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基于教材內容的史料教學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陳娜

   [摘要] 運用史料進行教學的研究成果豐碩,而如今在課改的背景下,如何充分挖掘教材內容,促進學生閱讀能力與史料分析能力的培養,仍是高中歷史教學需要認真研究與思考的問題。本文以重慶市文綜高考題為出發點,針對考生答卷中出現的分析史料、術語表達能力等問題提出具體應對建議,從而促進學生思考歷史問題、閱讀歷史史料、歷史思維能力等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 史料教學 高中歷史教材 閱讀能力 史料分析能力
  
  一、史料教學研究的重要性
  史料是構建歷史學的原始素材,也是人們認識和評價歷史的源泉和依據。所謂史料教學,即注重史料的選擇、甄別、分析、判斷與運用,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自身的探究活動來探討歷史問題,習得并掌握一定的歷史研究方法,形成一定的歷史觀和價值觀。它是一種行之有效的中學歷史課探究性學習教學模式,它代表著歷史教學的發展趨勢。
  就歷史學科的特點和素質教育的要求而言,歷史教師必須切實重視史料教學。與此同時,高考命題的指導思想是以能力測試為主導,考查考生對相關課程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一切的本源都是教材中的主干知識。因此,從這一角度出發,歷史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期間,可根據教材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等各項能力,幫助學生更好的實現《大綱》所提出的要求。目前,關于史料教學的科研成果豐碩,本文嘗試從文綜高考卷試題角度出發,通過評閱大量考生答卷情況分析如何“史料解析”,充分挖掘教材內容。
  目前,中學生的閱讀動機及目的較為被動,較多地來自外界的要求和壓力,這種要求和壓力與枯燥的應考訓練結合起來,讓學生感到身心疲憊,毫無樂趣。然而閱讀應該是一種個性化的自主行為,反思我們的閱讀教學,學生必須是自主閱讀的主體,整個閱讀過程中應該有學生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應該是一種探索和創造,應該伴隨發現和質疑、聯想和想象、反思和批判。中學生的閱讀現狀所透露出的問題,通過新課改的深化,相信可以有效提高閱讀教學的質量。
  二、從高考文綜題分析高中生學習歷史所存在的問題
 ?。ú牧希敖现圃炜偩衷齑瑥S1868年已著手制造螺輪蒸汽艦了。螺輪蒸汽艦是1845年――1850年間在歐洲推廣使用的,1850年以后被用于軍事?!报D―摘編自徐泰來《中國近代就史記》。
  克服技術落后是一個巨大的困難,尤其是當那些西洋顧問和教習自己就不很專業時,更是如此。自強規劃所創造的槍炮船艦性能極其低劣,這就導致需要不斷從國外購買船炮。――[美]徐中約《中國近代史:1600~2000,中國的奮斗》。
  根據材料二,歸納洋務企業制造軍艦的技術狀況。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洋務運動,外部的原因。
  以上是摘自2010年重慶市文綜卷三十七題材料與問題。三十七題第二問(以下簡稱本小題)考察學生對史料的正確理解,同時聯系教材中所學知識點,分析材料二所述現象的外部原因。筆者大致總結出學生易出現以下問題:
  分析史料能力不強。部分學生完全沒有理解材料所述內容,誤認為江南制造總局造船廠建造羅倫蒸汽艦領先于世界,時間順序顛倒,同時回答問題不全面;理解問題能力不佳。占很大比例的學生將“西洋顧問與教習不專業”作為洋務企業的技術狀況解答,而在回答外部原因卻并無提及;歷史術語表述不規范。部分學生將“資本主義”和“帝國主義”混為一談,沒有意識到在1865年帝國主義并沒有形成,歷史概念不清晰。究其原因,主要是學生閱讀材料有效提取信息的能力不強。那么,如何提高學生這方面的能力,促進學生的發展呢?
  三、針對問題提出的教學建議
  通過上述分析,不難發現學生答題失誤點集中在不知如何將所看到的材料與所學相關知識點相結合,不能很好的確定答題范圍和答題重點,致使所表述的答案空泛、繁瑣,導致失分。因此,教師可針對這一現象,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加強史料教學,將材料與教材有機結合,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材料,學會運用歷史知識,更重要的是通過對史料的講述、解釋、分析,要讓學生從中觀察和體會到運用史料的方法,學會通過史料來判斷分析歷史問題。
  具體來說,教師在進行史料教學設計中,應有以下幾個教學任務:
  第一,讓學生了解到我們平時所學習的歷史知識(主要包括歷史教材和教師課堂中所講述涉及到的歷史知識)是對記錄、反映歷史事實的各類材料進行研究的結果,是人類借助史料而對歷史本身形成的認識。這些歷史知識是有根據的,其根據就是史料。即讓學生形成“論從史出、史論結合”的思想。
  第二,讓學生知道,歷史知識來源于史料,但史料并不等于歷史知識。人們對于史料的搜集、整理、辨析不同,對史料的認識也就有所不同。學習是要有質疑的精神,要通過對歷史知識的研習,形成對歷史事實正確的認識,也就是說,學生不僅要知道“是什么”,還要知道“為什么”。例如人教版歷史教材(必修一)《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中提到秦漢的中央官制概括為“三公九卿”,學生不僅僅要明白三公九卿是什么,職能是什么,還要學會多思考,為什么會制定這樣的官制,對于歷史的發展有何影響。同時,學生也應明白,九卿并不一定是九個人。
  第三,給學生提供一些復雜地、研究性的練習,讓學生通過分析史料料培養判斷、辨析、比較、概括的能力。由于歷史知識縱橫交錯,人類的進程史不可斷然分割,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我們都應考慮。例如鴉片戰爭前夕國內情況如何,國際情況又怎樣;十九世紀五六十年代中國爆發了太平天國運動而其他國家情況又如何。在復習世界史時要注意與中國史聯系比較,在復習中國史時要學會放在世界歷史發展的進程中去分析、解釋中國社會歷史的變化,這樣才能完整系統地掌握歷史知識。而2010年重慶市文綜高考卷三十七題就充分體現和考察了中國史與世界史的有機聯系。總之,通過這樣的縱向聯系,橫向比較,立足中國,放眼世界,那么沉睡的歷史必然會“立體”起來,“鮮活”起來,這樣的歷史復習也必然會生動、有效。
  參考文獻:
  [1]范光明.史料教學淺談[J].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04,(7).
  [2]張靜軒.關于高中歷史史料教學現狀的調查與分析[J].歷史教學,2007,(8).
  [3]張小亞.談新課程背景下的史料教學[J].新課程研究,2009,.
  [4]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實驗)[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5]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歷史必修一).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9).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008528.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