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家本課程:洛陽新區教育的一個創舉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張 欣

  如何實現學校和家庭的互動,更好地促進孩子們的健康成長?這是一個正在困擾著許多教育工作者的問題。洛陽新區教育局開設的“家本課程”,在這方面做出了很有價值的的嘗試。
  “家本課程”是校本課程的延伸,它以學校教育為核心,以此輻射家庭教育和社區教育。這就像是一個圓,起始點均在學校,卻連接起了家庭和社會這些環節或鏈條……
  
  家本課程的緣起:“刀尖上的舞蹈”
  
  從洛陽八中實驗初中向南五公里,就是世界文化遺產龍門石窟。步行能讓學生們獲得體能訓練;學生們在白居易陵園打掃衛生,以此換取免費入園的實惠,既能讓學生們知道文明旅游應自覺自律,也懂得了“沒有免費午餐”的道理;徜徉于白居易詩詞碑廊,既可飽覽真隸篆草不同書法之作,也領略了中國文字的淵源演變;拜謁白居易墓,追憶一代先賢巨匠,大唐情事也會讓學生們重溫那段歷史;中午野餐,正好講一講野外生存知識,“不留任何垃圾、不傷一草一木”的勸導也不失為一堂生動的環保教育;而后去龍門東山看地質巖層,是很好的地理教學;龍門山,伊河畔,千古不易的生態環境,讓一路走來的學生們見識了地質生物的此消彼長……
  這,就是我們策劃并編寫出的一個帶有探索性質的活動方案。見此方案,眾口一詞都說好,但一涉及實施,大家都有了畏難情緒,都有種臨淵履冰的感覺。2004年,全國接連發生了好幾起校內外群死群傷的安全事故。當時,河南省教育廳、市教育局接連不斷地星夜下文,對集體外出既不提倡更不允許,用詞之嚴厲前所未有。
  這一綜合性探究課方案,是由教育局主持由洛陽八中實驗初中多學科教師按新課改要求研究、創設和編寫的。禁令面前,教育局該怎么辦?難道也一禁了之?否則,如有閃失,撤職查辦必殃及一干人等,那將是不能承受之重,任何解釋都將為時已晚。于是,大家都在觀望我的態度,迫使我必須在兩難之下作出抉擇。想課改之艱難,再想學生的安危風險,當時的我確實猶豫再三,舉棋不定。
  課程改革,需要堅定的執行者。如果有意外,最壞的結局也無非是棄官重執教鞭。這讓我反而感到某種坦然。旋即,我便拍板決定實施這一方案,并且再三聲明:“出了問題我負責?!迸R到方案付諸行動的頭天晚上,我失眠了。但凡想到學生的安全問題,那種焦慮無以言表。此前,曾有同事說:“我們何必在刀尖上跳舞呢?做有風險,不做沒有任何風險。我們沒必要在涉及學生安全這一刀尖上跳舞,把自己置于危險的境地?!?
  此言不虛??烧鎸嵉膽B勢又讓我們別無選擇――幾十所學校的師生們正在看著我們,難道我們全力推進的課程改革就這樣見風不見雨?我們的誠意又在哪里?然而,萬一出事怎么辦?深夜,我拿起電話與班子成員一一通話,讓大家明天務必放下其他任何工作,在通往龍門石窟的重要路口值勤站崗。隨即,我又把電話打給教研室主任,讓他帶領所有教研員同期前往學生明天活動的白園等處,目的就是當好安全員。在通知學校校長時,我特別強調“老師一個都不能少”,要求教師們務必完成易出事故地段的安全守護任務。而且,我要求大家務必做到“內緊外松”,無論如何都不能妨礙學生們野外活動的愉快心情……打完這些電話,已是凌晨時分,我幾乎徹夜未眠。
  令人無比欣慰的是,這一大型戶外活動不僅效果奇好,而且一切順利,無任何意外發生。莫名其妙的是,第二天我就開始生病,而且一病十天。帶病上班的那些日子里我深感后怕,對許多人都說過“以后咱再不做這勞神、勞力更勞心的事了”。大家深有同感、無比真摯地附和著說:“咱再不敢在涉及安全和收費這一刀尖上跳舞了。盡管是改革,稍有閃失代價太大?!?
  我一始作俑者,風險自擔無需解釋,萬一連累大家我心何安?事實上,這種利用校外資源進行綜合性實驗的嘗試就此偃旗息鼓,而我自己則始終于心耿耿、難以釋懷。這么好的課改項目怎么就做不下去呢?我的同事們也有類似看法:不干,又真不忍心放棄,因為綜合性探究活動課真是一件好事。不能如愿以償,似乎可以歸結為教育和現實的集體浮躁,事實上我們同樣面臨著“安全、收費和應試質量”這三座大山的擠壓。棄之不舍,愛亦無能,總有別樣滋味在心頭,卻又總有一種萌動的期盼。每見學校申請集體外出活動的報告被擱置不予批準的時候,我的內心就遠不只是一種酸楚,甚至有種憤懣。我常對大家說:“體育課怕孩子磕著,外出活動怕孩子傷著,集體活動怕出意外事故,我中華民族的下一代難道真要變成虛弱得不堪一擊的溫室生物?”
  尋找出路下,我們把視線最終投向了學生家庭。能不能借助家庭的力量來完成學校課程標準中亟需完成的部分教學內容?學校,固然有安全、收費等顧慮,但與學生家庭聯手互動,是否能夠兼收“課程改革、提高素質教育質量和培養學生成才”這三重之效?
  在縝密論證下,我們將這種思考或嘗試姑且稱做“家本課程”。我們的表述是,“家本課程”是校本課程的延伸,它以學校教育為核心,以此輻射家庭教育和社區教育。這就像是一個圓,起始點均在學校,卻連接起了家庭和社會這些環節或鏈條……
  “家本課程”概念的提出,不僅讓我們的眼界豁然開朗,還讓我們在糾纏難解、見仁見智的不同教學理念中真正找到了可以駕馭的感覺,有種“眾里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驚喜。由于有了“家本課程”,洛陽新區的中小學教育教學的課程層級,事實上就比國家規定的三個課程層級又多了一個層級,即國家課程、地方課程、校本課程和家本課程。由此,我們的工作更有某種預見性,因為我們的舉措行止都像是在觀看一盤棋局,足以謀定而后動。
  
  家本課程的構成元素與實踐案例
  
  在我們的實踐中,家本課程是校本課程的延伸,是在學校的指導和建議下,由學校、家庭即教師、家長和學生依照成型方案共同完成的探究性課程或活動課程。
  我們先后發動并主持創設、編寫、組織實施了“家校聯歡”“走進洛陽隋唐遺址植物園”“參觀洛陽八路軍辦事處”“銀杏山莊探秘”“龍門海洋館探秘”“洛陽牡丹花會尋芳”“河洛跳繩節”等一系列家本課程或活動,不但有效地落實了課改中綜合性探究課的教學要求,更重要的是還引領了千千萬萬個家庭的健康生活,收獲了許多鮮活生動的幕后花絮,甚至不乏意外之喜。
  以下,是我們洛陽新區教育幾個家本課程案例,簡介如下:
  ▲“集美家居”杯首屆河洛跳繩節
  課程目的:通過學生、家庭全面參與跳繩活動,促使學生掌握基本的跳繩知識和運動技能;跳出健康,跳出快樂,跳出和諧;養成堅持鍛煉的習慣,提高學生對個人健康和群體健康的責任感;發揚體育精神,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積極進取、樂觀開朗的生活態度;樹立運動第一、健康第一的觀念,倡導全民健身,營造健康家庭;豐富家庭假日生活,引導家長健康消費;“小手拉大手”共創和諧社會,倡導每天鍛煉一小時,精神振奮一整天,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輩子。
  課程內容:跳繩的歷史起源,跳繩的健康科學數據,跳繩對身體健康的益處,跳繩的方法,技巧跳繩的競技規則等知識,還有學生及家長的跳繩記錄、跳繩感受,校外遇到意外或非法侵害時的避險及預防傷害的方法、技巧、知識。
  ▲龍門海洋館探秘
  課程目的:科學合理安排假期生活,倡導家長與學生理智消費。在游覽洛陽龍門海洋館的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崇尚科學、珍視環境、愛護生物、深化親情教育。利用該館科技展示廳和內陸少見的海洋生物開闊學生的視野,豐富教師教學資源,擴展學生知識領域,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人文素養。以《科學》和《生物》課程標準為參照編制課程內容,為學生提供最直觀且可以互動的教具,為家庭的假期消費作出有益引導。

  課程內容:設置地理環境、風沙防治、機械運動、聲、光、電、磁、力等科學知識的實踐環節,安排海洋生物的形態、運動與行為、繁殖發育與生存環境的觀察與探討環節,融入人與自然的生存體驗與反思空間,滲透現代生物科學技術、科學精神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教育。
  ▲走進洛陽隋唐城遺址植物園
  課程目的:讓家長和孩子一起感受大自然,領略隋唐遺風:鏤空的城墻剪影、精致的亭臺樓榭、嶙峋的泰湖山石……感受家鄉洛陽的新變化,激發學生對家鄉的熱愛之情;語文、地理、生物學科知識的巧妙滲透,拓展學生學習方式。
  內容設置上參照地理、生物、語文、英語課程標準編制,充分開發可以利用的社會資源編入課程,設計探究性題目。如判斷水流的方向、水渠中水閘的設計等這類課堂上較為抽象、實物觀察更為直觀的體驗題目,讓學生和家長共同探究完成。
  課程的實施利用“十一”黃金周假期時間,由家長和學生共同完成,不影響學生在校學習時間,家長也有時間參與。通過學生的作業達成度、實施過程中的表現、音像資料及實施后自我評價或感言等,教師、學校、學生、家庭在豐富知識的同時,也能收獲親情。
  ▲“永恒的文明”
  洛陽以13朝古都著稱,洛陽博物館數量可觀的歷代文物珍品,形象地反映了洛陽經濟、政治、文化發生和發展的歷史。因地制宜地開展家本課程“永恒的文明”,使學生了解古都輝煌的歷史,感受豐厚的河洛文化,激發他們熱愛家鄉的情懷;走出教室,以更廣闊的視野看歷史,使學生在真實的史料面前,產生對人類歷史的認同感,加深對人類歷史發展進程的理解;駐足前人創造的文明成果面前,讓學生能夠認識古典藝術和精美工藝。
  內容編制上結合歷史、美術課程標準,從洛陽的滄桑巨變看待人類歷史發展,以獲“管中窺豹”的效果。知識篇、探究篇、感悟篇將引領家庭展開實踐活動,增加親情,健康度假,家長和孩子共同成長。
  在時間安排上,利用較長的寒假假期,引導家庭科學消費、合理安排,讓家長和孩子共同度過一個充實、快樂、有意義的假期,促使家庭的學習參與也步入良性循環,學中有樂,樂中有學。
  
  共同參與的“家校聯歡”讓所有人水乳交融
  
  任何教學活動都可以統稱為教育活動,一旦嚴謹、系統、制度化到一定程度,就上升為程序化或程式化的課程,如應試學科課程。我國中小學的教育教學之所以會出現少、慢、差、費的現狀,原因之一就是大家只把應試學科當成課程嚴謹地、認真地去上,而其他教育活動則不被重視,在人、財、物的配置上缺少長效管理,至少是重視不夠、力度不夠。鑒于此,我們把所有的教育教學活動都設計、安排成像應試學科課程那樣去實施,教育教學效果也就有了顯著的變化。
  就拿“家校聯歡”這一“家本+校本”課程來說,它的設置、開發、設計、編寫、組織、實施都按照課程的標準去進行,這一課程化的教育教學活動就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每年的“五一”假期和“十一”黃金周,我們都會安排全區初中的“家校聯歡”課程,每學期一次,三年初中共六學期,這種家?;顒泳陀辛沃唷;顒拥闹黝}是固定的,如初一上學期(“十一”黃金周期間)的活動主題是“我成長、我快樂”;初一下學期(“五一”假期)是“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初二上學期是“成長沒有煩惱”;初二下學期是“藍色暢想”;初三上學期是“時刻準備著”;初三下學期是“慶五四、迎中考、感恩父母、答謝老師”。
  這六個主題都是依據初中學生成長階段的特點而編制的。例如“我成長、我快樂”,即當學生從小學升入初中,進入到一個全新的學習領域時,在“家校聯歡”中用喜聞樂見的形式告知他們初中學習生活的一些事情,使他們在各方面有所準備,能盡快適應初中階段的學習生活。再如“沒規矩不成方圓”――此時的初中生正當價值觀形成的初期,因此規則訓練、法制教育尤為重要,我們采用他們易于接受的節目形式,教育學生要成為一個守法的公民。又如“成長沒有煩惱”――這一階段的學生們正處于人生的第二次斷乳期,生理和心理的矛盾急劇增長,因此大多會遭遇到成長的煩惱。這時,需要我們以潛移默化的形式去告訴他們,要理性地看待事物,要化成長中的煩惱為歡樂,使自己較平穩地度過青春騷動期。又如“藍色暢想”,這一主題是想讓初中的學生展開想象力,對明天充滿憧憬。告訴他們“沒有遐想的人生是不完美的人生”。此外,如活動主題“時刻準備著”和“慶五四、迎中考、感恩父母、答謝老師”,目的都是讓學生們要爭分奪秒地去學好功課,為行將到來的中考秣馬厲兵。
  在上述家校聯歡活動中,我們對節目形式的安排也力求相對固定,即在每場兩個半小時的演出中出現20個節目,其中半數以上屬于新增添的節目。這樣一來,所有初中學生都能參與、經歷和感悟到七十余種節目,始終吸引著他們的注意。而且,我們的“家校聯歡”還要求每位學生在這三年六次的演出中,至少登臺表演一次,給他們提供一個展示自己的平臺。同樣,至少50%的家長也要登臺參與演出,家長、老師、學生同歌共舞,以促進家校溝通、師生溝通和親子溝通。
  在節目的來源上,我們要求漸次加大原創節目的質與量,逐年減少引進或模仿的節目。更重要的是,在這種“家校聯歡”中,各學科課程的教師們還被要求圍繞不同的主題,將本學科的教學內容填充其中,不但要按照學科課程標準完成教學任務,還以此大大拓寬了學科教師的教學思路。
  由于我們把“家校聯歡”當成課程去設計和實施,其整體安排則較為縝密,既沒有在整個課程的安排上喧賓奪主,也不會影響其他教學活動。我們的做法是,既不能影響正常的教學,又要將“家校聯歡”的課程融入于教學之中,因此需要系統的安排。比如,定于“五一”假期的“家校聯歡”活動,幾乎所有的節目都是在放寒假前預先布置好的,家長、學生和老師們可以利用寒假準備節目。同樣,“十一”黃金周的“家校聯歡”,也是在暑假前提前布置的。
  
  家本課程的“命門”不在社會承認而在高層認同
  
  目前,洛陽新區的家本課程由于具備了實施原則和系統化編制,不僅已具雛形,而且被證實為可行。
  其實施原則,除了和其他課程有著相同原則之外,還具備以下原則或標準:
  1. 螺旋式上升原則:例如,繼2007年由我們首創的第一屆河洛跳繩節之后,每年國慶節期間我們都會在跳繩節上不斷推陳出新,對參賽的學生選手不僅有“花樣跳繩”的測評要求,還要有“耐力跳繩”的測評要求,就像考試一樣,有不同等級的綜合測評標準。
  2.化整為零的原則:像河洛文化五千年歷史尋蹤,就是讓學生一點一滴地去做,去收集整理,也就是像蠶吃桑葉那樣,對河洛文化五千年的歷史一點一點地去尋覓、去“消化”。
  3. 創意原則:校本課程中的“家校聯歡”最能體現創意原則,無論是節目的形式,還是節目的內容,甚至臺上臺下的互動,無不激發學生、家長、教師的靈感,以致有激情演繹和創造性的表現。
  4. 調查研究原則:這一原則對學生自主能力的培養尤為重要。洛陽有眾多國家級的科研院所和國有大型企業,還有九省通衢、商賈云集、全國十大市場之一的關林市場,這些都給調研考察提供了豐富的資源。我們編制各類家本課程,意在指導家長和學生組成以家庭為單位的調研小組實地考察,效果極佳。
  在洛陽新區教育界,家?;顒又嗍怯心抗捕玫摹?
  元旦,我們的小學有家校聯歡;春節,有春聯調查;4月的牡丹花會則有國花探究;5月的初中均有家校聯歡,7月則有龍門海洋館探秘等一系列暑假調查研究型家本課程;10月,更有我們一手打造的“河洛跳繩節”。每逢周末,我們幾乎都有形式多樣的家本課程,從歷史尋蹤到關林市場商品流通的調研報告,不一而足。
  在我們看來,雖然不能強硬地要求家長們必須踐行家本課程,但我們可以爭取社會各界的認同,甚至我們還試圖聯合起婦聯、共青團、關工委這樣的組織,以倡議書的形式向千家萬戶倡導家本課程,并喚起大家的共鳴。
  唯有如此,那些富有創新精神并執著于在教育領域探索發現的廣大教師才不會再有“刀尖上跳舞”的恐懼,更不會有“木秀于林”的孤獨。
  責編:唐河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033366.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