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淺談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現狀及應對策略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孫贊蘭

   [摘要] 針對當前我國職業教育發展中暴露出來的問題,筆者試圖通過理性分析和探討,找出對策,為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生存、發展和壯大提供依據。
  [關鍵詞]高等職業教育 核心競爭力 學生職業技術素質 實踐能力
  
  高等職業教育作為高等教育體系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兼具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的雙重特色。目前,我國高職院校的發展面臨著多重的挑戰:我國高等職業教育長期以來基礎比較薄弱,市場導向作用不強,傳統的辦學模式和教學方式不能適應激烈的市場競爭,在招生、教學、學生就業等方面出現了暫時的困難。高職院校要生存、要發展就必須拓寬思路,創新辦學模式,緊緊依托市場需求,將提高學生職業技術素質和實踐能力結合起來,全面打造自身的核心競爭力。
  一、當前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現狀
  1.生源萎縮,學生綜合素質下降。高職院校面臨嚴重的生源不足問題,這也是受高等職業教育“先天”劣勢影響的必然結果,許多考生把進高職院校視為與普通高校無緣的一種迫不得已的選擇。有許多高職院校出現學生被錄取但就是不報到的現象,導致高職院校為了招滿學生,必須降低錄取分數,隨之而來的是生源質量的下降,這無疑為以后的教學工作和學生管理工作埋下了隱患。
  2.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越來越難做。首先,現在的青年學生是在市場經濟背景下成長起來的,他們經濟意識增強,理想觀念趨于現實化,擇業取向偏重個人發展和經濟利益。其次,學生思想道德觀念和行為價值取向卻較為混亂,呈現出多樣化、多層次的新特點。第三,現在的學生絕大部分是獨生子女,他們的生活優越,備受父母的疼愛,缺乏艱苦的鍛煉,不懂得要為別人做出奉獻和犧牲,對奉獻和索取缺乏正確的、深層次的理解。
  3.教學質量下降。高職院校由于學生的知識基礎薄弱,思想上又有一定的負擔,一種畢業后沒有出路的憂愁和恐慌控制著他們,反映在學習上便是厭學、逃學、注意力不集中等,這就嚴重阻礙了學生主體性、積極性的發揮,同時也使得教師難以很好地發揮自己的教學水平,從而使得職業院校的教育教學質量下降,導致職業教育出現惡性循環。
  二、高等職業院校需要通過打造自身核心競爭力獲得自我完善和發展
  1.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打造學校核心競爭力的基本前提。第一,建設一支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素質優良、專兼結合、相對穩定的高等職業教育師資隊伍,是培養高職學生職業素質的保障。擔任這樣的新角色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不但要有豐富的知識,而且要研究學習方法、懂得學習的心理過程,要熟悉相關的信息通道、會使用信息工具,這樣才能肩負學習引導者的重任。第二,轉變教師的教學角色。教師的作用是評估、判斷、建議和指導,強調創造出師生互動的社會交往的仿真情境,采用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諸如項目教學法、引導文教學法、模擬教學法、案例教學法及角色扮演法等。
  2.合理設置專業,積極進行課程改革是打造學校核心競爭力的基礎性工作。第一,專業設置充分反映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和新方法,根據不同專業的要求和市場的變化,實行模塊組合,增強課程的靈活性和適應性,以滿足學生從業、升學和個性發展的需要,構建適應經濟建設、科技進步、個人發展的具有高等職業教育特色的教育體系。第二,課程改革是高職教學改革的基本要求。以培養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為主線,根據生產技術特別是職業技術發展趨勢,對課程進行科學、合理地改革,課程設置要充分體現高職院校的特色,注重基礎課、專業課、實踐課“三合一”。
  3.校園文化建設是打造學校核心競爭力的根本保障。這種校園文化是什么?通俗說淺層次是物質文化,中層次是制度文化,而深層次是精神文化。而學校的精神文化,是我們校園文化建設的核心,我們通常講的是校風,校風好比老湯,好的校風會影響學生的一生。
  三、強化實踐,將提高學生職業技術素質和實踐能力結合起來
  1.高級技術應用型人才的產生源于理論技術在實際生產過程中的運用。高等職業教育培養目標理應以掌握實踐技術為主,高等職業教育課程應使學生具備掌握實踐操作技術所必需的理論基礎以及相應的應用能力。我們反對“學科本位”的指導思想,但并不是一概排斥學科建設。當然,這種學科應該是技術型學科或是能為形成技術應用能力服務的學科。
  要打破沿襲學科教育的傳統職業教育模式,將高等職業學歷教育和高級技工教育模式有機融合,揚長抑短,優勢互補,完成了三個重組。一是課程體系重組,即突破學科本位模式,建立以職業能力為本位的人才培養體系;二是師資重組,使以知識傳授為主和以技能操作見長的兩類教師強強組合,共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專業技能,為培養能工巧匠的大學生打下了基礎。三是德育智育重組,即將德育融入知識傳授和技能培養中,使學生在增長知識和掌握技能的過程中,學會遵守職業道德和行為規范,學會如何做人。
  2.強調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所應掌握的主要技能。不僅要在技能性質上與中等職業技術教育、職業培訓區別開來,而且要避免在加強技能訓練的正確要求下,產生技能錯位現象。這種現象在當前高等職業教育中已經存在。
  要發揮實踐性教學優勢,增強教育工作的可操作性。把課堂教育工作與實踐性教育有機結合,把學做人和學技能結合起來,確?!半p高”人才真價實。學校應該充分利用各類實踐性教學資源,鼓勵學生在學習中實現專業特長的發揮和個性發展,有針對性地開展如“特色技能比賽”、“大學生職業生涯設計主題教育”、“青春創業行動SYB培訓班”等活動;使學生在實踐中增長才干,提高素質。
  3.在高等職業教育課程中,不能籠統地強調技能的比重,而是應加強創造性智力技能的培養。高職學院應在高度重視實驗、實習、社會服務等實踐性教學環節的同時,切實加強對學生的職業道德、職業能力、創新意識的教育,把受教育者培養成為綜合素質較高的人,是高職院校提高其畢業生市場競爭力的出路所在。積極探索具有高等職業教育特色的實踐教學的教學模式和評價方式,使實踐教學的內容與國家制定的職業分類和職業資格標準相適應,積極推行學歷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兩種證書的投放。積極組織學生參加職業資格認證和職業技能鑒定的考核,提高學生綜合職業素質和就業能力。
  
  參考文獻:
  [1]劉蘭明.高等職業技術教育應走特色發展之路[J].職業技術教育,2000,(27).
  [2]曾玉清,胡志剛.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發展定位的實證研究[J].湖南社會科學,2005,(04).
  [3]沈力勻.20年回眸――高等職業教育的探索與創新[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4]侯靜,王庭寬.談高等職業教育面臨的挑戰及對策 [J].教育與職業,2006,(24).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010301.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