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范院校本科畢業論文統計方法應用的文獻計量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隨著時代的變遷和社會的發展,對科學技術的要求更加嚴苛,因此在心理學與教育研究中統計分析方法的廣泛應用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學校類型、專業性質及撰寫思路等諸多因素導致了統計分析方法在本科畢業論文中的使用參差不齊。該研究以內江師范學院為例,針對教育科學學院“教育學”“應用心理學”“學前教育”和“小學教育”4個專業從2008—2012級5屆畢業生畢業論文進行統計分析,發現統計分析方法應用的分布和形勢,主要了解各個專業的現狀,探討應用過程中存在的一系列問題,并對此做出評述。為今后畢業生論文撰寫拓寬思路并提供更多、更科學的應用統計方法。
關鍵詞:統計 文獻計量 心理與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03(a)-0203-02
改革開放后,隨著綜合國力的逐步提高,我國的心理學和教育得到飛速發展,作為心理學與教育研究的重要手段和工具的統計分析方法也隨之得到相應的發展??茖W地應用統計分析方法對于如何提升高??蒲心芰唾|量有著不言而喻的重要作用。以某師范院校為例,通過對相關心理學和教育的畢業論文統計方法的統計和分析,把握統計分析方法應用的分布形勢,了解各專業現狀及差異,發現應用過程中的具體問題,分析其存在的原因,并探討合理的解決辦法,為今后畢業生論文撰寫拓寬思路并提供更多、更科學的應用統計方法具有現實意義。
1 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
1.1 研究對象
為保證研究的外部效度,該研究專門以心理學和教育研究最具代表的院系:內江師范學院教育科學學院為例,即樣本來源于其“教育學”“應用心理學”“學前教育”和“小學教育”4個專業(2008—2012級)共5屆畢業論文中使用了統計分析方法的論文和報告。其基本情況如表1所示。
1.2 研究方法
文獻計量法:SPSS 17.0。
該研究將心理學與教育的統計分析方法大致分為描述統計、推斷統計及實驗設計(多元統計)3大類,理論依據主要以張厚粲主編的《現代心理與教育統計學》的統計分析法體系為基礎。
對樣本文獻的計量分為兩步:
第一,依據理論基礎,篩選出“教育學”“應用心理學”“學前教育”和“小學教育”4個專業(2008—2012級)663篇論文中使用了統計分析方法的論文和報告。
第二,將入選論文和報告進行嚴格的評定和分類,為保證分類結果的準確可靠,專門聘請3名應用心理學專業學生進行此步驟。歸類過程中,利用互相討論的方式解決某方不能夠確定的情況。若終究不能達成共識,則咨詢專家(具備心理學與教育統計分析方法專業知識)以保證歸類的正確。歸類完成以后,由作者隨機抽取復查確定結果。
說明:
第一,因為同一篇論文和報告存在使用多種統計分析方法的情況,所以在結果中,年級和專業應用統計分析方法的總數大于該年級和專業入選論文和報告的總數。
第二,由于樣本來源于師范院校,其專業性質屬于文科,因此入選論文和報告的頻數和百分比偏低。
2 結果與分析
2.1 統計方法應用全貌(按方法分類)
4個專業統計分析方法總的應用情況即描述統計、推斷統計和實驗設計的應用情況。樣本文獻中應用3類統計分析方法共計232次,其中描述統計使用次數最多,共計151次,占總數的65.1%;推斷統計66次,占總數的28.4%;實驗設計最少,僅15次,不足總數的1/10。
2.2 統計方法應用全貌(按年級分類)
4個專業按年級分類的統計方法應用情況,5年畢業論文和報告應用統計方法總計232次,2008—2012級文獻中應用統計方法分別為10次、59次、50次、56次、57次。不難看出2008級文獻使用統計方法的頻次最低,在2012年陡增過后,整體呈緩慢上升趨勢,與當今心理與教育研究同步。
2.3 統計方法應用全貌(按專業分類)
4個專業的統計方法應用情況顯示,應用總數232次,其中應用心理學專業共應用173次,占到總數的74.6%。教育學、學前教育、小學教育3個專業分別是20次、16次和23次。應用心理學專業使用的頻次遠遠超過其余/3個專業之和。
在同一專業中,3類統計方法的應用存在共同點,即描述統計最多,推斷統計次之,實驗設計使用比例最少。值得注意的是,應用心理學專業無論是在描述統計、推斷統計還是實驗設計的使用上都明顯多于其他專業。
樣本文獻中共應用16種統計分析方法,應用最多的百分比,且約為描述統計總數的一半;平均數、標準差和t檢驗的應用次數接近,且t檢驗占據了推斷統計的1/2;推斷統計中,方差分析應用僅次于t檢驗;實驗設計應用最少。
綜上所述,5屆畢業生論文的心理與教育統計分析方法應用情況如下。
(1)所有畢業論文中,統計分析方法的應用率不高。
?。?)統計分析方法的應用呈逐年上升趨勢。
?。?)統計分析方法存在專業差異。
?。?)描述統計應用頻次明顯多于推斷統計,而實驗設計則微乎其微。
3 討論
3.1 統計分析方法應用率不高 所有畢業論文中,統計分析方法的使用率不高,出現的原因可能有以下3個:第一,論文題目選擇階段,由于題目早已由指導老師確定,缺少實驗研究類型,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自主選擇,導致大部分學生在選擇畢業論文題目時傾向于綜述性論文;第二,從專業性質來講,4個專業中3個專業為文科性質,對數據的處理和分析存在天生的不敏感甚至排斥,而自主傾向于文獻查閱并撰寫論文;第三,心理與教育統計分析方法的課程開設不完整,例如僅有應用心理學專業開設SPSS統計分析方法及其應用課程,致使學生即使擁有客觀實驗設計的想法,但也因為缺乏必不可少的統計工具而無法參與實施。
3.2 統計分析方法的應用逐年上升
隨著整個心理與教育研究領域的發展,統計分析方法的使用頻率成上升趨勢似乎是必然的。同時體現著將心理與教育的實驗研究與調查結果量化已成為一種潮流,大學生自主設計并參與實驗的熱情也在增強,其統計分析的水平也隨之提高,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也逐漸發生變化。至于新近發展的方法缺失,原因可能在于樣本來自我國西部,信息的獲取及學習相對滯后,但值得重視。
3.3 統計分析方法應用存在專業差異
4個專業的畢業論文和報告使用描述統計、推斷統計和實驗設計的頻數有很大差別。教育學、學前教育和小學教育3個師范專業,在統計方法的總體應用情況上明顯低于應用心理學,原因可能在于前者其性質屬于文科,后者非師范專業且屬于理科性質。
3.4 簡單的描述統計明顯高于推斷統計,實驗設計的使用微乎其微
3.4.1 研究過程原因
“發放問卷—收集整理問卷—統計分析得出結論”的傳統慣性思維和習慣抑制了廣大學生對實驗研究目的和對象的深刻認識。
第一,一份合格的問卷需要具備客觀性,即信效度,而缺乏信效度的測量結果則是不具備實際意義的。然而樣本文獻中,對于自編量表缺少標準化測驗,對于引用量表缺少對其問卷信效度的分析與解釋。
第二,樣本的選擇及其容量的確定需要以其代表性為前提,并考慮人力、時間和費用,保證研究結果的準確性。然而,大量樣本文獻存在紕漏,導致樣本無法客觀地代表總體,其實驗結果及對總體的推論是不可靠的。例如某論文為調查研究的方便,選擇鄰近學校作為調查樣本,推斷四川的整體水平,違背了隨機化的基本準則,必然導致抽樣誤差的出現。那么在抽樣方法的選擇上,一定需要注意方法與總體實際情況相協調,例如選擇分層隨機抽樣,必須得確定層內的變異大小,而層與層之間的變異則越大越好,不然就失去了分層的實際意義。
第三,回收整理問卷時,對于缺損、無效問卷及異常值應當采取相適應的統計方法加以取舍[1]。然而,樣本文獻中常直接采用“全或無”的方式來矯正原始問卷,導致實驗或調查結果偏離真實情況,從而失去研究和調查的意義。
3.4.2 研究結果原因
各類統計分析方法含義及應用范圍混淆不清,方法的選擇與實驗目的“脫節”,造成統計分析方法的誤用和濫用。
?。?)一項調查或研究要想做到對樣本全面細致的描述,僅僅憑借單薄的集中量數是不能夠實現的,樣本數據除了整體的集中趨勢以外,還應當表現其離散程度及其個體的特殊變異性,即集中量數與差異量數共同反映一組數據的全貌和其他統計特征才最準確和有效[2]。然而,樣本文獻中則反映出多用百分比、平均數等集中量數來全額代替描述統計的作用。
?。?)在能夠區分集中量數和差異量數的基礎上運用相關關系對樣本進行分析,存在將因果關系、共變關系和相關關系相混淆的情況。例如在樣本中通過調查研究得出相關系數并證明顯著的情況下,最后卻變成因果關系的結論,憑借主觀意志而有意達到實驗效果。
?。?)統計方法的使用應當與研究目的相一致。然而樣本文獻中卻存在統計符號和數據與其后文字分析迥異的情況,作者是否真正了解各個統計分析方法的真實意義令人質疑。
4 結語
?。?)由樣本統計分析來看,心理與教育統計分析方法在師范院校的應用存在一個較大的空間。牢牢把握心理與教育統計方法并應用于研究當中去,或許可以將師范生科研能力提升到一個新的層次。
(2)在該研究的基礎上,通過擴大樣本選擇,拓寬樣本容量來實現增大結論的可推論性。借助t分布、元分析等高等統計分析法,可以實現統計分析方法應用的回歸分析,有效預測某系或專業統計方法應用形勢。
?。?)鼓勵對學生結合自身專業特點和知識為自己創造研究環境,積極參與科研立項,將自己所想付諸于實踐,并在此過程中樹立良好的正確的科研觀念,養成對科研認真負責的態度。
?。?)建議教師多給予學生啟發,鼓勵其設計自己的實驗或調查,帶領學生共同完成學生獨立無法完成的研究,在此過程中既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又創造了和諧的科研氛圍。
?。?)引出對課程的安排、研究的實施等方面的思考。
參考文獻
[1] Robert J.Gregory.心理測量歷史、原理及應用[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9.
[2] 董奇.心理與教育研究方法[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3] 金瑜.心理測量[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4] 徐建平,張厚粲.現代心理與教育統計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2009.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8/view-148297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