same time,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divided into group A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level ≥6.5%) and group B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level <6.5%) according to different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levels, and the carotid atherosclerotic plaque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fasting blood glucose, serum 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levels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ir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incidence of atherosclerotic plaque as 75.0% than 40.0%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Group A had obviously higher incidence of carotid atherosclerotic plaque as 86.96% than 53.85% in group B,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The incidence of carotid atherosclerosis is higher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and hypertension, and the higher the level of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the higher the incidence of carotid atherosclerosis.
  【Key words】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Hypertension; Carotid atherosclerosis;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在現如今的臨床上, 大多數的高血壓患者同時還患有糖尿病, 同時, 大多數糖尿病患者也患有高血壓。這是由于糖尿病與高血壓屬于同源性疾病, 這兩種疾病在病因及相互影響上面具有著共同性[1], 時常合并發作, 從而形成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本文為深入探究糖化血紅蛋白對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患者頸動脈粥樣硬化的影響, 選取2014年1月~2017年12月在本社區診治的36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患者作為主要研究對象, 具體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于2014年1月~2017年12月在本社區診治的36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患者作為觀察組, 其中男16例, 女20例;年齡60~80歲, 平均年齡(64.6±5.2)歲。另外選取同期40例身體健康志愿者作為對照組, 其中男18例, 女22例;年齡60~81歲, 平均年齡(65.4±5.2)歲。兩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觀察組患者均符合糖尿病及高血壓的診斷標準:空腹血糖>7.0 mmol/L、餐后2 h血糖>11.1 mmol/L、收縮壓>140 mm Hg(1 mm Hg=0.133 kPa)及舒張壓>90 mm Hg[2]。所有納入患者均排除患有甲狀腺功能亢進癥(甲亢)、貧血等會對血壓造成影響類的疾病及心、腎臟類疾病等。
  1. 2 方法
  1. 2. 1 臨床生化指標的檢測 對兩組的各項臨床生化指標進行檢測并對比, 檢測的儀器采用邁瑞BS-800型全自動生化分析儀, 檢測指標包括糖化血紅蛋白、血清超敏C反應蛋白、直接膽紅素、間接膽紅素、血清總膽紅素、血尿酸、血脂及血糖。
  1. 2. 2 血壓監測 采用汞柱式血壓計對兩組患者及志愿者的右側肱動脈血壓進行檢測, 共進行2次非同日右上臂肱動脈血壓檢測, 取2次的平均值。
  1. 2. 3 頸動脈檢查 對兩組患者及志愿者進行頸動脈的超聲檢查, 檢查所使用的儀器是ALOKAP Prosound 6超聲診斷儀, 探頭頻率為5.0~8.0 MHz[3]。使用超聲診斷儀以頸動脈、雙側頸總動脈、頸總動脈分叉、頸內動脈的順序依次進行縱向掃描。檢查結果中, 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為0.8~1.0 mm時為正常情況, 當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1.0 mm時為頸動脈內博增厚, 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1.2 mm時則為局部增厚隆起[4]。
  1. 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血壓及各項臨床生化指標比較 兩組的直接膽紅素、間接膽紅素、血清總膽紅素、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尿酸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收縮壓、舒張壓、空腹血糖、血清超敏C反應蛋白水平均顯著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的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發生率為75.0%, 顯著高于對照組的40.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 3 不同糖化血紅蛋白水平患者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發生情況比較 36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患者根據其糖化血紅蛋白水平不同分為A組(糖化血紅蛋白水平≥6.5%, 23例)和B組(糖化血紅蛋白水平<6.5%, 13例)。A組的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發生率為86.96%, 明顯高于B組的53.85%,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糖尿病屬于一種代謝性疾病, 高血糖是糖尿病的主要特征。引起糖尿病的主要原因是因為患者體內的生物作用受損或胰島素分泌缺陷導致患者血糖過高, 從而引起糖尿病[5, 6]。在本次研究結果中可見, 觀察組的收縮壓、舒張壓、空腹血糖、血清超敏C反應蛋白水平均顯著高于對照組, 觀察組的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發生率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說明糖尿病與高血壓的發病與炎癥有著重要的關系, 同樣也說明了頸動脈粥樣硬化屬于一種慢性炎癥。A組的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發生率為86.96%, 明顯高于B組的53.85%,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說明了患者的血管內皮細胞會因為血糖過高而受到損傷。因此, 在臨床治療中應當注意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 防治其頸動脈粥樣硬化。
  綜上所述, 患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患者頸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率更高, 同時糖化血紅蛋白水平越高的患者其頸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率也越高。
  參考文獻
  [1] 任麗燕, 朱志峰. 糖化血紅蛋白對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患者頸動脈粥樣硬化的影響. 右江民族醫學院學報, 2017, 39(5):352.
  [2] 劉桑燕, 楊陽, 涂振興, 等. 2型糖尿病合并原發性高血壓病患者AASI與頸動脈粥樣硬化的相關性分析. 中國當代醫藥, 2017, 24(32):35-38.
  [3] 廖忠銀, 田力, 鄒小媚, 等. 高敏C反應蛋白及糖化血紅蛋白與高血壓腦出血患者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相關性. 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7, 37(15):3748-3750.
  [4] 張磊, 包明晶, 吳冀川, 等. 2型糖尿病患者冠脈病變與下肢動脈和頸動脈病變的關系. 四川醫學, 2016, 37(10):1106-1109.
  [5] 張橋, 黃雪梅, 李潔, 等. 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紅蛋白水平與頸動脈內-中膜厚度的相關性. 現代生物醫學進展, 2017, 17(23):4533-4536.
  [6] 麻紅艷. 老年2型糖尿病糖化血紅蛋白、血脂水平與頸動脈粥樣硬化關系. 安徽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1, 10(2):10-11.
  [收稿日期:2018-07-13]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70678.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