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探索審美教育在高校美術教育的滲透作用及實施渠道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依據高校培養人才的目標要求,結合高校教學改革的發展趨勢,審美教育對培養大學生綜合素養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與此同時,在高校其他學科中,滲透融合審美教育,對高校學生的人文素質有著無法代替的意義。在實踐中,美育功能大多是通過高校美術教育中的美術鑒賞課程來實施,教師通過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手段等,將審美教育滲透于高校美術教育中,以此有效推動學生審美素質的提升。
  關鍵詞:審美教育  高校美術  滲透  實施渠道
  中圖分類號:G6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03(c)-0128-02
  在高校美術教育中,審美教育可有效提升學生的文化藝術素養,為學生建立其正確的審美觀念。與此同時,學生的情操可通過審美教育得到有效的陶冶,提升其創造力,最終推動高校學生的全面發展。學生的審美能力對其全面的發展有著無法代替的作用,可有效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1  在高校美術教育課程中滲入審美教育的作用
  在人的成長過程中,科學及藝術兩個重要的方面構成了一個發展全面的人。在其成長中,審美活動之所以被教育部門所關注,是因對人的一生有著積極的作用。在教育過程中,教師通過審美活動的開展,以理論學習的方式及實踐的方式,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進而逐步影響到學生的心智及其個人修養,也因此對大學生人文素養的形成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第一,通過高校美術的審美教育,將“美”與“真”逐步滲透于學生的思想觀念中,進而影響學生??捎行囵B學生的價值觀,為學生建立起正確的世界觀,提升其想象力以及創造力,對學生的動手能力的培養也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學生的學術態度及其精益求精地鉆研學術的精神,也因此得到有效推動。人的世界觀、價值觀、事業觀、人生觀等,都是在大學階段逐步發展成熟,這也是人生的關鍵階段。審美教育的培養雖然是從小學、中學開始,但是以啟蒙、引導為主,是通過教學中的審美活動,達到科學的訴求與探索。而大學階段的美術審美教育,形式更加多樣化,審美的內容也隨之廣泛,在與高校美術教育的銜接上,也更加鮮明突出。學生通過高校美術教育內容,對社會、世界的認知也逐步提升,進而產生自身的思考。例如,對美術的鑒賞、繪畫、雕塑、陶藝、手工制作等,學生的完成活動的過程中,開啟創新思維。利用動手制作的過程,完成手腦結合的思考,進而在學習的過程中,形成其較為嚴謹的思維模式。以精益求精的科學精神,為今后的良好學習習慣進行有效塑造。這對學生未來的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二,通過高校美術的審美教育,將“美”與“善”逐步滲入學生的成長中,有效培養高校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為學生建立起正確的人生觀,以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引導學生的健康發展,使學生為社會風險出更大的價值,發揮其無法代替的作用。通過對美術審美活動的實踐、學習,將人的心靈逐步凈化,道德情操得到有效的提升,最終擴展其思想追求。與此同時,學生之間的團結協作也會因此得到有效推動,培養其社會奉獻精神,使學生逐步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義發揮出來。
  第三,在高校審美教育中,為學生建立正確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樹立學生的民族自信及文化自信。學生通過對審美教育的學習,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樹立在學生心中,并以此建立社會主義信念。中國傳統的文化大多是各個民族的傳承瑰寶,是我國最為珍貴的寶藏遺產。在高校美術審美教育中,文化傳統的傳承便是起點?,F階段,全球文化以多元化的趨勢呈現在大眾面前,一些資本主義采用文化侵蝕的手段對我國的社會化主義信念進行破壞。在高校美術審美教育中,滲入傳統文化,可有效培養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及文化自信心。在傳統文化中,我國祖先分別在不同的時期,創造了不同的珍寶,如青銅器、畫像、陶瓷、書法、繪畫等,這些文化瑰寶都是我國文化中最為重要的瑰寶。應使高校學生建立堅定的信念,將我國傳統文化繼續傳承粹取,并依據不同時期的發展要求,在今后的工作中進行有效的創新發展。
  第四,良好的審美能力可有效拓展學生的審美視野。大學生鑒賞能力便是通過美術審美教育而培養,與此同時,還可有效培養高校學生的情趣。高校學生的獨立人格在大學階段正在形成,為提升其美術的審美能力,而提升其個人修養,高校學生應學會取其精華,進而使之融會貫通。
  2  高校美術審美教育滲透的實施渠道
  中小學審美教育與高校美術的審美教育相比,后者更加靈活,更加關注學生的主觀需求,在教學的方式上,其手段更加豐富多樣,以多層次的方式進行,關注于學生是否可積極自主地參加其活動,更加強調其實踐效果。與此同時,在大學階段,高校對學生的審美能力的學習有一個更高的要求,也需要具備一套更加完整的教育目標,以科學、合理化的體系,對課程門類進行規劃,對高校學生的身心特點,結合其專業特征,對學生的創造力及批判意識進行有效的培養。從整體進行分析,高校的審美教育是以課堂教學及課余實踐教學兩個方面來進行的。
  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以公共選修課作為考慮重點,在選擇方面有一定的代表性,每個學科的學生都會通過此課程有所提升。比如,現代藝術賞析、美術概論、中外美術賞析等普遍意義的課程,專業的特點并不會因課程受到局限,學生可通過對這些課程的學習提升學生的藝術修養,對一些美學知識有一定的認知,學生的審美能力因此得到有效提升,也同時為學生奠定了堅實的文化根源。
  專業的基礎課或者是不同學科,比如素描、色彩、雕塑、創意制作、纖維藝術、陶藝等等,相關專業方向的發展都是以這些課程作為其基礎。很多高校將公共教研室作為授課安排的地點,將不同學科之間的專業予以有效滲透,進而達到師資共享的目的。還有部分高校采用虛擬教研室的授課形式,通過虛擬教研室為很多二級學院開展速寫、雕塑、水彩等課程。當然,所開課程的要求便是需要與專業的發展相契合,與本專業特點相結合,對教學手段、內容、評價等做出相應的要求。
  突出高校美術審美教育的特點,并對此強調,這便是課余實踐教學環節,這是利用學生的日常生活而產生的教育意義。藝術來源于生活,而生活也被藝術化,這便是通過藝術來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為生活起到了關鍵性的效果,生活得以改造。
  在大學階段,活動最為普遍的便是藝術社團活動,高校學生生活因此得到了一定的豐富。社團活動中,美術的審美教育實踐也有很大的作用,比如國畫社、書法協會、陶藝工作室等,以豐富的學習、培訓內容將大學生的美學觀念進行有效培養,學生以此獲得一定的技能。與此同時,專業教師的指導、專家的參與也對藝術社團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學生的藝術社團因此獲得不斷提升。
  運用各種展覽的形式,例如科技藝術節、各種藝術比賽等的活動,使高校學生積極參與到各類的欣賞中,這不乏包括,學生將自己的作品展示出來,通過積極參與,累積其經驗,以此獲得評價,接受更多、更加廣泛的美學信息,學生的自信心因此得到有效提升。
  3  結語
  總而言之,高校教育中美術審美的教育,對大學生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尤其是學生的綜合人文素質,在學生未來的專業發展中,有著無法代替的意義。在十九大會以指出,高層教育的內涵,以創新作為其驅動力,結合其發展戰略,以此保障審美教育的順利落實。
  參考文獻
  [1] 鮑時東.江西民間美術素材在大學生藝術教育中的價值[J].江西教育,2011(Z1):38-39.
  [2] 王勇.高校美術審美教育學科滲透的作用和實施途徑探討[J].濰坊學院學報,2018(6):93-95.
  [3] 蔡志奇,黃曉珩.普通高校美術鑒賞課程中美育的滲透[J].科教文匯,2009(21):218-219.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8/view-14874866.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