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埋線聯合肛周皮下末梢神經離斷術治療慢性肛門濕疹的臨床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目的:探討穴位埋線聯合肛周皮下末梢神經離斷術治療慢性肛門濕疹的臨床療效。方法:收治慢性肛周濕疹患者90例,隨機分為兩組,每組各45例,對照組給予肛周皮下神經末梢離斷術,觀察組采用穴位埋線聯合肛周皮下末梢神經離斷術治療。結果:經過治療,觀察組總有效率為100.O%,高于對照組的84.40%;觀察組治療6個月和治療12個月的復發率分別為2 2%和13.3%,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3.3%和37.7%;經治療后7 d、10 d、14 d、21 d,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穴位埋線聯合肛周皮下末梢神經離斷術治療慢性肛門濕疹療效顯著,復發率低。
關鍵詞 穴位埋線;肛周皮下末梢神經離斷術;慢性肛門濕疹
肛門濕疹(anus eczema)是肛腸科常見的一種過敏性皮膚病[1],病變多局限于肛門口及其肛周皮膚,少數患者可波及會陰部以及外生殖器等部位[2]。主要表現為瘙癢、有分泌物滲出、皮疹等[3].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藥物治療效果不明顯,復發率較高,近年來,采用穴位埋線聯合肛周皮下末梢神經離斷術(AEN)進行治療,取得了較好的臨床效果,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選取2016年6月-2017年9月收治的慢性肛周濕疹患者90例,均有不同程度瘙癢、皮膚灰白色增厚變粗,呈苔蘚樣變等,所有患者無嚴重心、肝、肺、腎等疾患,均能耐受手術。將患者隨機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5例,其中觀察組男10例,女35例;年齡18 - 75歲,平均(44.3±4.6)歲。對照組男9例,女36例;年齡19 - 75歲,平均(44.8±4.7)歲。
方法:①對照組給予AEN治療,骶麻成功,常規消毒后,肛周皮膚截石位6:00以及12:00距肛緣1.5 cm處各行縱切口,長約1.5 cm,彎止血鉗6:00進入,緊靠皮下繞肛周做鈍性分離,從12:00穿出,張開止血鉗,邊退邊做皮下組織分離,分離皮下神經末梢,同法處理對側。②觀察組采用穴位埋線聯合肛周皮下末梢神經離斷術治療。骶麻成功,術區常規消毒,將一次性埋線針頭備好,將準備好的3/0號醫用羊腸線長1 cm取出,放入一次性埋線針頭的前端,在其后接針芯,備用。將左手示指插入肛門做引導;長強穴定位,自尾骨尖端與肛門連線的中點由右手持針垂直進針,迅速刺至皮下約1 cm處。左手示指插入肛門做引導,避免針刺破腸壁;在左手示指肛內指引下,與皮膚成45。角由右手持針向尾骨尖方向緩慢推進,深度約3 cm。將左手指退出肛門,右手進行埋線針方向及深淺的調整,以患者有酸脹感為宜。試抽無回血后,將針芯推入,緩慢注入腸線,同時向后緩慢退針,在穴位的肌層內將羊腸線埋入,出針后棉球按壓針孔2 -3 min,輕揉長強穴1 min,針孔處敷蓋消毒紗布。埋線結束后行AEN治療,方法同對照組。
結果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經過治療,觀察組總有效率100.0%,對照組為84.4%,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6個月復發1例,治療12個月復發6例,復發率分別為2.2%和13.3%;對照組治療6個月復發6例,治療12個月復發17例,復發率分別為13.3%和37.7%。觀察組復發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兩組患者皮損范圍、皮損表現、瘙癢持續時間、瘙癢程度比較:兩組患者在治療前皮損范圍、皮損表現、瘙癢持續時間、瘙癢程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經過治療后7d、10 d、14 d、2ld,觀察組癥狀改善明顯優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討論
肛門濕疹的發病因素:肛門濕疹是肛腸科常見的一種過敏性皮膚病,中醫學認為本病多因風、濕、熱邪客于肌膚;或臟腑蘊毒,濁氣下降,尿糞浸漬;或血虛生風,肌膚失養,化燥傷陰;或飲食失節,脾失健運,內蘊濕毒所致。肛門濕疹的發病原因很復雜,有內在與外在因素的相互作用,常是多方面的[4]。導致肛門濕疹的常見因素:①變態反應:這是導致肛門濕疹的主要原因,常見原因有感染灶、致敏的食物、藥物等;②某些疾病的誘發,如糖尿病、內分泌失調、寄生蟲病、營養不良、消化功能紊亂等誘發肛門濕疹;③肛門局部病變因素,如痔瘡、肛瘺、肛裂等;④局部刺激:如肛門過度接觸碘伏、酒精、強酸或強堿等刺激,從而誘發肛門濕疹。
穴位埋線治療的機理及體會:穴位埋線療法是經絡理論與現代醫學手段相結合的產物,是針灸學的發展和延伸,它來源于針灸的穴位持續留針法[5]。此法通過羊腸線這種異體蛋白組織,可對穴位產生柔和并且持久的生化和生理物理刺激作用,是平衡陰陽,調和臟腑氣血、扶正祛邪、疏通經絡,起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種新的醫療手段和方法。其原理:①由于埋線時的針刺作用,對埋線部位的刺激量取決于埋線的粗細長短,這種埋線起到了針刺的效果,和針刺過程的進針、留針、行針相似。②埋線部位是留在穴內,這樣起到較為持久的穴位刺激作用,刺激經絡,達到“疏其血氣,令其調達”的目的。這與譚紅等人報道的結果一致[6]。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現代醫學認為,埋線療法是依靠穴位的刺激,從而調節經絡,改善內分泌及神經體液平衡,同時,所埋腸線亦可促進病灶部位血管擴張,改善血液循環,促進炎癥吸收,達到治療的目的。
穴位埋線聯合AEN治療的機理及體會:AEN是將肛周末梢神經游離剪斷后,損壞肛周末梢神經,致使瘙癢反射的神經消失,從而患者對局部感覺出現遲鈍,患者瘙癢癥狀明顯好轉或消失,且能夠保持較久的時間,皮損也隨之好轉。
穴位埋線治療的肛門濕疹,利用中醫經絡理論,達到了治療肛門濕疹的效果,AEN治療肛門濕疹具有創傷小、出血少,安全性高、手術時間短、術后恢復快等優點[7],兩者結合起來,提高了臨床效果。本組資料觀察組采用穴位埋線聯合AEN治療,總有效率100.0%,治療6個月復發1例,治療12個月復發6例,復發率分別為2.2%和13.3%,治療后皮損范圍、皮損表現、瘙癢持續時間、瘙癢程度明顯改善。由此可見,穴位埋線聯合AEN治療慢性肛門濕疹療效顯著,復發率低,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孫文善.微創埋線臨床操作規范[J]上海針灸雜志,2012,31(7):69.
[2]李成,韓曉麗.中西醫結合療法綜合治療肛門濕疹72例臨床效果觀察[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3,3(21):111-112.
[3]穆麗萍,于永鐸.穴位埋線治療結腸慢傳輸性便秘20例[J].遼寧中醫雜志,2013,37(6):112-122.
[4]王國慶.舡門部病變引發肛周濕疹的綜合治療效果分析[J]中外醫療,2011(19):72.
[5]郭廣華.穴位埋線治療肛周濕疹臨床觀察[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1,13(22):210.
[6]譚紅,歐陽小琳,張燕,等.圍刺埋線配合體穴埋線治療慢性肛周濕疹的臨床研究[J].結直腸肛門外科,2012,18(5):284-286.
[7]路明,梁曉玉,溫婧,等.小切口微創法治療頑固性肛周瘙癢60例臨床研究[J]中華普通外科雜志,2010,25(4):33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710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