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辯式思維在高中閱讀中的意義及運用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針對審辯式思維在高中閱讀中的意義進行探究,突出表現在彰顯學生的主體地位,指導學生自主性思考;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創設全新的課堂文化等方面,且結合高中閱讀教學的要求及高中學生的認知特點,提出審辯式思維在高中閱讀中應用的相關建議。在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方法變革的形式下,為高中學生帶來全新的閱讀學習體驗,使學生能夠在清晰了解閱讀內容主旨、情感內涵的基礎上,形成良好的思維能力,對其語文知識的深入學習及未來發展均能夠產生重要影響。
[關鍵詞]審辯式思維;高中閱讀;思維能力
審辯式思維為現代人才核心素養之一,不管在教育的哪一個階段,均需要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素質教育理念下,需要關注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將審辯式思維在高中閱讀中推廣應用。教師可以在明確當前高中學生認知特點、性格特點的基礎上,通過合作教學法、探究教學法等方式展開討論活動,關注學生審辯式思維的培養,鼓勵學生發現問題并處理問題,且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進行創新,有助于高中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一、審辯式思維在高中閱讀教學中應用的意義分析
高中閱讀教學中審辯式思維的融入,能夠彰顯學生的主體地位,指導學生自主性思考。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創設全新的課堂文化,對高中學生綜合思維的形成能夠產生重要影響,是提升高中語文閱讀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
1.彰顯學生的主體地位,指導學生自主性思考
審辯式思維的突出性特點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應用真實憑證講話,“有理有據”地陳述觀點,表達看法;二是通過合理的邏輯性思維表達自己的想法,善于提出問題、質疑問題,且對命題的理解需要保持適當反省;三是需要直面選擇內容,敢于承擔各類結果。
審辯式思維在高中閱讀教學中的應用,能夠彰顯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指導學生學會自主思考,對學生語文思維能力的形成能夠產生重要影響。如教師可以高考語文全國卷中的閱讀內容為例,組織學生以任務的形式展開自主學習活動,學生通過自主閱讀和理性思考作出判斷。審辯式思維在高中閱讀教學中的應用,是一個思考、分析以及決策的過程,有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高中閱讀教學期間,教師可以將常規性思維融入其中,使閱讀教學活動能夠處于活躍的氣氛中。教師需要鼓勵學生積極表達自己的想法,且需要轉變自身“高高在上”的形象,積極融入到學生身邊與其成為朋友,在學生存在思維誤區的情況下及時給予思維引導,成為學生閱讀學習的思維“引導者”。
2. 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創設全新的課堂文化
審辯式思維在高中閱讀教學中的應用,需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關注每一位學生不同的思維特點、閱讀基礎和掌握能力等,進而更好地展開閱讀指導活動,對學生思維的形成與發散產生重要影響。高中語文審辯式思維指導期間,需要將思維訓練的方式與語文核心素養培養相互融合,日常教學期間需要鼓勵學生應用審辯式的思維去看待問題,積極思考問題且大膽質疑問題。閱讀作為一個個體性特征突出的活動,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狀態、語文基礎知識掌握情況等進行綜合分析。閱讀過程中需要注重與讀者之間的情感交流和思維交互。教師需要指導學生秉持審辯式思維,對問題進行分析,且轉變傳統教學模式中單一“灌輸式”的教學指導模式,構建新型的師生關系,打造全新的課堂文化。
二、審辯式思維在高中閱讀中的運用方式
審辯式思維在高中閱讀教學中的應用,可以通過搭建自主學習平臺、豐富閱讀教學內容、形成閱讀質疑習慣、加深文本理解能力及文字寫作相互融合、增強學生綜合能力等方式,彰顯審辯式思維應用的價值,為學生帶來全新的閱讀學習體驗。
1. 搭建自主學習平臺,豐富閱讀教學內容
閱讀對學生審辯式思維的形成能夠產生重要影響,能夠豐富學生的文化素養,是培養學生綜合學習能力的有效途徑。閱讀教學期間,教師需要為學生實施有效的教學引導,使學生能夠感受到閱讀學習的樂趣。以課文《目送》為例,其內容中包含著諸多有關親情的內容,展現出父母與子女之間濃濃的感情。閱讀教學期間,教師可以通過小組劃分、拓展閱讀以及融合信息技術等方式,為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礎。
?。?) 合理劃分小組
小組劃分期間,可以將閱讀筆記作為突破口,組織學生展開“座談會”。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閱讀情況、閱讀經驗等進行討論,對文章中的情感內涵、作者的時代背景等進行綜合分析。在小組討論中增加學生的課堂話語量,發散學生的思維。學生之間可以相互表達自己的想法,對于存在疑慮的問題也可以互相之間進行探討,將審辯式的思維融入到高中閱讀教學中。
?。?) 拓展閱讀內容
在組織學生閱讀完成《目送》之后,教師還可以為學生推薦《孩子,你慢慢來》以及《親愛的安德烈》等相關主題的書籍。在《孩子,你慢慢來》這本書里,龍應臺是一個母親,作為母親的龍應臺和作為一個獨立的人的龍應臺有著豐富、激烈的內心沖突,而正是通過對這一沖突的訴說,表現出她內心深處的母愛?!逗⒆幽懵齺怼分姓f:“誰能告訴我做女人和做個人之間怎么平衡?我愛極了做母親,只要把孩子的頭放在我胸口,就能使我覺得幸福??墒俏乙彩莻€需要極大的內在空間的個人……”不管是父親還是母親,均對孩子有深深的愛、深深的期望,需要站在生命本質的特征上展開分析,加深對生命的理解。
?。?)融入信息技術
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期間,教師還可以將各類現代信息技術手段融入其中,以多媒體技術將枯燥、抽象的文本知識變得更加生動、形象,更有利于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期間,多媒體技術的應用能夠使課堂教學活動更加豐富,對學生閱讀學習興趣的培養,自主閱讀意識的形成等均能夠起到積極的作用。
2.養成閱讀質疑習慣,加深文本理解能力
閱讀教學期間需要鼓勵學生質疑,使學生能夠養成閱讀質疑的習慣,加深學生的文本理解能力。不斷地提出問題、質疑問題,能夠使學生真正投入到文本閱讀中,進一步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而后再源源不斷地求證,提升學生的語文閱讀質量。“讀書學習,貴在有疑。”疑問能夠使學生進步,是學生閱讀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徑。教師需要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深入探究、大膽提問,結合個人的經驗與閱讀情況表達看法。各執己見的方式下能夠使學生互相交流看法,在激烈的討論后進一步提升閱讀文本的理解能力。 3.文字寫作相互融合,增強學生綜合能力
閱讀是一種輸入性活動,而寫作即為一種輸出性活動。書面性表達與口語性表達的差異在于,口語性表達隨意性特征更加突出,而書面性表達則是一種更有條理、更嚴謹的思維過程。教師可以在組織學生展開課堂討論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將個人的想法、課堂審辯的結果呈現于紙上,以寫作促思維。如在學生展開課堂討論之后,教師可以結合閱讀的內容組織學生展開寫作活動。以《目送》為例,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想法展開寫作。學生可以站在父母的角度進行思考,站在子女的角度進行分析,結合當時的情境和時代背景進行綜合分析,站在審辯式的角度看待問題。
在此基礎上,學生對閱讀內容的分析不能僅僅停留在文本內容層面上,還需要結合宗教、歷史、政治以及社會因素等進行綜合分析。站在審辯式的角度上審視龍應臺書中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解讀,旁征博引,據理以辯,展現出個人的想法,對文本的理解。同時還可以引用各類文本研究內容等,使其文章“言之有物”。
素質教育理念下,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活動需要結合閱讀的內容、學生的特點等展開教學設計活動。審辯式思維在高中閱讀教學中的應用,使學生能夠在閱讀學習的過程中自主發現、自主探究,加深學生的文本理解能力,激發學生的求知與探索欲望,在語文閱讀學習的過程中學習到更多的知識,對其思維的形成與發散產生重要影響。
參考文獻:
[1]嵇云霞.基于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J].語文知識,2017,(21).
[2]徐靜.“批”出思想“注”出靈魂——批注式閱讀在高中語文閱讀課中的有效運用[J].智庫時代,2017,(12).
[3]陳作林.高中語文教學中對學生文學鑒賞能力培養的必要性與措施[J].學周刊,2017,(17).
[4]張爽.三維目標視野下的高中語文現代文閱讀教學策略摭談[J].中國校外教育,2017,(01).
[5]俞順良.多元設定,提升自主閱讀能力——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優化策略[J].華夏教師,2016,(01).
[6]朱武蘭.問題與改進:閱讀教學中思維的發展與提升——基于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片斷的分析[J].課程.教材.教法,2016,(02).
(責任編輯 史玉英)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466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