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五步教學法”初探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推進,廣大教師為了提高課堂教學實效,不斷探討各種有益的教學方法。為適應新課標要求,文章結合教學實踐探討初中物理“五步教學法”。
[關鍵詞]五步教學法;初中物理;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 G633.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058(2019)14-0057-02
近年來,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師對“高效課堂”的不斷追求,全國各地出現了多種多樣的課堂教學模式,例如杜郎口中學的“10+35”模式、昌樂二中的“271”模式、圍場天卉中學的“大單元教學”模式等,而這些林林總總的“模式”也許在他們當地是不錯的教學方法,但對我們這些經濟相對落后地區的學校而言,不一定能夠復制。為此,我們組織有關人員進行了調研,并在調研的基礎上,歸納總結出了“五步教學法”,即“課堂引入——問題導演——質疑問難——實驗探究——訓練總結”,實際教學中應根據教學實際靈活運用。
一、 “五步教學法”簡介
“五步教學法”是金城江區教學研究室在汲取各地教學模式優點的基礎上,根據各學??傮w情況,為實現“高效課堂”而找到的一種課堂教學模式。初中物理“五步教學法”的具體環節有:課堂引入——問題導學——質疑問難——實驗探究——訓練總結。在具體教學中,教師通過“課堂引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探究熱情,通過“問題導學——質疑問難”促進學生獲得知識,通過“實驗探究——訓練總結”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提升能力。下面對這五步做簡要的介紹。
1.課堂引入
通過講故事、做實驗、玩魔術等學生感興趣的方式,將生活、生產中的實際情況與學生學過的物理知識聯系起來,并恰當引入這一堂課將要學習的內容,讓學生覺得情境中的物理現象并不陌生,卻無法用已學過的知識來解釋,使學生處于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狀態,將學生內在的學習動力調動起來,為課堂教學的順利展開奠定基礎。
2.問題導學
用問題引領學生學習。“科學始于觀察,思維源于問題”,學生通過觀察情境中的現象,思考其中的道理。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問題”為主線引導學生思考,讓學生在課堂上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感受收獲知識的喜悅。
3.質疑問難
這一環節是問題導學的深化。隨著問題的層層深入,學生就會有更多的疑惑。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為重要……而提出新的問題、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看舊問題,卻需要有創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標志著科學的真正進步?!币虼?,在這個環節中,教師要創設讓學生不斷質疑的環境,教會學生質疑的方法,把學生的思維過程暴露出來。
4.實驗探究
“實驗探究”就是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通過小組協作,動手實驗,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
5.訓練總結
物理還是一門注重與生產、生活聯系的學科,學習知識的最終目的就是要解決問題。在課堂上,教師要盡可能地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適當地做一些練習題并總結方法,使他們快速掌握解決問題的思路。
課堂導入、問題導學、質疑問難、實驗探究、訓練總結這五個環節并不是完全割裂的,既有獨立的一面,又有相輔相成之處,是一個整體。在教學中,可以逐步實施,也可以以某個環節為主展開,無論是哪種方式,最終都是以學生學到知識、提高能力為目的的。
二、“五步教學法”的理論依據
1.最近發展區理論
最近發展區理論認為,學生的發展有兩種水平:一種是學生的現有水平,指獨立活動時所能達到的解決問題的水平;另一種是學生可能的發展水平,也就是通過教學所獲得的潛力。兩者之間的差異就是“最近發展區”。把握“最近發展區”,就要求教師建立兩種發展水平之間的“腳手架”,以幫助學生發展?!拔宀浇虒W法”中的“課堂引入”就是教師通過激情演說(或是表演、展示等)引起學生對已學知識的回憶,使學生站在本節課教學的起點上,同時,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了解本節課要解決的主要問題和教學目標?!百|疑問難”就是在最近發展區中用問題串來盡量縮小學生認知發展的兩種水平間的距離,讓學生分小步走,在逐個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走向希望達到的教學目標。質疑問難過程中,教師設置的問題要能促使學生運用原有的知識進行分析推理,能讓學生在解決問題時主動建構新的知識網絡,從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認知水平。
2.多元智能理論
多元智能理論認為,“智能”是人在特定情景中解決問題并有所創造的能力。每個人都擁有八種主要智能:語言智能、邏輯數理智能、空間智能、運動智能、音樂智能、人際交往智能、內省智能、自然觀察智能。這幾種智能不是單獨存在的,很多時候都是以群體方式運作的,這意味著學生可能在某些方面沒有特殊的才能,如果多種能力整合起來,經過自己努力,會在某一方面有突出的表現。根據這種理論,教師在課堂上如果能引導學生充分討論、積極回答問題、注重動手實驗、反思總結,無形中培養了學生的人際交往智能、內省智能、自然觀察智能等多種智能,突顯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運用“五步教學法”進行教學,學生的語言交流、邏輯分析、空間想象、人際交往、自然觀察等能力都得到提高。
3.腦科學理論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一步發展,人們對腦的結構和功能定位有了新的認識,雖然人的大腦分為幾個腦區,每個區域有各自的分工,但當人處理某一特定任務時,并非只有一個腦區單獨工作,而是幾個腦區用某種方式建立關聯以后協同工作,而這種關聯越深刻就越牢固。腦科學研究還發現,大腦的生理變化是經驗的結果,遵循“用進廢退”的原則。“五步教學法”正是根據這個理論在課堂上讓學生用眼觀察、開口表達、動手操作、動腦思考并通過訓練來總結規律。 三、“五步教學法”的實施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如何實施“五步教學法”,以激發學生學習的內驅動力呢?下面以《壓強》的新課教學為例做簡單闡述。
在“課堂引入”環節,教師給學生講述了 “小身軀大舉動”的故事:一對老人為了拍攝海鷗而陷入海邊的淤泥里,他們越是掙扎陷得越深,一位漁夫駕船經過時進行了援助。起初,漁夫經過多次努力都沒有奏效,最后,漁夫把老人身上的攝影設備取下來,接著趴下自己弱小的身軀,讓兩位老人撐在他的身上才脫離危險。
在學生剛剛為兩位老人轉危為安而松一口氣時,“問題導學”環節緊接而來。教師拋出了一連串的問題:1.兩位老人在淤泥中掙扎時,想抬起一只腳,另一只腳為什么會陷得更深?2.漁夫為什么要先幫助老人卸下攝影設備呢?3.漁夫趴下后,兩位老人撐在他的身上為什么就能擺脫淤泥?這些看似平常的問題使學生答案就在嘴邊,但卻又無法準確地表述,正是“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學生在為漁夫的善舉點贊的同時陷入了深深的思考,為新課的展開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在“質疑問難”環節中,教師讓學生嘗試解釋,并相互質疑答案中不夠完善的地方。例如,有的學生認為“漁夫取下老人身上的攝影設備,可以減小重力,因此容易擺脫淤泥,防止下陷”,但老人掙扎時,想抬起一只腳,重力并沒有發生改變,為什么陷得更深呢? 這一現象說明:“下陷并不是因為重力的原因?!苯處熢龠M一步引導學生思考:“抬腳前后,是什么發生了變化?這會不會是導致下陷的原因?”經過討論后,學生對“影響壓強大小的因素”這一問題會有初步的猜想。
這樣,順理成章地就進入了“實驗探究”環節。這一環節,仍然用問題引導學生思考:1.你打算如何體現壓強的大???2.在多因素問題中,應該用什么科學方法來研究?3.如何控制壓力不變,進而研究壓強與受力面積的關系?4.如何控制受力面積不變而研究壓強與壓力的關系?在不斷的討論中,完善實驗方案,讓學生根據設計好的實驗方案進行實驗。
在“訓練總結”環節中,針對本節課的知識和能力目標,精選和改編了這樣一個題目:“一張報紙平放在桌面上時對桌面的壓強為1 Pa;將這張報紙對折后平放時,對桌面的壓強為 Pa;將這張報紙撕去一半后平放時對桌面的壓強為 Pa?!边@個題目既考查了壓強的概念,又考查了影響壓強大小的因素,還能訓練學生動態分析的能力、運用公式進行簡單計算的能力,可以說是一舉多得。對學習能力更強的學生來講,教師需要準備一些難度更大的題目,但是不宜用綜合性強的中考題當作鞏固練習題。
經過這樣的教學,學生對壓強這個概念有了清晰的認識,對影響壓強的兩個因素及改變壓強大小的方法也有了深刻的理解,在設計實驗方案時還加深了學生對控制變量法、轉換法等科學探究方法的印象,同時也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教學效果
實施“五步教學法”以來,教師結合課堂教學內容,凸顯了自己的教學風格,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在不同級別的課堂教學比賽中嶄露頭角。河池鎮紅七中學牙東京老師運用“五步教學法”教學《探究物質的密度》,復習舊知后,在“課堂引入”環節讓學生鑒別兩杯無色透明液體,比比誰的方法多。學生興趣盎然地說出了自己的方法。教師接著問:“在不拆開紙包的情況下,如何鑒別包在紙里的兩個立方體分別由什么物質組成?”學生犯難了,手只能分出物體的輕重,眼睛又無法看到物體的顏色、光澤,鼻子嗅不出物體的氣味,該怎么鑒別呢?在學生求知未果的情況下,教師用一連串的問題引導學生尋找探究的方法和實驗方案。通過實驗,學生對實驗數據進行分析,得到了結論。整節課思路清晰:課堂引入、質疑問難、實驗探究等自然過渡,學生在收獲新知的同時,又掌握了新的技能,明白了密度的含義和比值定義法。
雖然“五步教學法”在實際課堂教學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需要不斷改進和完善,努力使它發揮更大的作用。一要不斷反思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和問題;二要將“五步教學法”在廣大教師中更深入地推廣,并加以研究;三要不斷總結提煉完善,形成獨特的教學模式。
[ 參 考 文 獻 ]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 廖伯琴.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2011年版)解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ㄘ熑尉庉?易志毅)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354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