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微微瓣縫合技術治療聲帶增生性疾病后嗓音改善效果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對聲帶增生性疾病患者實施顯微微瓣縫合技術治療的價值及對嗓音的改善效果。方法 88例聲帶增生性疾病患者, 均采用顯微微瓣縫合技術治療, 觀察治療效果。結果 術后1周及術后2周, 本組患者嗓音基頻微擾值(jitter)、嗓音振幅微擾值(shimmer)、基頻(F0)均優于術前,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本組患者術后2周Jitter、Shimmer、F0均優于術后1周,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 本組患者的總嘶啞度(G)評分、嗓音障礙指數(VHI)評分(1.16±0.29)、(19.86±2.54)分均低于術前的(2.51±0.25)、(53.41±4.56)分, 最長發音時間(MPT)(19.82±2.44)s長于術前的(10.76±2.71)s, 嗓音障礙嚴重程度指數(DSI)(1.76±0.69)優于術前的(-1.96±0.89),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聲帶增生性疾病患者實施顯微微瓣縫合技術治療, 能夠全方位對病變實施切除, 還可以保留黏膜本身的健全性, 對嗓音的改善效果明顯, 縮短康復所需時間, 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 顯微微瓣縫合技術;聲帶增生性疾病;治療;嗓音改善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11.005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and analyze the value of microsurgical microvalve suture technique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vocal cord proliferative diseases and its voice improvement effect. Methods A total of 88 patients with vocal cord proliferative diseases all was treated with microvalve suture technique, and their treatment effect was observed. Results After 1 and 2 weeks after operation, patients had better arpeggio fundamental frequency perturbation value (jitter), arpeggio amplitude perturbation value (shimmer), fundamental frequency (F0) than those before operation,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Patients had better Jitter, Shimmer and F0 at 2 weeks after operation than those 1 week after operation,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fter operation, patients had lower total deafness grade (G) score and voice handicap index (VHI) score as (1.16±0.29) and (19.86±2.54) points than (2.51±0.25) and (53.41±4.56) points before operation, longer maximum phonation time (MPT) as (19.82±2.44) s than (10.76±2.71) s before operation, and better dysphonia severity index (DSI) as (1.76±0.69) than (-1.96±0.89) before operation. Their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For patients with vocal cord proliferative diseases, microsurgical microvalve suture technique can resect the lesions in all directions, retain the integrity of the mucosa, improve the voice obviously, shorten the rehabilitation time, and is worthy of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Microsurgical microvalve suture technique; Vocal cord proliferative diseases; Treatment; Voice improvement
在臨床中, 聲帶增生性疾病十分普遍, 大多借助激光等對其進行切除, 但切除組織后一般會留存過多的創面, 使得聲帶產生瘢痕, 給患者自身的嗓音帶來過多的影響。現階段, 顯微微瓣縫合技術獲得了極大地提升, 其在安全地對病變組織施予切除后, 對于聲帶產生的創面開展黏膜瓣閉合, 留存聲帶黏膜微瓣。能夠全方位消除聲帶中的創面, 減少瘢痕的產生, 并促使患者嗓音盡早恢復[1, 2]。鑒于此, 本研究為了分析對聲帶增生性疾病患者實施顯微微瓣縫合技術治療的價值及對嗓音的改善效果, 選取本院2015年10月~2018年9月收治的88例聲帶增生性疾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現將具體情況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5年10月~2018年9月收治的88例聲帶增生性疾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所有患者中男45例、女43例;年齡<76歲且>19歲, 平均年齡(47±22.33)歲;病程<9年且>2個月, 平均病程(4.75±3.24)年;其中聲帶廣基大息肉47例、聲帶囊腫21例、任克氏水腫11例、聲帶原位癌患者9例。
1. 2 納入及排除標準
1. 2. 1 納入標準 ①在開展手術以前, 施予電子喉鏡、纖維喉鏡等相關監測體現為聲帶增生性病變, 且借助藥品施予1~6個月的治療后沒有康復的患者;②患者與親屬均明確知曉此次試驗研究的內容, 并簽訂了知情同意書;③此次試驗研究通過了本院倫理委員會的核實及批準;④在手術結束后, 全部患者都通過病理證明是聲帶廣基大息肉、聲帶囊腫、聲帶原位癌、任克氏水腫。
1. 2. 2 排除標準 ①排除具有藥品過敏史的患者;②排除罹患嚴重心臟、肝腎、肺部等關鍵臟器功能型障礙、重型頸椎病的患者;③排除處于分娩期與哺乳期的女性;④排除中途退出此次試驗研究的患者;⑤排除具備全身麻醉(全麻)禁忌證的患者;⑥排除罹患嚴重傳染病的患者;⑦排除罹患嚴重精神病癥的患者。
1. 3 方法
1. 3. 1 嗓音聲學方面的參數監測 借助Voice phoniatry型嗓音分析儀(生產廠商:ATMOS公司)對所有患者自身的嗓音開展研究。輔助患者處于站立位, 在監測室中的噪音要<45 dB, 頭戴型麥克風處于下方45°, 與口唇間距30 cm, 減弱氣流對語音帶來的影響。全部患者自身的情緒穩定, 規定發出穩定的“a”, 并連續>3 s[3, 4]。搜集聲波并借助聲音分析軟件搜集中部的平穩片段開展測算與研究。
1. 3. 2 頻閃喉鏡下聲帶方面的形態學監測 借助Strobo 21 LED型頻閃喉鏡(生產廠商:ATMOS公司)開展監測。方式:囑患者維持平靜與放松, 處于坐位, 把頻閃喉鏡探頭放進患者口咽處的后部, 在開展監測期間, 發出“i”, 在視頻中, 監測聲帶相應的形態構造產生病變、黏膜波動與否, 兩邊聲帶產生的振動對稱與否, 聲門構造產生代償增生與否等。對全部患者在手術前、術后1周及術后2周進行此項監測。
1. 3. 3 手術方法 對所有患者施予全麻, 通過口部實施插管(外徑為6.5 mm, 女性為6.0 mm), 支撐喉鏡全方位露出聲門, 處于Leica M525 OH4型雙目顯微鏡(德國)之下開展手術[5, 6]。方法依據不同病變而選取:①外側微瓣技術:與聲帶中的邊緣維持平行, 在聲帶的表層中, 病變外部借助黏膜刀對黏膜施予切離, 順淺固有層朝內部實施切離, 在露出病變后, 把其全部拿出;對于任克氏水腫來說, 借助顯微喉鉗清除任克層中產生的膠凍樣物體, 對較少且多余的黏膜組織施予切除, 把切離的黏膜實施復位, 借助8-0 PROLENE型不可吸收線對黏膜緣施予閉合。②內側微瓣技術:在聲帶內部的表層中切一個切口, 切口面積要多于病變面積, 自內朝外借助鈍剝離子將黏膜自病變中加以分離, 借助顯微喉剪或是剝離子將病變自聲韌帶中施予分離, 在對黏膜開展復位以前, 要對較少且多余的黏膜組織施予切除, 借助8-0 PROLENE型不可吸收線對黏膜緣施予閉合[7, 8]。在開展手術期間, 盡量不借助吸引器, 采用1%的腎上腺素棉球, 降低對于組織所帶來的刺激。
在手術結束后, 告訴患者維持禁聲, 對其施予抗生素治療, 采用1 mg的普米克令舒實施霧化吸入2~3 d, 2次/d。在出院前, 告訴患者維持休聲共15 d, 并持續運用強的松, 總量逐步降低, 總共5~7 d。
1. 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估計對比所有患者在術前及術后1周、術后2周的嗓音聲學參數, 參數包括jitter、F0、shimmer。②估計對比所有患者在手術前后的VHI評分。主觀聽感知情況采用GRBAS系統中的總嘶啞度(grade, G)評估, 評分為0~3分:0分為發音即為正常;1分為聲音嘶啞, 輕型異常;2分為聲音嘶啞, 中型異常;3分為聲音嘶啞, 重型異常。此外, 估計對比所有患者在手術前后的MPT、DSI。
1. 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9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88例患者術前及術后1周、術后2周嗓音聲學參數比較 術后1周及術后2周, 本組患者jitter、shimmer、F0均優于術前,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本組患者術后2周Jitter、Shimmer、F0均優于術后1周,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88例患者手術前后G評分、VHI評分、MPT、DSI比較 術后, 本組患者的G評分、VHI評分(1.16±0.29)、(19.86±2.54)分均低于術前的(2.51±0.25)、(53.41±4.56)分, MPT(19.82±2.44)s長于術前的(10.76±2.71)s, DSI(1.76±0.69)優于術前的(-1.96±0.89),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在臨床中, 聲帶增生性疾病為引發發聲型障礙的普遍因素, 因為生活環境被破壞, 加之人類平日的生活方法不夠健康, 使得這類疾病的患病率逐步增多[9, 10]。近幾年, 各類新興醫療技術獲得了提升, 使得嗓音顯微手術也逐步得以改良及健全。在對聲帶增生性疾病患者施予嗓音顯微手術后能夠收獲較優的治療成效[11]。然而, 怎樣最大限度地讓患者在手術結束后盡早獲得康復, 并提升其嗓音的品質, 變成了臨床中所需注重的關鍵問題。 聲帶固有層中的細胞外基質依序排列為保持聲帶得以正常振動的根本。手術相關操作不夠準確, 會使得細胞外基質中的過多纖維產生增生, 讓聲帶喪失健康的分層構造, 且較易產生瘢痕, 進而對聲帶本身的形態帶來影響, 最后使得患者自身的嗓音品質有所下降[12]。在臨床中, 對聲帶良性病變施予治療的普遍方法是CO2型激光切除或是單一切除, 然而, 這類方法較易使得聲帶中的黏膜上皮受到傷害, 引發瘢痕化。顯微微瓣縫合技術為新興的手術方法, 其在對聲帶黏膜施予切離后, 能夠分開這類黏膜與黏膜之下的組織, 同時, 在清除了息肉與膠凍樣物體后, 對聲帶中的黏膜上皮實施回覆, 并切除多余的黏膜上皮, 處于支撐喉鏡之下對聲帶黏膜開展閉合, 保障黏膜上皮全部包覆手術區中的組織[13]。對黏膜瓣施予處理相應的方式較多, 比如, 閉合、生物膠粘合等。對聲帶黏膜實施閉合, 常規的方法為在支撐喉鏡之外進行打結, 再借助打結器把線結送至支撐喉鏡中, 直到聲帶黏膜的表層[14]。在本研究中, 在支撐喉鏡中直接進行打結, 并借助8-0 PROLENE型不可吸收線, 在打結后, 借助推線器把此結送到創口的表層, 且閉合的進程十分順暢;同時, 在打結期間, 均處于顯微鏡之下持續開展, 避免在支撐喉鏡之外進行打結而增多手術創面, 對最終的嗓音品質帶來影響。本研究中采用1%的腎上腺素棉球對創面慢慢實施擦洗, 防止腫脹加重。此外, 應注意在打結期間把握打結力度, 不但要保障聲帶黏膜全部被黏膜上皮所包覆, 還應確保在打結結束后, 不會產生褶皺、擠壓等相關問題。
本研究的結果顯示, 術后1周及術后2周, 本組患者jitter、shimmer、F0均優于術前,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本組患者術后2周Jitter、Shimmer、F0均優于術后1周,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 本組患者的G評分、VHI評分均低于術前, MPT長于術前, DSI優于術前,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聲帶增生性疾病患者實施顯微微瓣縫合技術治療, 能夠全方位對病變實施切除, 還可以保留黏膜本身的健全性, 對嗓音的改善效果明顯, 縮短康復所需時間, 值得全方位推行與運用。
參考文獻
[1] 尹少林, 鄒貴龍, 黃詩平, 等. 早期聲門型喉癌患者CO2激光術后聲帶粘連的相關因素分析. 聽力學及言語疾病雜志, 2016, 24(1):35-38.
[2] 馬艷利, 徐新林, 侯光輝, 等. 單側聲帶麻痹和單側環杓關節脫位患者的聲學特性分析. 臨床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 2016, 30(4):268-271.
[3] 王燕, 屈季寧, 周濤, 等. 支撐喉鏡下CO2激光分離聯合硅膠膜置入治療繼發性聲帶粘連. 聽力學及言語疾病雜志, 2017, 25(6):623-626.
[4] 李永芳, 戈燕, 舒媚, 等. 發聲訓練對支撐喉鏡下手術治療聲帶良性病變患者術后嗓音康復的影響. 臨床護理雜志, 2017, 16(2):48-50.
[5] 鄔曉力, 徐新林, 王勇, 等. 聲帶下方收斂角度在聲門閉合不全發聲困難中可能的作用機理. 聽力學及言語疾病雜志, 2017, 25(4):333-337.
[6] 萬光倫, 葛沖, 孫敬武, 等. 經口內鏡下CO2激光切除Tis~T2期聲門型喉癌復發相關因素分析. 聽力學及言語疾病雜志, 2017, 25(6):619-622.
[7] 高曉葳, 黃永望, 劉麗燕, 等. 手術聯合嗓音訓練對伴肌緊張性發聲障礙聲帶息肉患者的療效分析. 聽力學及言語疾病雜志, 2015, 23(6):585-588.
[8] 張慶翔, 胡慧英, 何雙八, 等. 手術聯合A型肉毒毒素甲杓肌注射治療成人聲帶小結的療效分析. 聽力學及言語疾病雜志, 2018, 26(1):25-28.
[9] 張霞, 張曉, 程大鵬. 失效模式與效應分析模式的護理干預對聲帶息肉術后患者生活質量及護理滿意度的影響. 中國藥物與臨床, 2018, 18(4):667-669.
[10] 李長松, 陳魯, 孫燦林. 全身麻醉復合1%丁卡因口底表面麻醉在顯微支撐喉鏡下聲帶息肉摘除術中的應用. 泰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7, 17(4):54-58.
[11] 李俐華, 胡偉鵬, 張智霖, 等. 支撐喉鏡下CO2激光聲帶粘連分離術聯合曲安奈德聲帶黏膜下注射治療聲帶粘連. 臨床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 2017, 31(9):700-702.
[12] 孫家潭, 任廣理, 賈鳳亭, 等. 表麻聯合右美托咪定無插管與全麻插管支撐喉鏡下聲帶息肉摘除術對心血管反應的影響. 河北醫藥, 2017, 39(2):233-235.
[13] 王暉, 孫雪峰, 劉新彥, 等. 全方位人性化護理纖維喉鏡下聲帶息肉及聲帶小結切除術臨床效果觀察. 河北北方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5, 31(4):92-94.
[14] 陳錦賢, 林楚標, 陳偉龍. 支撐喉鏡聯合鼻內鏡電凝治療早期聲門型喉癌的嗓音分析及聲帶新生情況觀察. 中國臨床新醫學, 2018, 11(6):535-538.
[收稿日期:2018-10-2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881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