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癥腦出血治療中頭顱局部亞低溫聯合醒腦靜的應用及效果評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目的 在重癥腦出血患者治療過程中聯合應用頭顱局部亞低溫和醒腦靜進行治療, 并對治療效果進行評價。方法 40例重癥腦出血患者, 根據治療方式不同分為對照組和分析組, 每組20例。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頭顱局部亞低溫治療, 分析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聯合醒腦靜進行治療。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治療前后血腫體積。結果 分析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5.00%, 高于對照組的70.0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 兩組患者血腫體積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分析組患者血腫體積為(11.33±2.97)cm3, 小于對照組的(15.42±3.26)cm3,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重癥腦出血患者治療過程中聯合應用頭顱局部亞低溫和醒腦靜進行治療, 臨床治療效果顯著提升, 且用藥后血腫體積明顯縮小, 臨床應用價值較高, 應積極進行推廣。
【關鍵詞】 重癥腦出血;亞低溫;醒腦靜;血腫體積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11.042
重癥腦出血是一種臨床常見疾病, 患者多為突然發病, 累及年齡范圍較廣, 以老年患者居多;病情較重, 長時間伴有昏迷癥狀, 顱內出血伴發顱內壓增高、腦水腫, 同時對周圍神經和組織器官造成影響, 具有較高的致殘率和死亡率, 對患者的人身安全和生活質量具有較大的威脅[1]。目前對重癥腦出血的治療方式主要是頭顱局部亞低溫治療, 通過局部降溫降低心律失常和身體其他系統出現感染的幾率, 臨床作用顯著。中醫學認為重癥腦出血屬 “厥證”、“中風”等范疇, 認為與患者機體血熱、風陽和痰濁等機制有關[2]。本次研究對重癥腦出血患者在進行頭顱局部亞低溫治療的基礎上聯合應用中成藥醒腦靜注射液進行治療, 療效確切,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在2013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40例重癥腦出血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采用回顧性分析法, 根據治療方式不同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分析組, 每組20例。對照組患者男女比例12∶8, 平均年齡(63.8±2.2)歲;分析組患者男女比例13∶7, 平均年齡(64.4±2.1)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為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項目, 所有患者家屬均已完全了解并簽署治療知情同意書后開始研究。納入標準:所有入選患者均經過臨床檢查和影像學檢查, Glasgow昏迷評分>8分, 確診為重癥腦出血;患者年齡30~75歲, 發病時間<48 h且均為初次發病。排除標準:排除合并身體其他部位損傷患者;排除合并存在其他全身系統疾病患者及其他腫瘤和血管畸形原因造成的腦出血患者。
1. 2 治療方法 患者入院時均已進行臨床檢查和頭顱部CT檢查, 根據患者的個體情況制定治療方案, 常規對癥治療, 對需要進行急診手術的患者首先進行顱腦內外減壓手術和血腫清除術。對照組患者給予頭顱局部亞低溫治療, 手術室溫度控制在16~18℃, 手術需在呼吸機輔助情況下進行, 首先進行氣管切開術, 然后可控式降溫毯進行局部降溫, 根據患者個體情況控制溫度和維持時間, 直到顱內壓力恢復到正常范圍, 然后繼續維持低溫狀態24 h, 才可停止亞低溫治療。分析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應用醒腦靜注射液(無錫濟民可信山禾藥業股份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Z32020563)進行治療, 給藥方法:20 ml醒腦靜, 加入到250 ml的5%葡萄糖內, 給藥1次/d, 靜脈滴注。連續用藥2周。
1. 3 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治療效果根據治療前后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評分[3]下降幅度進行評價:治愈:治療后評分下降幅度>90%, 無病殘表現;顯效:評分下降幅度為46%~90%, 患者有輕度病殘表現;有效:評分下降幅度為18%~45%, 有中度病殘表現;無效:評分無明顯下降或增高。總有效率=(治愈+顯效+有效)/總例數×100%。同時對兩組患者在治療前后通過CT檢測血腫體積, 并進行比較。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分析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5.00%, 高于對照組的70.0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腫體積比較 治療前, 兩組患者血腫體積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分析組患者血腫體積為(11.33±2.97)cm3, 小于對照組的(15.42±3.26)cm3,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重癥腦出血具有起病急、病情重和愈后差的特點, 對腦組織細胞、神經具有破壞作用, 嚴重者可致死, 所以必須進行及時且有效的治療, 從而達到降低死亡率和致殘率的目的[4]。
導致高致殘率的原因可能是因為腦組織原發損傷, 或由于顱內血腫引起的顱內壓升高導致腦干損傷, 或是由于腦出血后腦組織缺氧和缺血時間較長和缺血后再灌注所致的神經元壞死[5]。
目前頭顱局部亞低溫治療是針對重癥腦出血的主要治療方式, 通過將體溫降至28~35℃, 從而降低身體代謝速率, 使得腦組織耗氧量減少, 乳酸堆積減少, 從而緩解腦水腫癥狀, 降低腦組織缺氧缺血所致的炎癥反應, 同時對腦細胞起到保護作用, 避免受到毒性產物損害, 亞低溫治療可以有效降低死亡率, 但對致殘率和致殘程度治療作用表現一般[6]。 醒腦靜注射液是一種中成藥水溶液注射液, 主要藥物成分包括麝香、郁金、冰片、梔子;其中麝香, 氣味芳香, 可以發揮醒神開竅的作用;郁金味苦性寒, 理氣解郁, 具有很好的化痰通竅之功效;冰片寒苦, 具有通竅, 開竅, 散郁火的功效;梔子具有清熱解毒, 醒腦開竅的作用;幾種藥物合用成一方, 發揮醒神開竅, 涼血活血, 化痰通淤之功效[7, 8]。研究顯示[9, 10], 對腦出血患者應用醒腦靜, 可以舒張腦血管, 有效緩解腦組織缺氧缺血的狀態, 從而利于患者早期恢復清醒;另外可以改善患者毛細血管的通透性和抑制毛細血管前括約肌痙攣, 從而減輕腦水腫的程度和腦組織缺血后的炎癥反應, 同時對中樞神經系統產生興奮作用, 進而改善腦組織血液微循環。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 分析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5.00%, 高于對照組的70.0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 兩組患者血腫體積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分析組患者血腫體積為(11.33±2.97)cm3, 小于對照組的(15.42±3.26)cm3,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表明, 聯合應用亞低溫治療和醒腦靜注射治療, 患者治療總有效率明顯提高, 致殘程度明顯降低, NIHSS評分下降更加明顯, 同時患者腦內血腫體積縮小更加明顯, 可見醒腦靜具有很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綜上所述, 在重癥腦出血患者治療過程中聯合應用頭顱局部亞低溫和醒腦靜進行治療, 臨床治療效果顯著提升, 且用藥后血腫體積明顯恢復, 有效降低疾病死亡率、致殘率和致殘程度, 應積極進行推廣。
參考文獻
[1] 石瑛偉. 頭顱局部亞低溫、依達拉奉注射液聯合治療腦出血的臨床療效以及可行性觀察. 國際醫藥衛生導報, 2015, 21(7):942-943.
[2] 劉清. 醒腦靜聯合亞低溫治療對50例重型顱腦損傷恢復期的療效. 內蒙古中醫藥, 2017, 36(2):58-59.
[3] 張靜. 腦出血術后亞低溫聯合醒腦靜穴位注射治療的觀察及監護. 中國醫藥指南, 2016, 14(2):51.
[4] 陳燚. 亞低溫聯合醒腦靜治療急性重癥顱腦創傷的療效比較. 當代醫學, 2016, 22(3):24-25.
[5] 趙黎明. 藥物醒腦靜與亞低溫冬眠療法配合手術對重型顱腦損傷的效果. 黑龍江醫藥, 2016, 29(1):86-87.
[6] 鐘錳. 急性顱腦創傷患者應用亞低溫聯合醒腦靜治療的療效觀察.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電子版), 2016, 16(40):75.
[7] 李學. 頭顱局部亞低溫聯合醒腦靜治療急性腦出血療效觀察. 淮海醫藥, 2017, 35(1):5-7, 10.
[8] 謝小莉, 荀小紅. 頭顱局部亞低溫聯合醒腦靜治療重癥腦出血療效觀察. 寧夏醫科大學學報, 2012, 34(10):1084-1086.
[9] 吳睿, 李瑞紅, 師宏普. 醒腦靜注射液聯合局部亞低溫在高血壓腦出血術后早期的臨床應用. 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 2011, 14(9):78-79.
[10] 裴明和. 探討頭顱局部亞低溫聯合醒腦靜治療急性腦出血的效果.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電子版), 2017,17(55):64,66.
[收稿日期:2018-09-2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881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