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元竹的特征特性及筍竹兩用林營造技術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元竹是多種竹林品種的統稱,在寧國市的種植面積較廣,經濟效益高。本文結合寧國市元竹的實際種植情況,總結元竹的特征特性,并提出筍竹兩用林營造技術,旨在提高筍竹兩用林的產量和經濟效益。
  關鍵詞    元竹;特征特性;筍竹兩用林;營林技術
  中圖分類號    S795.7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9)12-0123-02
  元竹又稱剛竹,是禾本目禾本科剛竹屬中除毛竹以外的多種竹種的總稱,分布于我國黃河流域至長江流域之間。安徽省寧國市是我國重要的元竹產地,早在1996年,寧國市就被國家林業部授予“中國元竹之鄉”[1]。元竹材質柔韌、紋理通直,用途十分廣泛,如可用于農具、工具柄、大棚架、釣魚竿、涼席的制作等[2]。竹筍還可食用,味道鮮美,是綠色有機食品。元竹生長快,從栽植到采伐利用只需3~4年;適應性強,既可在丘陵、平原種植,也可在住宅附近成片栽植,不僅能夠防風,還能綠化環境,是園林綠化的優良竹種之一。因此,發展和經營元竹是改善生態環境、提高農民收入的良好途徑。近年來,為了提高筍竹兩用林的產量,寧國市大力推進了竹林的種植面積,但是由于缺乏筍竹兩用林種植的栽培經營經驗,導致筍竹兩用林的產量很低。因此,探索高產的筍竹兩用林種植技術刻不容緩。本文根據安徽省寧國市筍竹兩用林種植經營的實際情況,從元竹的特征特性出發,總結提出高產的筍竹兩用林營造技術,以提高筍竹兩用林的產量,增加農民收入。
  1    元竹的特征特性
  元竹是多種竹種的統稱,包括淡竹、水竹、尖頭青、黃古竹、石綠竹、花竹與紅殼竹等,其中以尖頭青、黃古竹、石綠竹與淡竹的種植為主。下面主要介紹這4種竹種的特征特性。
  1.1    尖頭青
  尖頭青高6~9 m,粗4~6 cm,幼稈無明顯白粉,深綠色,老稈黃綠色。筍綠色,圓錐形向頂端削尖?;X鞘背面綠色,具有褐色斑點或斑塊,無白粉,疏生易落的刺毛。無籜耳及鞘口縫毛?;X舌中部隆起,兩側多少下延,邊緣生白色短纖毛?;X葉呈暗綠褐色的帶狀,邊緣黃色。尖頭青筍期在4月中旬,筍味道鮮美,可供使用,主要分布在杭州、安吉、南京、尤溪、績溪等地。
  1.2    黃古竹
  黃古竹又稱黃苦竹、黃石竹、沙竹、水什竹,高6~8 m,粗3~5 cm。幼稈微被白粉,老稈灰綠色,竿環微隆起,與籜環同高?;X鞘背面呈乳白色或帶黃綠色,有寬窄不等的紫色縱條紋和稀疏的褐色小斑點,無白粉。無籜耳和鞘口縫毛?;X舌黃綠色,先端截平或微隆起,有白色的細纖毛?;X片帶狀,淡綠乳色,邊緣淡黃色。黃古竹筍期在4月下旬,主要分布在河南、江蘇、浙江、福建、安徽等地。
  1.3   石綠竹
  石綠竹又稱白箭竹、金竹,高5~7 m,粗2~4 cm,幼稈綠色,被白粉,無毛,節紫色,老稈灰黃綠色。籜鞘黃綠色或淡綠紫色,有紫褐色細條紋,密被白粉。無籜耳和鞘口縫毛。籜舌狹而高,淡紫色或黃綠色,先端呈山峰狀,兩側明顯下延,邊緣生短纖毛?;X葉呈帶狀綠色,有紫色縱脈紋,外翻。石綠竹筍期在4月中旬,主要分布在江蘇、四川、安徽、浙江等地。
  1.4    淡竹
  淡竹又稱粉綠竹、花斑竹、紅淡竹,株高6~14 m,粗2~5 cm。幼稈密被白粉,藍綠色,老稈灰黃綠色?;X鞘淡紅褐色或黃褐色,無毛,有疏生的小斑點或斑塊。無籜耳和鞘口縫毛?;X舌暗紫色,先端截平形,邊緣有波狀裂齒及細短纖毛?;X片線狀披針形或帶狀,開展會外翻,邊緣淡黃色。淡竹筍期在4月中下旬,主要分布在江蘇、浙江、安徽、河南、山東等地。寧國市主要種植的元竹即為淡竹。
  2    筍竹兩用林營造技術
  2.1    林地選擇
  林地選擇是筍竹兩用林高效種植的前提。在現有元竹林中選擇土質疏松、土層深厚(30~50 cm)、土壤透水保水性強、有機質豐富、灌溉方便、坡度平緩、陰坡、交通便利的地方。
  2.2    深墾清理
  深墾清理是筍竹兩用林豐產的關鍵技術,能夠促進鞭芽數量的增加,減少跳鞭,有利于孕筍及成林。全面清除林地內的雜草及灌木,在出筍成竹的同年7—8月對林地進行1次翻耕,翻耕深度不低于25 cm,保持土壤表層的土質疏松、水肥適宜。翻耕過程中避免損傷健壯的鞭芽,及時挖走衰老、死亡的竹鞭以及灌木的樹蔸。每年都需劈山,將竹林內的雜草及灌木劈倒,清理干凈。
  2.3    科學施肥
  根據竹林對氮、磷、鉀的吸收比例,適度調整氮、磷、鉀肥的施用量[3]。有條件的地區提倡測土配方施肥。施肥種類為有機肥、復合肥等。筍竹兩用林每年施肥3~4次,分別為筍前肥、筍后肥、還葉促鞭肥與孕筍越冬肥。筍前肥以氮肥為主,在春季發筍前施用,主要為新竹提供營養,促進出鞭。筍后肥以氮肥為主,在新葉展葉時施加(約6月中下旬),及時補充新竹生長所需要的養分。還葉促鞭肥以鉀肥和氮肥為主,在竹林換葉期間施加,以促進行鞭、筍芽分化、肥大,提高來年發筍率。孕筍越冬肥以磷肥和氮肥為主,在孕筍越冬時施加,主要目的是增加土溫,促進春筍出芽[4]。
  施肥方式有溝施、鋪施、伐篼施、穴施4種,其中以溝施和穴施為宜。溝施:每隔2 m開一條深20 cm、寬20 cm的溝,肥料施入溝內后覆土壓實,以減少肥料的揮發。穴施:在竹稈基部上方30 cm處開一條深20 cm、寬15 cm的半月形溝,肥料施入溝內后覆土壓實。   2.4    適度鉤梢
  鉤梢即用鉤刀將竹梢砍掉。鉤梢可以改善竹林的光照條件,促進鞭芽孕筍,提高木材質量[5]??诚碌闹裆铱杉庸こ晒ぞ撸黾咏洕б?。筍竹兩用林多數為大徑林,枝粗葉茂,容易受到冰雪的危害,提前鉤梢可以減輕冰雪危害。
  2.5    調整竹林結構
  留筍育竹是調整竹林結構的根本性措施。在林分出筍高峰期,選擇健壯、粗大、鞭深且分布均勻的竹筍留作種筍,挖除其余竹筍。在非孕筍的冬季砍伐老竹,適當采伐生長6 年左右的元竹,采伐數量不得超過總數量的15%,同時保證1~4度竹年齡組成比例在3∶3∶3∶1左右。
  2.6    科學采筍
  采筍分為冬筍和春筍的采收。冬筍一般在立春前采收,采收質量超過150 g的筍,采收后覆土壓實。挖筍方式有2 種,分別為全面翻土挖筍和開穴挖筍。全面翻土挖筍在深耕時進行,采挖時要順著竹鞭的方向進行,避免損傷竹鞭。開穴挖筍是在表面泥土開裂、松軟的地方開穴,挖筍時同樣要避免損傷竹鞭。春筍采挖時竹筍已出土,主要采收地表高度20 cm以內的筍,其余長勢健壯、無病蟲害的筍適量留于成林培養。
  2.7    病蟲害綜合防治
  2.7.1    病害。元竹病害主要有元竹黑腐病、根腐病、竹稈銹病,一旦發現病株即連根挖除,并適當培土、施肥,以防竹林衰敗。挖下的病竹應適時燒毀,以防止病菌擴散。竹林密度對病害的發生有一定影響,密度過大時易加重病害的發生。因此,應合理密植,適當砍伐,加強竹林經營管理,以減少病害的發生。當病害嚴重時,可使用化學藥劑進行防治,常用的化學藥劑有敵銹鈉、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等。同時,加強母竹的檢疫工作,防止病竹的引入。
  2.7.2    蟲害。元竹蟲害主要有竹筍夜蛾、竹螟、蚜蟲、泉蠅、竹蝗和一字竹象等。蟲害較輕時可采用物理和人工方法進行防治:一旦發現蟲害,及時將病竹、病筍清除,以降低蟲口密度;在竹林內懸掛殺蟲燈以誘殺害蟲;在蟲害部位涂抹煤焦油和柴油的混合物;加強竹林撫育管理,中耕除草,消滅幼蟲。蟲害嚴重時,可采用化學藥劑進行防治,常用化學藥劑有80%敵敵畏乳油、辛硫磷、滅蠅胺、吡蟲啉、甲基托布津、百菌清、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等。
  3    參考文獻
  [1] 羅俊榮.不同立地條件對元竹生長的影響[J].現代農業科技,2015(13):192.
  [2] 余斌.竹筍廢棄物發酵料在肉羊飼喂中的應用[J].中國畜牧業,2016(5):43-44.
  [3] 胡文婷.元竹筍竹兩用林管理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4(14):146.
  [4] 范偉青,王炳華,嚴志偉.不同方法施肥對毛竹竹筍產量和新竹質量的影響[J].林業科技通訊,2018(2):9-12.
  [5] 方書清.筍竹兩用林豐產經營技術[J].安徽農學通報,2016,22(2):86-8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8/view-14949805.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