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職業院校學生學習動力狀況的調查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王翠榮
摘要:對高等職業院校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習興趣、學習態度及學習情緒情感進行調查研究,可以從中發現高職生在學習動力方面存在的問題,并找出問題產生的原因,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關鍵詞:高職院校;學生;學習動力;調查分析
問題的提出
影響學生學習的非智力因素包括學習動機、學習興趣、學習情緒、學習態度、個性特征等,這些因素組成學習的動力系統,這一系統不直接介入學習,然而可以激發學習的積極性,挖掘學習的潛能,調節學習活動的進行,具有始動、定向、引導、維持、調節、強化等功能。學校和教師應了解學生的學習動力狀況,采取有效的措施優化學生的非智力因素,促進學生的學習。
近年來,伴隨著高等學校招生規模的擴大,高等職業院校也在迅速擴招,且生源復雜,具有下列特點:既有畢業于職高、職專的,也有畢業于普通高中的;學生的高考成績有接近本科線的,也有200分左右的,差距很大。這樣一個特殊的學習群體,在學習動力方面必然存在特殊性。為了解學生的學習動力狀況,并為學校對學生進行有效管理與教育提供依據,筆者進行了此次調查。
調查的基本情況
調查于2005年5月進行,調查的對象是河南農業職業學院一、二年級在校學生,生源來自職高、職專與普通高中。調查涉及農學、種子、園林、園藝、畜牧獸醫、商務英語、旅游英語、計算機應用、電子信息等9個專業。以問卷調查法為主,輔以訪談法。內容包括學習動機、學習態度、學習興趣、學習情緒情感及對以上各方面有影響的因素。問卷設置了30個問題,全部為選擇題,采用無記名的方式要求學生如實回答,并在答題前向學生講明了調查的意義以取得學生的配合。具體統計情況如下:發放問卷1756份,回收有效問卷1668份(以個人信息欄及問題回答有無遺漏為準),回收有效率95%。其中女生占48%,男生占52%;一年級占61%,二年級占39%;普通高中畢業生與職高、職專畢業生各占50%。
問卷的發放對象、學生答題的態度、結果數據的統計與訪談情況表明,此次調查能夠較客觀地反映我院高職生的學習動力狀況。我院具有五十多年的校史,面向全國招生,升格前是國家重點中專、省屬學校,因此,調查結果在同類院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調查的結果
學習動機學習動機是指由學生的學習需要所引起的、直接推動學生進行學習活動的內部動力,是學生進行和維持活動的主觀原因。學習動機在學習活動中的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學習動機決定學習方向。一個人只有明確了學習的目的和方向,才會進行學習活動。第二,學習動機決定學習進程。學習動機的強弱直接影響到學習進程的穩定性與持久性,一個有著強烈的學習動機的人在學習過程中會表現出堅強的意志和認真的態度。第三,學習動機影響學習效果。具有較強學習動機的人一般學習成績較好,在學習動力系統中,學習動機是核心,了解高職生學習動機的內容與特點是對其進行教育和指導的重要前提。由表1可知,我院高職生的學習動機有以下特點:(1)學習目的明確,學習動機健康向上。但選擇為社會服務、實現自我價值高層次動機的學生一年級占50.8%、二年級占59%。這說明高職生的學習動機層次有待于提升。(2)大部分學生有遠大的職業理想和明確的奮斗目標。但選擇“有工作就行”這種低要求的學生也占到20%以上。這是因為高職生中有一部分學生入學成績很低,在中學階段學習一直處于中下等,其成就動機弱、自我期望值低,只求生存和自立。(3)二年級學生在學習目的、職業理想、奮斗目標方面比一年級有所提升。這顯示出隨著年齡的增長,高職生的思想也在成長,學習心理也趨于成熟。
學習興趣學習興趣是學生力求探索研究事物并帶有強烈情緒色彩的認識傾向,它推動學生認識事物、獲取知識、探究真理,從中體驗學習的樂趣,可以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變得主動,從而獲得更好的學習效果。學習興趣一般分為直接興趣和間接興趣兩種,直接興趣是由客觀事物或學習活動本身所引起的,間接興趣的產生主要取決于活動的目的、任務或活動結果對個體的意義與價值。由表2和表3可知,為數不少的學生學習熱情不高,更有一部分學生對學習失去興趣。從“影響學習興趣的因素”的調查結果可知上述現象存在的必然性。學生對自己所學的專業、開設的課程不滿意,對自己所學的專業不了解,沒有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等問題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習態度學習態度是學習者對學習較為持久的、肯定或否定的內在反應傾向,通??梢詮膶W習者對待學習的注意情況、情緒狀況、意志狀態等方面加以判定和說明。學習態度由認識、情感和行為意向三種心理成分構成。認識成分是指學生對學習活動或所學課程的一種帶有評價意義的認識與理解,反映學生對學習價值的認識,是學習態度的基礎。情感成分是指伴隨認識而產生的情緒或情感體驗,如對學習喜歡或厭惡等,由于情感本身反映學生的學習態度,因此情感成分是態度的核心。行為意向成分是指學生對學習的反應傾向,正確的學習態度對學習起積極的組織作用,可優化學習效果,不良的學習態度對學習活動起消極的瓦解作用。筆者就構成學習態度的三種心理成分設計了10個問題,調查結果如表4所示,高職生的學習態度不容樂觀,只有80%的學生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有20%的學生認為當前的學習對今后的生活與工作不重要;高職生的學習情感、學習情緒不穩定,很多學生存在厭學情緒;高職生的學習行為意向也令人擔憂。另外,高職生的自我控制力差,大多數易受環境干擾而輕易放棄自己的學習安排。高職生的學習態度存在的嚴重問題是由多種原因造成的。首先,學習動機不強直接制約著學習態度。其次,影響學習興趣的因素也同樣影響到學習態度。再次,部分入學成績低的學生在中學階段飽受應試教育之苦,在升學壓力下的學習毫無樂趣可言,早已產生了厭學情緒。
學習情緒情感情緒和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態度的體驗,是人的需要是否獲得滿足的反映。人們總是在一定的情緒和情感狀態下學習的,情緒和情感作為一種非智力因素,對人們的學習活動有著重要影響。愉快、歡樂的情緒能極大地激發學習者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習者的學習積極性,使人的大腦高度活躍,思維清晰,注意力集中,處于樂學狀態,對學習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憂郁、焦慮、悲哀、恐懼等情緒會抑制學習者的學習熱情,使人情緒消沉,注意力分散,記憶力下降,學習效率降低,對學習起消極干擾作用。筆者通過問卷讓學生自評其情緒狀況,有67%的學生經常有焦慮情緒(非心理學標準),有63%的學生經常感覺郁悶,有57%的學生自認為學習情緒不穩定。適當的焦慮和郁悶情緒并不影響學習,不過在訪談中筆者了解到,部分學生受到以上消極情緒影響的原因主
要來自于人際關系和就業的壓力。
結論與建議
調查結果顯示,高職學生學習動力不足,部分學生學習動機層次低,缺乏學習的內在需要,學習興趣不濃、學習態度不良普遍存在于高職生中。高職院校要改變這種狀況,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第一,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培養成就動機。需要決定動機,成就動機是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礎上產生的,是激勵個體樂于從事自己認為重要的或有價值的工作,并力求獲得成功的一種內在驅動力。學校應從新生入學開始,對學生進行理想教育,引導學生樹立起清晰的人生目標,明確自己的歷史使命,增強社會責任感。同時,還要進行專業思想教育,使學生對自己所學的專業有實質性的了解,明白主攻方向,學有選擇,學有目標。這樣將會使學生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從而激發內在的學習需要,形成強有力的學習動機。
第二,加強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指導學生制定具體的學習與發展計劃。學校應開設職業指導課,引導學生制定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確立自己的職業目標,并且明確實現該目標所需要的知識、能力、技能。在此基礎上,要求學生定出高職三年具體的學習發展計劃。計劃要切合自身實際,應既高于現實,又能經過一定的主觀努力加以實現,可以年、月、周為規劃單位。這樣遠大的人生理想與長遠的職業目標便分解成了具體的階段性目標。學校應采取一定的措施對學生目標計劃的實施情況進行監督指導,及時給予表揚或批評,也要引導學生對自己目標實現的情況進行自我檢查、自我獎懲。當學生不斷地實現階段性目標,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后,就會激發出更加強烈的學習動力。
第三,引導新生盡快適應高職的學習和生活。首先,學校應借入學教育之際,讓學生認識到高職教育培養的是社會經濟發展最急需的人才,他們的前途無限廣闊,消除部分學生對高職的偏見,從而在心理上接納高職教育。其次,學校要做好新生的思想工作,使學生認同和接納學校。要教育學生對高職的學習有一個理性認識,坦然面對現實,安排好自己的學習和生活。再次,學校應注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幫助學生掌握合適的學習方法。進入高職后,自主學習時間和空間大大增加,這就要求學生有較強的自我控制能力,學會合理支配自己的學習時間,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學??赏ㄟ^多種途徑向新生介紹學習方法、學習經驗,教會學生利用學校的學習資源。
第四,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做好學生心理輔導與咨詢工作。高職生普遍存在一些心理不適,如學習情緒不穩定,對就業存在焦慮,心情時常郁悶,對高職教育和學校環境不能認同,感到失落和自卑,受到來自人際關系或情感方面的困擾等等。因此,學校應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舉辦有針對性的專題講座,開展“心理健康活動月”,大力宣傳心理健康知識,讓學生認識到健康的心理對成長成才的重要意義,培養學生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識,學會調解情緒,掌握人際關系技巧,沉著應對學習與就業的壓力。學校還應通過各種形式的心理咨詢、班級輔導、心理行為訓練等途徑為學生提供及時、有效、高質量的心理健康指導與服務,幫助學生消除心理困惑,克服學習與生活中的困難,樹立樂觀的人生態度,健康地成長。
第五,加強對學生的學習管理,給學生以適當的約束力。高職生渴望有一個良好的學風,但又缺乏學習自覺性和自我控制能力。教師應加強課堂管理,堅持考勤,對學生的聽課、作業的完成、實踐技能的掌握應嚴格要求,要將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的表現作為學習成績評定的組成部分。學??荚囍贫纫獓栏?,對于平時不學習,寄希望于考試作弊、蒙混過關的學生,要給予相應的處分,甚至開除學籍。唯有如此,才能使學生的學習由他律變為自律,形成自覺的學習行為習慣。
參考文獻:
[1]李山川.大學教育心理學[M].合肥: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1991.
[2]葉奕乾.普通心理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
[3]陳剛.大學學習學[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2004.
[4]劉杰,龐嵐.大學生學習狀況調查及其對高校學風建設的啟示[J].中國地質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3).
作者簡介:
王翠榮,女,河南農業職業學院高級講師,長期從事政治課教學及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0349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