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腹腔鏡聯合在診治不孕癥中的應用效果觀察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目的 探討宮腹腔鏡聯合在診治不孕癥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104例不孕癥患者,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52例。對照組采用宮腔鏡診治, 觀察組采用宮腹腔鏡聯合診治, 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結果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4.23%, 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8.85%,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后1年內宮內妊娠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宮外孕率、未受孕率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手術時間明顯長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兩組術中出血量、術后排氣時間、術后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宮腹腔鏡聯合在診治不孕癥中的應用效果確切, 能夠有效觀察盆腔及宮腔內病變情況, 提升診治效果, 促進受孕率的提高, 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關鍵詞】 不孕癥;宮腔鏡;腹腔鏡;應用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09.026
不孕癥是婦科的常見病, 在育齡期女性的發病率高達10%~15%, 不僅影響患者的健康, 還對家庭生活造成不良影響。臨床將女性不孕癥分為原發性不孕癥和繼發性不孕癥兩種類型, 前者指從未受孕, 后者指曾經受孕后未再受孕。本病的發病原因發雜, 如輸卵管堵塞、卵巢功能障礙、子宮內膜異位癥、宮頸或陰道因素、盆腔感染等均可導致不孕。以往常規使用B超、輸卵管碘油造影等檢查有一定的漏診、誤診率, 現在宮腔鏡、腹腔鏡在臨床普遍應用, 不僅提高了診斷率還兼具治療的作用[1]。本研究進一步分析宮腹腔鏡聯合在診治不孕癥中的應用效果,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9月~2017年9月本院婦科治療的104例不孕癥患者, 患者均符合不孕癥診斷標準, 丈夫精液檢查正常, 均行婦科檢查、性激素檢查、甲狀腺功能檢查、自身免疫抗體檢查、B超、輸卵管碘油造影等;其中, 原發性不孕癥24例, 繼發性不孕癥80例。將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52例。觀察組患者年齡23~38歲, 平均年齡(29.6±4.3)歲;病程1~8年。對照組患者年齡22~40歲, 平均年齡(30.2±4.8)歲;病程1~10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兩組均于月經干凈3~7 d進行手術, 取膀胱截石位, 行全身麻醉。觀察組使用宮腹腔鏡聯合診治, 先行腹腔鏡檢查, 觀察有無輸卵管粘連、堵塞、子宮內膜異位癥及卵巢囊腫等, 對輸卵管病變行粘連松解術、輸卵管造口或傘部成形術, 子宮內膜異位癥行異位灶電凝、異位囊腫剝離, 卵巢囊腫行囊腫剝離術, 并積極處理合并癥;之后在腹腔鏡監視下置入宮腔鏡, 經宮腔鏡輸卵管導絲介入加插管, 行輸卵管通液治療, 5%葡萄糖溶液3F的硬質空心塑料導管作為彭宮介質, 疏通輸卵管間質部、峽部阻塞, 退出導絲, 插入導管1.0~1.5 cm, 向管腔內加壓注入稀釋的美藍液, 在腹腔鏡下觀察美藍液在輸卵管內充盈及溢出情況, 自傘部溢出為通暢, 反之則為失敗, 同時在宮腔鏡下行黏膜下肌瘤切除、宮腔粘連松解、子宮內膜息肉摘除等手術[2]。對照組單用宮腔鏡進行診斷和治療, 無腹腔鏡監視, 直接行輸卵管通液術、子宮內膜息肉摘除、黏膜下肌瘤切除、宮腔粘連松解等。
1. 3 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標準[3] 觀察比較兩組臨床療效、術后1年內的宮內妊娠率、宮外孕率及未受孕率, 記錄并比較兩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排氣時間、術后下床活動時間及住院時間。療效判定標準:治愈:術后原發病灶完全清除, 輸卵管通暢, 在術后1年內成功受孕;顯效:術后原發病灶大部分消失, 輸卵管通暢或通而不暢, 在術后1年內成功受孕;有效:術后原發病灶小部分消失, 輸卵管通而不暢, 在術后1年內未受孕或發生宮外孕;無效:術后原發病灶無明顯改善, 輸卵管不通暢, 在術后1年內未懷孕??傆行?(治愈+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術后1年內妊娠情況比較 觀察組術后1年內宮內妊娠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宮外孕率、未受孕率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 3 兩組患者各項手術指標比較 觀察組手術時間明顯長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但兩組術中出血量、術后排氣時間、術后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不孕癥的發病原因較多, 常規B超、婦科檢查等手段診斷效果不理想, 存在較高的誤診、漏診率。宮腔鏡、腹腔鏡均是近年來婦科開展較多的新技術, 對于常規技術無法明確診斷的患者, 臨床多推薦使用宮腹腔鏡聯合診治。宮腔鏡在腹腔鏡引導下插入導絲通液治療, 對輸卵管的疏通效果更好, 同時可在腹腔鏡直視下消除子宮內膜異位病灶、剝離卵巢囊腫等, 有效消除了盆腔和宮腔內的病變, 提升受孕率[4]。在治療的同時, 宮腹腔鏡還可對各種慢性盆腔痛的病因學進行檢查和診斷, 給予必要的治療, 適用于盆腔和宮腔同時存在病變者[5]。若單純使用宮腔鏡, 雖能對宮腔內病變明確診斷和治療, 但對盆腔內病變無法有效觀察和治療, 對輸卵管通液也存在一定盲目性, 使得整體診治效果一般[6-8]。
本研究結果顯示,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術后1年內宮內妊娠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宮外孕率、未受孕率明顯低于對照組, 手術時間明顯長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兩組術中出血量、術后排氣時間、術后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宮腹腔鏡聯合在診治不孕癥中的應用效果確切, 能夠有效觀察盆腔及宮腔內病變情況, 提升診治效果, 促進受孕率的提高, 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李麗麗. 宮腹腔鏡聯合在不孕癥診治中的臨床應用. 檢驗醫學與臨床, 2013, 10(17):2299-2300.
[2] 王秋紅. 宮腔鏡、腹腔鏡聯合手術診治女性不孕癥451例分析. 中國現代醫生, 2015, 53(35):39-41.
[3] 叢夏麗. 宮腔鏡、腹腔鏡聯合手術在診治女性不孕癥中的應用. 中國社區醫師, 2015, 31(26):67, 70.
[4] 伍小敏, 廖亞男. 宮腹腔鏡聯合診治不孕癥117例臨床分析. 中國醫學創新, 2012, 9(36):140-141.
[5] 王紅寧. 宮腹腔鏡在診治不孕癥中的臨床應用. 中國醫學工程, 2011, 19(5):144, 146.
[6] 姚雅儷. 宮腹腔鏡聯合診治不孕癥30例臨床分析. 中外醫學研究, 2012, 10(18):109.
[7] 陳曉紅. 宮腔鏡與腹腔鏡聯合手術在不孕癥診治中的應用. 吉林醫學, 2015, 36(5):942.
[8] 陳芳. 宮腔鏡與腹腔鏡聯合手術在不孕癥診治中的應用. 解放軍醫藥雜志, 2010, 22(1):53-54.
[收稿日期:2018-09-2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8411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