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腦電圖與經顱多普勒檢測在偏頭痛診斷中的應用效果觀察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目的 觀察腦電圖(EEG)與經顱多普勒(TCD)檢測在偏頭痛診斷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90例偏頭痛患者作為觀察組, 另選90例健康體檢者作為對照組, 兩組均采用EEG、TCD檢測進行診斷, 比較兩組診斷結果異常情況。結果 觀察組EEG檢測異常率46.7%顯著高于對照組的6.7%,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TCD檢測異常率44.4%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8%,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EEG與TCD檢測對偏頭痛具有重要的臨床診斷價值, 值得借鑒和積極推廣。
  【關鍵詞】 偏頭痛;經顱多普勒;腦電圖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11.035
  偏頭痛是臨床中十分常見的頭痛類型之一, 其以原發性為主, 發作性搏動性頭痛或中重度頭痛是患者的主要癥狀表現, 且多為偏側頭痛, 持續時間在4~72 h, 少數患者在發病過程中會伴隨明顯的惡心嘔吐癥狀。相關調查資料顯示, 偏頭痛在臨床中的發病率高達5%~10%, 其會嚴重影響患者的正常工作、生活和學習[1]。基于此, 早期診斷和治療偏頭痛對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改善預后具有重要意義。本文選擇2016年8月~2018年8月本院收治的90例偏頭痛患者與90例健康體檢者予以比較, 觀察EEG與TCD檢測在偏頭痛診斷中的應用效果?,F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2016年8月~2018年8月本院收治的90例偏頭痛患者作為觀察組, 另選同期本院90例健康體檢者作為對照組;觀察組中, 男36例, 女54例, 年齡13~24歲, 平均年齡(19.6±2.5)歲;對照組中, 男40例, 女50例, 年齡14~27歲, 平均年齡(19.7±2.8)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兩組受試者均采用EEG、TCD檢測進行診斷, 觀察組的檢測時間選在偏頭痛發作的72 h內。EEG的具體檢測方法:選擇NICOLEFEEG機為兩組進行檢查, 時間均>20 min, 通過閃光刺激誘發實驗、過度換氣試驗及睜閉眼反應試驗3種不同實驗模式完成檢查, 以不同彩色對a、b、d、q等頻帶進行顯示。TCD的具體檢測方法:選擇探頭頻率為2 MHz的DWL DOP-X2TCD診斷儀作為檢查儀器。要求患者保持臥位體位, 通過顳窗后對兩組受試者的雙側大腦中動脈及大腦前后動脈進行探測, 調整為側臥體位, 經枕窗對雙側的基底動脈、椎動脈進行檢測。對最佳血流頻圖譜進行收集, 并以此為參考, 以圖譜中顯示出的峰值、峰時、聲頻對兩組血流情況進行分析。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觀察并比較兩組EEG和TCD檢測結果異常情況。評定EEG異常時以《EEG診斷標準》為依據[2], 其中輕度異常標準:EEG背景活動的改變較為明顯;中度異常標準:EEG背景活動波形、變量電出現中等變化, 有少量棘慢綜合波或棘波出現;邊緣腦電波標準:EEG的背景活動量變較輕微。評定TCD異常時以血流速度正常值為依據[3], 具體為:①大腦中動脈收縮期峰值在72~115 cm/s范圍內;②大腦前動脈收縮期峰值在56~92 cm/s范圍內;③大腦后動脈收縮期峰值在36~63 cm/s范圍內;④椎動脈收縮期峰值在36~64 cm/s范圍內;⑤基底動脈收縮期峰值在45~78 cm/s范圍內。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EEG檢測結果異常情況比較 觀察組EEG檢測異常率顯著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TCD檢測結果異常情況比較 觀察組TCD檢測異常率顯著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偏頭痛屬于臨床常見病, 目前尚未明確其發病機制, 分析與遺傳因素、相關變態反應、內分泌因素等關系密切。中青年是本病的高發群體, 其具有反復發作的特點, 且發作過程中會伴隨明顯的惡心嘔吐癥狀。偏頭痛具體分為典型偏頭痛和癥狀性偏頭痛兩種, 其中前者最為常見, 發作時間的規律性體現在可持續數小時, 也可延長至1~2 d, 但患者疼痛程度會逐漸減輕。偏頭痛的起病時期多在兒童或少年階段, 而高峰期則集中在青年或中年時期。與男性群體相比, 女性雌激素水平比較高, 血液高凝狀態明顯, 容易引起腦血流動力學和相關體液出現改變, 對血管收縮功能產生影響, 所以女性偏頭痛患者比例可達男性的3.5倍左右[4-6]??茖W有效的檢測方法有利于早期確診患者病情, 并為臨床治療予以指導, 對偏頭痛進一步發展進行控制, 防止影響患者生存質量和預后。
  EEG檢查發現偏頭痛患者的特征性并不明顯, 多為痛側局限性慢活動, 發作期這一改變比較明顯, 分析是受到血管痙攣后局部腦組織水腫的影響[7-9]。TCD作為顱內動脈血管超聲檢查手段之一, 其顯著性特點為無創性, 可清楚顯示大腦動脈血流頻譜、速度、血管阻力指數及搏動指數情況, 進而對患者顱內血流動力學變化進行全面掌握。TCD探查獲得的顱內動脈血流速度可對腦血流量的有關參數進行判斷[10-12]。偏頭痛患者主要表現出血流速度減緩、增快、不對稱、不穩定等TCD改變, 其中最為常見的是血流速度增快。除此之外, 此類患者還往往伴隨血流速度和頻譜形態改變的情況。青年患者主要為血管痙攣, 這與患者血管彈性好、年輕關系密切。老年患者多在大腦前動脈、中動脈出現, 分析與患者血管彈性不佳、血流速度緩慢、供血不足具有直接性關聯。   本組實驗發現, 觀察組EEG、TCD檢測異常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
  綜上所述, EEG與TCD檢測對偏頭痛具有重要的臨床診斷價值, 值得借鑒和積極推廣。
  參考文獻
  [1] 呂曉敏. 腦電圖與經顱多普勒檢測在偏頭痛診斷中的應用價值. 哈爾濱醫藥, 2017, 37(5):458-459.
  [2] 侯愛華. 腦電圖和經顱多普勒對兒童偏頭痛的臨床價值研究. 中外醫療, 2017, 36(11):183-185.
  [3] 張忠璽, 佘秀菊. 腦電圖、經顱多普勒及P300檢測技術診斷偏頭痛的臨床表現. 按摩與康復醫學, 2015, 6(19):122-123.
  [4] 蘇貽文. 腦電圖、經顱多普勒及P300檢測技術在偏頭痛診斷中的應用價值. 中國繼續醫學教育, 2015, 7(20):73-74.
  [5] 孫梅. 經顱彩色多普勒與腦電圖檢查偏頭痛的臨床對比分析. 中國醫藥科學, 2015, 1(15):150-151.
  [6] 潘澤群, 柯斌. 經顱多普勒與腦電圖診斷兒童偏頭痛價值的比較. 廣東醫學, 2018, 36(7):1203-1204.
  [7] 王怡, 程慶璋, 馮紅選. 偏頭痛行腦電圖、經顱多普勒超聲檢查的評價研究. 中國現代醫藥雜志, 2014(5):58-60.
  [8] 徐素珍, 周和平, 周濤. 腦電圖及經顱多普勒對偏頭痛的診斷價值. 醫學臨床研究, 2011, 28(3):566-568.
  [9] 劉穎. 分析經顱多普勒與腦電圖檢查偏頭痛的臨床價值. 中國保健營養, 2013, 23(5):1005.
  [10] 高曉峰. 腦電圖與經顱多普勒對兒童偏頭痛的診斷作用. 中外健康文摘, 2012(46):233-234.
  [11] 鹿紅芹. 偏頭痛60例經顱多普勒檢查結果分析. 醫學理論與實踐, 2010, 23(1):83.
  [12] 張瑛, 宋超美. TCD與EEG在偏頭痛檢查中的比較與分析. 中國醫療前沿, 2010, 5(5):72.
  [收稿日期:2018-10-0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88168.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