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環式”初中物理課堂教學初探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四環式”教學模式是新課程所倡導的一種新的學習方式 ,教師應改變思想 ,大膽放手 ,積極地參與學生的討論,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 ,適時、適度地把握教學節奏 ,調整課堂進度 ,不斷地優化課堂教學結構,不斷地加強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從而不斷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一、 “四環式”教學的涵義
“四環式”物理教學模式中四環指情景設疑、自主質疑、互動釋疑、鞏固練習這四個環節。第一環節“溫故互查,情景設疑”,教師要根據學生練習情況、課堂氣氛適時進行設疑。第二環節“自主質疑,自主探究”,即教師圍繞課堂教學目標,引導學生在第一環節中產生的疑問進行自主質疑,從而帶著問題自主探究。第三環節,“交流展示,互動釋疑”,對自學中遇到的疑難、困惑進行討論,并展示交流收獲 ,合作學習后仍不能解決的疑難,小組長提出來在全班內討論解決,使其生生互動,達到兵教兵的教學策略。第四環節,“鞏固練習,拓展延伸”,這個環節的目的在于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與綜合能力,這也是新時代對全方面發展人才提出的要求,通過拓展拓寬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能結合所學知識有新的體會與見解,進而發散創新思維。
二、“四環式”教學法的教學策略
新課程教學改革研究表明,高效課堂教學必須解決三個方面的問題 :一是“愛學”,即學生學習的能動性;二是“會學”“善學”,即學生自動性和創造性地學習;三是及時“鞏固”,即學生當堂練習,當堂掌握教學目標。據此,高效課堂策略應包括激勵性教學策略,自主性、探究性教學策略,及時“鞏固”、注重效果反饋教學策略。
1.激勵性教學策略。激勵性教學策略就是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的教學策略,把調動學生的內在動力放在首位 ,重點培養學生較高的學習動機,激發濃厚的學習興趣,養成頑強的學習意志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2.自主性、探究性教學策略。自主性、探究性教學策略要求教師創設恰當確切的教學情境 ,激發并指導學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學習,發揮學生的自主能動性,使課堂煥發出勃勃生機與活力。
3.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教學策略。合作學習也叫合作探究 ,是老師學生的共同協作 ,更是學生展示小組學習、個性發展的環節。合作探究形式多種多樣 ,包括個性展示、小組討論 、合作實驗、共同歸納、評估交流等。此環節能激起學生更大的學習興趣 ,達到人人參與、自如展示、少教多學的目的。它能有效地改善學習環境,擴大參與面,提高學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促進學生良好非智力品質的發展。在這一環節中老師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要讓每個同學投入到學習中來,從學習中去感知物理定律、定理、公式的形成過程,去體會物理學家對物理結論的呈現過程,從而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和培養大腦思維。
三、利用新聞報道或者知名電影,創設情景,培養學生探究能力
如:讓學生探究動能與勢能跟哪些因素有關,這樣加深了學生對影響動能與勢能大小因素的認識?!堆虺峭韴蟆穲蟮?,廣州市一市民從16層高的窗戶上扔下一塊香蕉皮,將在樓下打掃衛生的清潔工砸成腦震蕩。一塊香蕉皮為什么有如此大的破壞力?《新民晚報》報道:1990年5月29日晚6時,從沈陽開往上海195次旅客列車經過上海鐵路分局管轄的滬寧線103K區段時,突然從列車左翼飛出一個饅頭,不偏不倚正好打在當班的上海鐵路分局蘇州工務段職工×××的鼻梁上,當場將其擊昏……同學們閱讀后,深深感受到生活中物理知識無處不存在。在此基礎上,還讓學生進行分組探究活動,具體探究的內容是:怎樣有效預防這些安全事故的發生?經過探究總結 ,同學們會感受到禁止高空拋物,禁止行車時亂扔垃圾是多么重要,并使同學們對入民對社會增添了一份責任感。
四、總結
總之,“四環式”物理課堂教學模式就是把學習權利還給學生,將課堂的主角從老師轉變為學生。課堂上能讓學生表達的,盡量讓學生表達;能讓學生做結論的,盡量讓學生做結論。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發表出自己的見解,讓學習的過程由枯燥變得生動,解決了學生打瞌睡、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使學生學得快、記得牢、效率高,從而提高教學質量。通過這種學習氛圍的營造,既鍛煉了學生學科思維能力,和諧了課堂氣氛,縮小了師生之間的距離,由以教為中心向以學為中心的轉變,提升了教師和學生的生命質量和生命境界 ,同時也實現了“獨學、對學 、群學”的學習方式。讓學生變“學懂”“學會”為“會學”“會用”。
責任編輯 徐國堅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668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