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山縣“三品一標”認證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三品一標”即無公害農產品、綠色農產品、有機農產品和地理標志農產品,做好其認證工作是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的有效途徑,是實現農業提質增效的重要舉措,是改善人們生活水平的必然要求。本文介紹了霍山縣“三品一標”認證發展現狀,分析了“三品一標”認證與品牌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推進“三品一標”認證工作的對策,以期為相關工作提供參考。
關鍵詞 “三品一標”認證;品牌建設;對策;安徽霍山
中圖分類號 F32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9)10-0228-02
1 霍山縣“三品一標”認證工作現狀
霍山縣地處安徽西部、大別山腹地、淮河一級支流淠河上游,總面積2 043 km2,轄16個鄉鎮,一個省級經濟開發區,境內自然資源豐富,生態環境優良,是毛竹之鄉、茶葉之鄉、藥材之鄉、板栗之鄉,素有“金山藥嶺名茶地,竹海桑園水電鄉”之美譽,是國家級生態縣。霍山縣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盛產茶葉、中藥材、果菜和糧食作物,也有利于發展畜禽養殖和水產養殖?;羯娇h“三品一標”認證工作起步較早,2005年以來,始終開展此項工作,出臺了獎補辦法,其中,茶園面積1萬hm2,已有0.68萬hm2獲得全國綠色食品原料基地,19家企業獲綠色食品認證。石斛種植面積2 000 hm2,且目前已有22家企業通過有機認證。截至2018年12月底,霍山縣共通過“三品一標”認證主體46家,認證農產品63個,其中無公害3家,產品3個;綠色19家,產品28個;有機22家,產品30個;農產品地理標志2個(霍山黃大茶、霍山黃芽)。預計2019年能新增綠色食品認證企業3家,產品3個;有機農產品認證7家,產品11個;無公害農產品認證自2019年1月1日起取消,2018年霍山縣有12家企業申報無公害認證,但只有4家通過公示,8家生豬養殖企業受非洲豬瘟影響暫不公示,等疫情結束后再公示發證。
2 存在的問題
2.1 基地規模小、質量不高,認證產品覆蓋度小
大多農產品來自手工作坊,農戶缺乏品牌意識,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在基地建設上投入不足,農產品基地質量達不到現代產業發展標準。綠色品牌認證過于單一,并且覆蓋率僅65%,有機產品認證面積占全縣耕地面積比例小。
2.2 認證后的產品監管亟待加強
存在重復認證申報,疏于認證后管理現象,檢測檢查產品面積代表性不強,監管只停留在例行檢查行事,違規用標現象時有發生,農產品質量存在安全隱患。
2.3 生產經營主體對“三品一標”認證積極性不高
由于市場上沒有認證的農產品居多,人們對農產品品牌觀念淡薄,知名度小的品牌產品,顯示不出競爭優勢,用標率低,產品認證效益不明顯。對認證產品,唯恐發生質量問題,不敢承擔法律責任等諸多問題,影響了生產經營主體申報積極性。
2.4 隊伍建設和經費投入有待加強
霍山縣“三品一標”認證隊伍與經費相關工作由農業產業化辦公室負責,在崗人員只有3人,由于農業產業化工作量大、任務重,承擔這項工作只有1人,且為兼職人員,時間和精力跟不上。政府財力有限,相關工作投入不足,獎補政策額偏小。
2.5 經營主體生產檔案不健全
生產經營主體文化水平參差不齊,在農產品生產經營過程中,未能按品牌認證要求開展,投入品等生產檔案不健全,從而影響追溯體系建設。
2.6 品牌經營意識淡薄
很多經營主體對品牌意識不強,貼標投入市場任其自然消漲,沒有通過各種宣傳活動去推介自已的產品,未精心打造提升自身產品質量,影響產品價格和市場占有份額。
3 對策
3.1 爭取財政資金支持和加強隊伍建設
加大財政資金對“三品一標”支持力度,制定獎補政策,提高獎補標準,不斷提高生產經營主體的積極性,同時將 “三品一標”工作經費納入年度財政預算;加強“三品一標”工作隊伍建設,增設財政編制,遴選愛崗敬業、業務能力過硬的技術人才,專業從事本職工作,加強業務技能培訓,完善激勵約束機制,著力培育一支高素質工作隊伍。
3.2 強化宣傳,充分發揮產品品牌效應
對獲證產品,嚴格規范使用標識,加強經營主體內部管理,嚴把產品質量關,使其產品深受消費者信賴,充分利用網絡、電視、報刊雜志等媒體廣泛宣傳,提高產品知名度,利用農展、綠博會、博覽會等平臺宣傳推介產品,加強品牌培育,將“三品一標”作為農業品牌建設重中之重。加強“三品一標”等農產品質量安全知識培訓、品牌宣傳、科普解讀、生產指導和消費引導工作,構建“三品一標”市場營銷平臺和產銷聯動合作機制。
3.3 建設高標準農產品示范基地
整合現有的農產品產地資源,鼓勵多渠道、多方式合作,標準化、規模化發展,加大投入力度,開展有機、綠色示范基地標準化建設,扎實推進地理標志登記保護示范基地創建。強化產銷對接,促進基地與加工(養殖)聯動發展。
3.4 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控制體系
積極開展農業投入品規范使用,農藥化肥減量使用,強化監管,從源頭抓起。積極構建“三品一標”等農產品品質規格和全程管控技術體系。推進“三品一標”信息化建設,鼓勵“三品一標”生產經營主體采用信息化手段進行生產信息管理,實現生產經營電子化記錄和精細化管理。推動“三品一標”產品率先建立全程質量安全控制體系和實施追溯管理。
3.5 嚴把產品獲證審核,加強證后監管
嚴格產地環境監測、評估和產品驗證檢測,堅持“嚴”字當頭,嚴把獲證審查準入關,牢固樹立風險意識,認真落實審核監管措施,加大獲證產品抽查和督導巡查,防范系統性風險隱患。健全淘汰退出機制,嚴肅查處不合格產品,嚴格規范綠色食品和有機農產品標簽標識管理;切實將農產品標識與產地準出和市場準入有機結合,嚴查冒用和超范圍使用“三品一標”標志等行為。
4 參考文獻
[1] 張玉香.新時期“三品一標”工作重心及發展重點[J].農產品質量與安全,2012(3):5-7.
[2] 高宏巍,王南,劉東亮,等.我國“三品一標”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問題及對策研究[J].農產品質量與安全,2012(1):34-36.
[3] 商洛市“三品一標”產業發展研究[D].楊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6.
[4] 陳曉林,李云,趙映麗.對大荔縣“三品一標”發展的思考[J].現代農業科技,2016(8):321.
收稿日期 2019-02-14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8/view-148939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