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損傷控制外科技術在急診外科多發傷救治中的臨床應用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目的:討論在急診外科多發傷救治中應用損傷控制外科技術(DCO)的效果。方法:收治多發傷患者57例實施傳統搶救,設定該組為參照組;隨機選取同時間段內收治的患者57例,給予損傷控制外科技術進行搶救,該組設為試驗組。分析比較兩組患者各項臨床指標。結果:兩組患者乳酸、體溫、出血量、凝血酶原時間(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以及堿剩余(BE)等的恢復時間均為試驗組短于參照組(P<0.05);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C)、并發癥以及死亡發生率均為試驗組比參照組低(P<0.05);手術時間兩組患者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急診外科多發傷救治中應用損傷控制外科技術效果顯著,而且安全性高,能夠有效提高患者救治概率,臨床應用價值較高。
  關鍵詞 急診外科;損傷控制外科技術;多發傷救治;臨床指標
  我國社會經濟的迅猛發展帶動了城市建設的大力發展及交通等的進步,人類生活節奏逐漸加快,意外損傷事件也在不斷增加,特別是由于交通、自然災害等發生的意外事件。復雜多樣的傷情會加大機體內環境的紊亂,極易引起創傷三聯征[1]。社會越來越重視對損傷控制的研究,傳統搶救方式容易導致各種并發癥出現。為研究搶救急診外科多發傷患者的有效方法,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多發傷患者114例,分別進行傳統搶救方法與損傷控制外科技術,然后分析比較兩組患者各項臨床指標。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多發傷患者114例,男女比例59:55,年齡27 -56歲,平均(43.3±2.5)歲。試驗組男女比例34:23,平均年齡(41.4±3.4)歲;其中身體多處骨折21例,大血管損傷18例,腹部多臟器嚴重受損11例,胸部損傷致雙側血氣胸7例。參照組患者男女比例33:24,平均年齡(45.2±4.3)歲;其中身體多處骨折20例,大血管損傷19例,腹部多臟器嚴重受損10例,胸部損傷致雙側血氣胸8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具有可比性高。
  研究方法:試驗組患者應用損傷控制外科技術進行搶救,盡量避免污染和及時止血。手術時間要掌握在1.5 h之內,針對創傷位置不同的患者,手術方法也可能不一樣。①針對脊椎與胳膊、腿部骨折的患者,先對患者進行常規的檢查,然后用椎板減壓法與椎弓根外固定法對骨折處進行處理,若有肢體主干出現大出血情況,會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所以就需要實施插管的方法,待病情較為穩定后,就可以在3d內進行Ⅱ期手術。②針對腹部血管受損且內臟多臟器受損的患者,要在最短的時間內修復,以利于穩定病情。如果病情較為嚴重,就需要先使用插管對患者進行液體復蘇,在3d內進行2次手術。如果有胰腺損傷的狀況出現,就需要把患者的胰管閉鎖,根據實際情況,有可能會切除患者胰十二指腸,在Ⅱ期手術之后進行胃腸重建。③針對胸部創傷導致雙側血氣胸的患者手術在I期中進行搶救,手術關鍵是對患者進行有效止血,并控制污染。參照組患者實施傳統搶救方法,先進行靜脈注射和藥物治療,患者進入休克的狀態時實施I期手術,I期手術的目的在于幫助患者修復創傷,在術后主要是抗感染、抗休克,在ICU病房進行后續治療,使患者機體內電解質維持平衡狀態。
  觀察指標:分析比較試驗組與參照組患者各項臨床指標。臨床指標主要有乳酸與體溫恢復時間(低體溫狀態逐漸升至正常體溫所用的時間),BE、PT恢復時間(PT>> 16 s),APTT恢復時間(APTT>50 s逐漸恢復正常的PT≤14 s、恢復時間、APTT≤45 s所用時間)、出血情況、并發癥及死亡發生率以及手術所花費的時間等狀況。 .
  結果
  試驗組患者的手術用時、乳酸和體溫恢復時間、PT和APTT以及BE恢復時間分別是(1.3±1.5)h、(11.35±4.25)h、(6.46±1.36)h、(10.38±6.49)h與(14.37±2.58)h,出血(2 183.39±11.39)mL, DIC發生率12.28% (7/57),并發癥發生率22.81% (13/57),死亡率5.26% (3/57)。參照組患者的手術用時、乳酸與體溫恢復時間、PT和APTT及BE恢復時間分別為(2.3±1.7)h、 (32.36±6.47)h、 (19.31±1.63)h. (28.32±14.8)h以及(31.52±4.52)h,出血(2 537.46±236.4l)mL,DIC發生率35.09%(20/57),并發癥發生率47.37% (27/57),死亡率17.54% (10/57)。兩組患者乳酸、體溫、出血量、PT、APTT以及BE等的恢復時間均為試驗組短于參照組(P<0.05),DIC、并發癥以及死亡發生率均為試驗組比參照組低(P<0.05),手術時間兩組患者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討論
  多發傷的患者病情重、發展迅速、極易引發其他并發癥,多發傷手術的關鍵在于控制損傷,損傷控制術是創傷外科應用的一項新技術,用于搶救創傷較多、較重、出血量大的患者效果比較好。有研究顯示,對身體狀況不好,生理耐受度比較低的患者,損傷控制術簡化了傳統的手術[2,3],且對患者進行復蘇,穩定患者的生理狀態時,再進行后續的手術,這種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的生理紊亂,提高治療效果[4-6]。本研究結果發現:兩組患者乳酸、體溫、出血
 ?。ㄏ罗D第103頁)量、PT、APTT以及BE等的恢復時間均為試驗組短于參照組(P<0.05);DIC、并發癥以及死亡發生率均為試驗組比參照組低(P<0.05);手術時間兩組患者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所以,在急診外科多發傷救治中應用損傷控制外科技術效果顯著,而且安全性高,能夠有效提高患者救治概率,臨床應用價值較高。
  參考文獻
  [1]王志國,李杰胡珊,等.損傷控制外科技術在急診外科多發傷救治中的臨床應用[J].中國實用醫藥,2016,11(11):100-101.
   [2]潘光華,徐慶余,鄭旭東,等.損傷控制外科技術在急診科外科多發傷救治中的應用[J].中國現代醫生,2011,49(22):156-157.
  [3] Lin L.Liu W.Wang C.et aI.Effect ohservation of injury control surgical technique in emer-gency treatment of multiple trauma of emer-gency surgery[J].Acta Medicinae Sinica.2017.
   [4]檀占海,朱光輝,陳建榮,等.損傷控制外科理念在嚴重多發傷救治中的臨床應用[J].南昌大學學報(醫學版),2016,56(5):60-62.
  [5] Li MC.7Emergency DO.Application of Dam-age Control Surgery in the Treatment of Mul-tiple Injuries in the Emergency Surgery[J].Chinese Journal of Medicinal Cuide.2016.
  [6]孔祥忍,牛際銘,武巧月,等.損傷控制外科技術在急診多發傷救治中的應用[J].中國民康醫學,2017,(24):14-1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71059.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