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三年級作文起步訓練策略芻議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三年級是小學作文訓練的起步階段。在訓練過程中,教師要善于激發并保持學生的寫作興趣,指導學生積累作文素材,鼓勵學生勤動筆,循序漸進地提高作文技能,使學生樂于作文,善于作文。
  [關鍵詞]三年級;作文教學;起步訓練;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9)15-0019-02
  三年級是小學作文訓練的起步階段?!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對中年級學生提出的習作要求是:“留心周圍事物,樂于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嘗試在習作中運用自己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蹦敲矗绾巫屓昙墝W生喜歡寫作文?如何讓他們學會寫作文呢?
  一、注重在導入環節滲透趣味因素
  傳統的作文教學模式因為過于呆板,不能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也就難以出現令人滿意的好作文。因此,語文教師要在作文訓練的導入環節多動腦筋,以激發學生寫作的興趣。
  1.用話題導入
  用學生感興趣或者熟悉的話題導入可以迅速激發他們參與學習的熱情。例如,指導學生寫作《秋天》時,我問:“天氣慢慢變涼了,你發現校園的植物都有哪些變化呢?”問題一出,學生就打開了話匣子,他們七嘴八舌地討論起來,搶著回答校園里各種植物的變化。
  2.用實物導入
  三年級學生仍然對實物和直觀教學比較感興趣。我抓住這一點,讓他們多觀察實物。例如,寫關于小動物的作文時,我提前帶來一個金魚缸,養上小金魚,放在教室里幾天,讓學生給金魚換水、喂食,并觀察小金魚的外貌特點和活動規律。小金魚在魚缸里快樂地游來游去,學生們被這可愛的小精靈所吸引,一有空就圍著魚缸看。這既鍛煉了他們的細致觀察力,又幫助他們積累了作文素材。
  3.用故事導入
  我經常以有趣的故事導入作文話題,然后讓學生根據作文話題互相講故事,再指名學生站起來講給大家聽,最后讓學生各自把剛才講的故事寫下來。這樣教學,既鍛煉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又降低了作文的難度,讓學生覺得寫作文其實并不難,就是把口頭講的故事用筆寫下來。
  4.用活動導入
  三年級的學生對探究類的活動特別感興趣。因此,我經常按照作文訓練的主題有意識地創設一些活動讓學生參與,如做游戲、小實驗、小制作或者綜合實踐活動等,活動后我再讓他們按要求寫出作文。這樣,學生寫作文時就不會覺得無話可說了。
  學生只有對作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才能變被動為主動,變無心為有心。這樣,作文起步教學就有了良好的開端,為后續的作文教學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注重指導學生積累作文素材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沒有大量的語言和素材的積累,學生是不可能寫出好作文的。教師引導學生養成勤于觀察、善于積累的好習慣,對提高他們的語言儲備量有很大的幫助。
  1.引導學生學會觀察與思考
  陶行知先生說“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薄R虼?,要想讓學生寫出好作文,就要先教會他們細讀“生活”這本書,讓他們留意生活中事物的變化規律,思考生活中的各種現象的內在聯系。
  (1)要明確觀察目的。
  觀察要有目的,是指要讓學生明確 “看什么”。
  只有明確了觀察的目的,才有利于學生抓住特點進行細致入微的觀察。例如,教學蘇教版三年級上冊習作5《寫一種自己喜歡的文具》時,我提出觀察與思考的要求:①仔細觀察文具的外形;②重點觀察文具的內部結構;③介紹文具的用途。這樣,學生就能有的放矢地進行觀察,就不會盲目地“亂看”,寫出來的文字也不會雜亂無章、前言不搭后語了。
  (2)要按一定的順序觀察。
  觀察要按順序,是指教會學生“怎么看”。
  我們平時常用的觀察順序有空間方位順序、物體結構順序、發展過程順序等。一般來說,觀察景物采用空間方位順序,按照從上到下、從前到后、從左到右的順序進行觀察;觀察動植物采用物體結構順序,植物按照 “主干→ 枝→ 葉→花→果實”的順序進行觀察,動物按照“頭→身子→尾→腳”的順序進行觀察;觀察事情的發展變化用過程順序法,也稱事情的發展順序,指導學生從事情的“起因→發展→高潮→結局”方面進行仔細的觀察與體會……
  例如,教學習作5《寫一種自己喜歡的文具》時,我指導學生觀察文具的外形要從形狀、顏色、圖案來進行;觀察文具的結構要按照“上—下、外—內、整體—局部”的順序進行。這樣,學生就能抓住文具的特點進行詳細的描述,寫出來的作文就會條理清楚、層次分明。
  當然,觀察的順序很多,教師要引導學生根據實際情況靈活地選擇觀察方法,豐富自己的感性素材。
  2.引導學生學會積累知識
 ?。?)通過課內學習積累。
  小學語文教材選用的文章文質兼美,是學生學習和積累語文知識的基礎。我們要在閱讀教學中注重引導學生朗讀、背誦、分析教材中的佳詞妙句、名篇美文,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對于課文的重點語、句、段,要引導學生進行反復研讀、深入探究、質疑問難,幫助學生培養語感、積累詞匯、豐富語文知識儲備。
 ?。?)通過課外閱讀積累。
  語言文字是進行寫作的基礎,沒有豐富的語言積累,學生是無法寫出好作文的。因此,我們要注重引導學生廣泛開展課外閱讀,以培養學生的語感,豐富他們的文學知識儲備。三年級的學生大多缺乏自主閱讀的習慣,教師要不斷地督促和鼓勵他們,使之形成自主閱讀的良好習慣。
  我要求學生課外閱讀時要做到:①閱讀的書一旦選定,就一定要讀完,不可半途而廢;②針對自己的情況,靈活選擇讀書的時間,要持之以恒;③要求學生人手一冊讀書筆記本,除了摘抄好詞佳句,每讀一篇文章或一本書后都要寫下心得體會,或者模仿文章的精彩片斷進行仿寫。
  三、鼓勵學生勤于動筆、敢于寫作
  作文是技能,不是知識,我們如果不讓學生動筆寫作,空講再多的作文技巧也是無濟于事;如果只憑課堂中屈指可數的幾次習作訓練,也不可能使學生寫出好的作文。因此,我們一定要把小練筆滲透到閱讀教學中、日常生活中,放開條條框框的束縛,放手讓學生寫,鼓勵學生用“我手寫我口,我手寫我心”,讓他們用自己的思路、自己的語言寫自己想寫的內容。
  作文還是一種習慣,要想培養學生良好的寫作習慣必須依靠長時間的訓練。我們要鼓勵學生勤于動筆。例如,在課堂上按照教師的要求進行造句、仿寫、續寫等;課外閱讀時寫下心得體會,或者模仿文章的精彩片斷進行仿寫;養成寫日記的習慣,隨時寫下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所思……
  四、鼓勵合作,提高學生的寫作技能
  合作是新課標重要的教學理念之一,在寫作訓練時,教師要允許學生之間“竊竊私語”,允許學生通過合作完成草稿,鼓勵學生互批、互評作文初稿。
  例如,第一次初稿修改:讓學生把自己的作文初稿讀給同桌聽,讓同桌指出不通順的地方并修改;第二次初稿修改:讓學生互批習作,大到作文的選題,小到一個標點符號和一個詞語的運用不當之處,都要在伙伴的習作上標出來,并指出修改意見……經過一次次的作文互批、互評,大大減少了學生作文中的病句和錯別字等現象。這樣做,不但培養了學生強烈的責任心和嚴謹的學習態度,而且使學生的語言甄別能力和寫作技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當然,互批、互評只是提高學生寫作水平的一種訓練手段,由于學生認知有限,他們不可能對作文中所有的問題都能及時發現與糾正,他們的作文究竟寫得如何還需要教師親自批改,再進行集中的講評和糾正。
 ?。ㄘ熅?劉宇帆)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52737.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